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麗
摘 ? 要:作為語文學習的奠基階段,小學語文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穩步上升,已然成為拓展語文學習效果不可或缺的一個方式。而在其中,以閱讀為紐帶讓親子共享閱讀過程的“親子閱讀”與就能夠有效地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讓學生享受由“親子閱讀”而帶來的良好閱讀體驗,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親子閱讀;核心素養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與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密切相關。作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語文教師除了傳授學生必要的語文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利用多元的教學方式來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學生熟練的語言技能,提高學生的與閱讀品位,從而為進行“親子閱讀”奠定扎實的基礎,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通過“親子閱讀”,幫助學生構建語文深度體驗
小學生群體受自身年齡與眼界的限制,對世界的認知程度十分有限,導致小學生在接觸、評判許多新事物時往往會依賴于父母與老師的判斷,這就是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普遍問題——“審美依賴”問題。但萬事萬物皆有弊有利,在正確利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依賴心理的前提下,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共同閱讀,分享閱讀的興趣與收獲,從而潛移默化地將良好的深度閱讀習慣與正確的審美觀念滲透到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來提升孩子的語文素養。
例如:在和孩子共同閱讀《繁星》“母親啊!……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時,父母可以通過模擬詩歌中的動作,給孩子一個擁抱,讓孩子深切感受到父母懷抱的溫暖,從而讓孩子對本詩的印象更加深刻,對父母的情感也就自然而然能得到升華,這正是“親子閱讀”的妙處。
在陪伴孩子閱讀《觀潮》這篇課文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思考表達技巧的作用。如文中所提到的“只見白浪翻滾……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句中比喻與夸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氣勢,父母如果在這時能給孩子繪聲繪色地講解此情此景,便會讓人有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之感。這樣引導孩子去切身體會作者所需傳達的情感,挖掘文章背后蘊含的主題思想,更有助于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引導“親子閱讀”,幫助學生拓展語文深度閱讀
“親子閱讀”作為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橋梁之一,很容易讓孩子覺得閱讀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從而愿意更自主地去閱讀。而除了學習課本知識之外,“親子閱讀”還可以讓孩子領悟到文章的思想意蘊,拓展閱讀的知識面,提高閱讀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達到對文化的認識與傳承。為了幫助學生拓展閱讀知識、領會思想內涵、培養創新精神、塑造完美人格,深度閱讀習慣的培養不失為一個良方。具體來說可以從自主閱讀、親子閱讀、精細閱讀、深層閱讀三個層面來實現。
主要有以下四種方法:第一,親子閱讀——學會愛上閱讀。親子閱讀創造了父母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橋梁,由父母來健康合理地引導孩子閱讀,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不二法寶。第二,自主閱讀——學會主動查找或咨詢。小學生受自身有限的認知程度所影響,對于文本本身無法達到深刻的了解。因此,小學生在有疑難問題時應積極主動地詢問老師或家長,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或者通過網絡、圖書館等相關途徑自主查找文本的有關知識,拓展對文本的認識,幫助自己更充分地理解文章內容。第三,精細閱讀——學會精研細讀。劃分文章結構層次,咀嚼領會文章的精彩短句,深入分析文章主旨思想,是深度閱讀的必需之法。第四,深層閱讀——學會尋根究底。尋根究底,就是不局限于文章表面內容,而要追尋其深藏的主旨意蘊。
例如:父母與孩子在共同閱讀《父愛如舟》時,可以引導孩子去思考文中對父親的細節描寫,去體會“我背著書包伏在他背上……他扎緊褲腳,穿一雙深筒釘鞋……”寥寥幾筆便躍然紙上的慈愛深沉的父親,去觀察文中作者的父親與自己的父親有何異同,這樣不斷培養孩子觀察細節的能力,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與深刻的思考力都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在學習《琥珀》這篇文章時,從家長的角度出發,可以尋找一些琥珀樣品,讓孩子親手探索琥珀的奧秘;從老師的角度出發,可以根據文章引導學生提出很多問題——松脂為什么可以凝固呢?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呢?為什么從那塊琥珀我們就可以推測發生在幾千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呢?為什么幾百萬年間陸地下沉而海水卻漫上來呢?小學生認知程度有限,因此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但可以通過查閱資料、請教老師、聯系生活實際等途徑來解決。家長在生活中幫助孩子觀察生活,教師在課堂中有意地引導學生思考,提出疑惑,從而查閱資料解決問題,都能夠十分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意識,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標。
三、結語
綜上,“親子閱讀”在提升孩子語文核心素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父母們不應該完全將孩子的學習交付給教師,忽視了親情的力量,而應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承擔起與孩子共同學習的責任,幫助孩子培養閱讀興趣,增強孩子與長輩父母溝通的能力與獨立學習的能力,從而培養孩子養成優秀品質與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達到較高的語文核心素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