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園
【摘 要】高中歷史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教學指向,幫助學生弘揚科學精神,探索歷史的本質,解釋歷史現象。教師應當充分認識科學精神對于學生歷史解釋素養的意義,探索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學生歷史解釋素養的路徑。
【關鍵詞】科學精神;歷史解釋;靈魂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高中歷史學科立德樹人就是要引領學生從歷史發展的角度體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產生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幫助學生理解、運用、掌握歷史知識,樹立振興中華民族的正確歷史觀,陶怡歷史學習品格。教師要善于用歷史知識啟迪學生智慧,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培養學生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責任感。指導學生用科學的思維、辯證的思想、理性的思考解釋歷史現象,闡釋人類歷史的進程及其發展規律,提高歷史解釋素養。
一、認識科學精神對于歷史解釋的意義
學科立德樹人是為了培養實現中國夢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是培養具有振興中華民族能力的合格公民,依據高中歷史學科的特點,通過指導學生歷史解釋的過程中涵養學生振興中華民族需要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
1.科學精神是歷史解釋的指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培養的辯證法思想,要求我們抓住教育的主要矛盾,加強學生“育德”。就歷史解釋素養的特點,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精神的指導思想。科學精神是指科學認識事物的能力和科學改造實踐的能力,主要包括對已有的、權威的但不符合現實的結論的批判和懷疑精神;對實踐需要的工具和改造世界、造福人類的創造和探索精神;發現、檢驗、運用真理的與時俱進精神。沒有科學精神,就沒有科技創新,我們就無法挺直自己的脊梁。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華民族曾經因為經濟社會科技的落后,遭到西方列強踐踏、蹂躪。落后就會挨打,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就必須培養學生辯證的思維和理性精神。
2.科學精神是歷史解釋的價值取向。科學精神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取向,這種取向在思想上表現為實事求是,就是從客觀實際出發,使自己的主觀與客觀做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行為上表現為相信科學、熱愛科學、掌握科普知識、運用科普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歷史解釋是高中生依據歷史事實,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進程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客觀的評判。這種素養表現為以史料為依據,具有尊重史實的態度;再現歷史真實,具有對歷史真實理性分析的能力;描述和解釋歷史,具有科學的方法。歷史解釋態度的端正、能力的提高、方法的選擇本身貫穿科學精神的發揚與培育,沒有科學精神的價值取向就不可能科學的認識歷史史實,就不可能做出科學的解釋,歷史解釋素養更是無從談起。
3.科學精神是歷史解釋的根本要求。歷史解釋一是要尊重史實,也就是做到實事求是,從歷史的角度出發,探索歷史發展的規律性。二是要客觀理性,對歷史真實的評價,歷史真實是基礎,現代社會主流思想是參考,今天就是要站在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立場去加以評析,既要注意當時社會背景,又要辯證看待歷史,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三是受主觀因素制約,歷史史實的評判主要受評價者的價值觀、階級立場、思想素質、知識水平等因素的制約,評價者本身應該具有尊重史實的實事求是精神,遵循社會歷史規律的科學精神,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立場的時代精神。
二、探索歷史解釋中科學精神培養路徑
高中生歷史解釋素養主要是能夠客觀敘述歷史史實;準確揭示歷史事件特點、歷史人物個性、歷史活動的影響等;發現歷史事物的本質及歷史發展的規律。具有選擇史料、解讀史料的能力;具有運用歷史知識、重構歷史真實的能力;具有分析、綜合史料并形成具有現實意義、賦有獨特見解的歷史論述。
1.引導學生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客觀敘述歷史事物。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人一貫堅持的工作作風,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索事物客觀存在的本質聯系及其規律性,反對因循守舊、反對主觀主義,按照客觀實際情況辦事。對歷史史實的敘述無論怎么客觀都會打上主觀的烙印,記錄、敘述發生過的歷史包含了陳述者的取舍,本質上是一種對歷史的解釋。我們引導學生客觀敘述歷史事物最基本的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并不是原封不動、照抄照搬歷史,而是揭示歷史事物的客觀性。如要求學生敘述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學生通過對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變革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探索表象背后的深層現象。經濟上農業生產工具改進,井田制瓦解,生產力發展;政治上禮崩樂壞,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壞;思想上學在官府變為學在民間,“士”階層受到統治者重用。這個背景同時也是百家爭鳴歷史現象產生的原因。
2.引導學生用科學認識的方法準確描述歷史特征。科學認識事物是科學精神的重要基礎,只有科學認識歷史事物,才能夠準確描述歷史事物特征。具體要引導學生在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導下分析具體的歷史事物,指導學生圍繞研究的主題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指導學生對提供的歷史文本材料、資料圖片、統計數據等進行去粗取精,對歷史事物進行分析、概括、歸納,抽象出歷史事物的本質特征,在科學認識、理解歷史事物的基礎上做出歷史事物特征合乎科學的解釋。
3.引導學生用科學創新的思維深入闡述歷史本質。科學精神要求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求實、求真、質疑、創新。具有科學思維,揭示歷史事物表象背后的本質規律。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將歷史事物客觀地描述出來,而且要引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審視歷史現象,運用辯證的思維、理性思考、對權威中不符合社會現實的結論敢于質疑。引導學生在尊重歷史史實、虛心接受歷史結論的基礎上,闡述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和規律。增強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歷史解釋需要區分史實與解釋,對不同的解釋有理有據地表達加以評析和判斷,引導學生在歷史解釋中發揚追求真理、崇尚理性、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不斷接近歷史真實。這正是歷史學科、歷史解釋的核心精神。
(江蘇省泰州市民興實驗中學,江蘇 泰州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