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旭
摘? ?要: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該學科的學習中應當具備的各種品格、能力,是學科教學走向的正確理解和取向。發展高中美術學生核心素養是高中美術“美育”的根本目標。培養高中生的美術學科素養的關鍵是要將學科的核心觀念根植與真實的問題情境。本文以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課程為例,并依據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提出以知識和技能為基礎,以實踐活動為過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在該模式下,核心素養教育取得了良好的進展,為發展學生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教育探明了道路,以期為更多的教學同仁提供參考,實踐教育思路如下。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美術;核心素養;問題情境
自《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標準》)頒布實施以來,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與精準構建成為當前美術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稑藴省分性O計三個關鍵內容,即問題與情景、核心素養觀念、美術鑒賞教學。其中美術鑒賞教學是教學的主要方向,核心素養觀念是培養的目標,問題與情景是教學設計和實踐過程。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是將上述三個關鍵內容進行有效串聯的結果。
一、高中美術學科中鑒賞課的三大核心素養解讀
教育部對高中美術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了明晰,鑒賞課則更加側重于“圖像識讀”、“審美判斷”、“文化理解”三個方面。此外,鑒賞課還與“美術表現”、“創意實踐”有緊密聯系。
(一)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圖像識讀”的解讀
圖像識讀是高中美術學科最為基礎的核心素養,需要教師科學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的美術知識和技巧來進行分析美術作品背后更深層次的寓意。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圖像識讀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更加全面、正確的鑒賞技巧,真正學鑒賞藝術作品內在的美和特征,并聯系生活實際,影響自身的藝術情操和文化品格。
(二)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美術核心素養的“審美判斷”
審美判斷是指要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對事物審美特性進行鑒別,并進行主觀、可觀的評價。并要幫助學生養成對基本事物的審美判斷能力,通過對美術作品的鑒賞和理解,來感知美,評價和美化生活中的事物。
(三)關于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美術可信素養的“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指學生通過美術學習來從文化的角度去感知、描述、分析、評價和判斷鑒賞作品。例如:了解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環境、個人境遇、地區、時代、民俗等等。
二、新課改下核心素養觀念與傳統核心素養的差異
隨著新課改核心素養的深入發展,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學科知識也在不斷豐富和創新。其創新和轉變主要體現在對學科事實本位轉為學科理解取向。
隨著諸多學者對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深入研究,教學理念不斷豐富,并結合眾多實踐經驗,提出了許多值得借鑒的教學方式。
(一)傳統“三維目標”教學目標
“三維目標”顧名思義就是從三個維度來制定教學目標。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側重于知識和技能,對其他維度不夠重視。其原因主要來自于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這就導致“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缺乏良好的美術教學環境,而導致教學目標脫離育人的實際。
在傳統的教學的過程與方法均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成績,過于功利化的追求,導致教師執著于灌輸式及教學,學生被動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也難以落實。
(二)新課改下的“三維目標”
新課改背景下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理念下的美術鑒賞課教學,需要基于美術學科特有的屬性,充分汲取傳統“三維目標”有價值的部分(基礎知識與技能),并重點發展“圖像識別”、“審美判斷”以及“文化理解”,讓學生在實踐學習中樹立美術學科思維。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方法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選用更加科學、前言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來進行探究性學習。不能讓美學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更加側重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高中美術鑒賞課中發展核心素養的實踐
(一)優化課程結構
要想充分落實發展高中升美術學科核心素養,課程結構要從傳統的“學科事實覆蓋型”轉化為“學科觀念理解型”,并充分利用問題情境模式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培養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只有引導學生以美術知識和技術為基礎,以實踐活動過學習過程,才能真正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
(二)主題性單元化教學
主題性:知識美術的教學設計要僅僅圍繞主題組織單元內容,并構建一個完善的教學框架,設立一個核心主題。所有的教學環節都圍繞著一個中心進行展開,并合理的規劃課程時間。
單元化:單元系列課時的美術鑒賞教學設計除了要堅持主題和教材,還需要將教學目標和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整合成主題性單元化的教學設計。
主題性單元化教學的最大優勢是將整個課時或多個課時進行更加細化,將教學內容進行豐富、教學方法創新,同時還不偏離主題。在這一教學思路下,讓學生在主題單元化教學活動中以美術作品為切入點進行實踐學習。
(三)合理設問,拓散思維
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巧妙設問。通過設問的方式引領學生參與到美術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依托已掌握的美術基礎知識和技巧對美術作品進行深入的觀察和思考。例如:鑒賞馬蒂斯的《紅色的和諧》作品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簡單敘述對該作品的直觀感受(色調、筆觸、內容、風格)等等。然后再讓學生對該作品進行初步的感性理解和判斷。最后,再讓學生更深入的對該作品索要反應的內涵、文化進行討論(例如作者在該作品中像表達的思想、作者所處在的時代等等)。
參考文獻:
[1]劉利平. 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高中美術課堂教學實踐探析[J]. 華夏教師,2019(18):63-64.
[2]虞賽玉. 微課不微,素養可養——高中美術微課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探析[J]. 美術教育研究,2019(14):100-101.
[3]郭慧文. 基于中學美術核心素養的鑒賞能力培育探析——以《心靈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為例[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09):49-51.
[4]馬靜. 立足核心素養,提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實效[J]. 美術教育研究,2019(23):146-147.
[5]劉龍龍.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美術教學改進策略[J]. 藝術評鑒,2020(09):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