孫偉娜
摘要: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一直是我國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若是上述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則會給未來的社會發展和經濟的增長帶來相當大的難題。在當前大學生數量不斷增長,社會科技化程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就業已經成為了我國市場面臨的一大難題,通過激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提高其創業能力,對大學生實現就業,并為市場提供更多工作崗位具有重要積極作用,同時也順應了黨的指導方針與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 就業創業能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2-0005-02
當前,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各大高校規模的擴大,在校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人才儲備也頗為充足。伴隨著大學生隊伍的壯大,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最為突出的就是如何就業問題。創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越來越發揮著其重要作用,大學生也逐漸成為這支創業隊伍的主力軍。國家高度重視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提出鼓勵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多種形式靈活就業,并且引導高校大學生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一、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背景
在我國經濟處于下行壓力的狀態下,“雙創”受到了高校的廣泛關注。李克強總理于2014年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實現創新創業,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式[1]。我國目前積極鼓勵大學生利用自身文化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自主創業,并通過資金和技術支持,利用相關政策組織人才,采用合作的方式形成多樣化就業崗位。創業就業能夠體現出大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創業,不僅為大學生進入社會積累經驗,還使其在創業過程中發現自身的愛好和能力,并為自身獲得財富,促進經濟發展。同時,大學生創業能夠帶動就業率增長,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在當前大學生數量不斷增長、社會科技化程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就業已經成為我國市場面臨的一大難題;激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提高其創業能力,對實現就業、提供更多工作崗位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順應了黨的指導方針與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2]。
二、高校大學生應具備的創業能力
1.專業技術能力
分析我國大學生的實際水平,發現多數高校畢業大學生缺乏一項熟練掌握的技術或能力,導致畢業后無法很好地融入社會。因此,各個高校應當吸取教訓,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及全方面能力的培養,既要為學生灌輸大量的理論知識,還要積極向其展示所學專業的前沿技術和發展現狀,從而拓寬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3]。另外,還應當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術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其牢固掌握專業技術并能靈活運用。
2.綜合能力
培養高校大學生的綜合能力,需要全方面培養大學生的社交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承擔風險能力。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無論是前期準備、實施還是決策階段,都要與人交往和溝通,以獲取相應知識和經驗,為成功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創新能力對于創業也很重要,只有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才能在創業中占據優勢地位[4]。因此,為了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高校及教師要重視將創新能力培養融入各課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從而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精神力量源泉。另外,創業本身就是一項有較大風險的實踐,大學生必須具備頑強的意志和承擔風險的能力,以在失敗后重新燃起爭取勝利的勇氣。
3.市場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
高校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對整個項目的各個環節加以管理,以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因此,大學生的管理能力十分重要。同時,市場分析能力也是創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項能力。大學生只有具備敏銳的觀察力以及足夠開闊的眼界,才能及時發現創業的機遇并抓住機會。并且在項目運行過程中需要對市場仔細的分析和調查,才能為項目后續發展和運行奠定基礎[5]。
三、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現狀和問題
1.大學生就業創業現狀
由于高校教學體系和課程設置存在一定不足,大學生通常缺乏創業教育、一技之長,導致大學生選擇創業的比例較低。創業失敗不僅會使長期以來的努力付之東流,并且會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許多大學生沒有足夠的膽量去創業,而更愿意選擇安穩的工作[6]。高校在就業創業方面主要承擔著提供指導咨詢,學生自身也通過考取證書、增加實習經驗等方式拓寬就業途徑。然而,若是學生在考取證書過程中沒有充分理解專業知識,或在實習時沒能充分掌握相關技能的應用,也會導致其在進入社會后無法適應工作崗位而淘汰。另外,高校建設的就業創業平臺仍不完善,如就業信息不夠豐富、崗位信息更新不及時、招聘信息審核力度不足、缺乏創業指導模塊等,導致大學生無法通過該平臺深入了解崗位的實際需求,并且無法發揮“互聯網+”平臺的創業指導作用[7]。
2.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的問題
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第一,對創新創業缺乏足夠的認識。我國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占比越來越高,并期望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為創業發展形成良好的開端。然而,多數大學生對于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缺乏正確、全面的認識,導致后續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平臺的應用過于片面化。第二,多數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不足。創新創業行為本身具有較強的創新性、挑戰性和風險性,需要高校大學生具備豐富全面的創新知識和專業技能,強韌的精神力、敏銳的觀察力和果斷的決策力,較強的學習能力、抗壓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在長期的創業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負重前行,最終實現創業成功。然而,當下多數高校以規范化、模式化為主要人才培養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同時,不夠重視學生創新能力、自主能力和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難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8]。上述問題都對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四、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策略
1.加強高校就業創業教育
對于高校來說,應把創業就業教育當作高校教育的重要環節。在展開創業就業教育工作時,要求高校相關部門根據當前市場就業形勢、高校大學生心理情況以及能力水平,改革和優化教育模式,并通過建立個性化、立體化的就業指導及評價體系,積極建設高校就業創業指導服務機構和就業創業網絡平臺,幫助大學生及時了解各行業的發展狀況,并根據市場形勢確定未來就業創業的方向[9]。同時,高校應當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并找準自己的定位,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從而實現就業壓力向創業動力的轉換。
2.優化就業創業平臺服務功能
高校就業創業平臺的建設,能夠通過優化就業創業平臺的服務功能,為大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就業創業服務。首先,應當形成專業化的平臺運維管理團隊,以保證平臺的日常穩定運行,及時對其業務流程和服務模式優化。其次,可以采用交互式或移動客戶端App,發揮傳播功能,并安排具有豐富就業創業指導經驗的教師與平臺用戶實現互動。最后,需要重視平臺信息的內容審核。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社會就業創業信息量龐大且質量參差不齊,因此應當重視高校就業創業平臺信息的科學審核,發布真實的崗位需求信息和大學生創業項目,防止上當受騙。
3.培養大學生創業心理品質
具有創業熱情是創業者所必備的素質之一。許多大學生都有創業的想法,但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最終都放棄創業想法。因此,高校應當對萌生創業想法的每一位學生加以鼓勵和支持,督促其將創業想法轉變為實際行動,并重視后續學生自主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高校應當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防止學生由于不良心理導致創業失敗而遺憾終生。高校必須注重抗壓力、抗挫折能力的培養,并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決策能力和社交能力,使其充分完成創業觀的教育,對社會市場需求和崗位特點加以了解,充分積累創業經驗,最終為創業成功奠定良好基礎[10]。
五、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升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高校應當結合市場需求,積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為大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就業創業指導及實踐服務,使大學生不斷積累實際經驗,并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國家應當重視對高校大學生創業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便利,以推動就業崗位的增加,促進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都興隆.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南北橋,2019(8):2-3.
[2]王子巖,劉志遙,畢鑫.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的策略與途徑:基于高校視野[J].現代商業,2019(11):180-181.
[3]葛聰穎,梁然.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研究:基于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視角[J].中國新通信,2019,21(6):188.
[4]萬珊,鐘文彬.探究“雙創”環境下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策略與路徑[J].才智,2019(4):32.
[5]錢坤.淺析國內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質量的提升[J].現代交際,2019(3):1-2.
[6]李野.創新驅動戰略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職業,2018(29):48-49.
[7]曲海洲,徐莉君.淺析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的問題與策略[J].才智,2018(17):144.
[8]岳柳.提升大學生農村創業能力的策略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8):265.
[9]左寧.概論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工作面臨的困境與思維調試[J].參花,2019(7):119.
[10]鐘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策略探討——以學生手工藝社團為例[J].時代報告,2019(2):247.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