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香
摘 要:小學班主任在開展班級教育與管理工作的過程當中,自身的引導思想及引導方式對于學生有著直接影響。鑒于小學學生的身心基礎薄弱,思想觀念不夠明確,因此班主任教師必須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的身心更加健全,才能以更好的狀態面對未來。文章主要針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與具體教育措施展開思考,以此作為小學班主任教師開展教學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教育;班主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學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在小學階段,心理教育工作對于班主任教師來說,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其一是小學班主任的角色定位較為特殊,因學生與班主任教師的相處時間最長,所以在學生的心中,自身與班主任教師的關系是更加親近的,班主任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于學生自身的影響也更大,甚至影響著其個人觀念,乃至于未來的發展。這就要求班主任教師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實更加重視。其二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體特征特殊,受到原生家庭、自身身心基礎等各方面情況的影響,所以在心理健康情況上的差異性往往較大,所以教師只有針對性展開引導,才能夠幫助學生擺脫身心的困擾。為此教師更需要展開引導,才能夠讓學生以更加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校內的學習以及校外的生活,更加健康地成長。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小學班主任教師來說意義重大,應當耳確切落實,才能夠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1]。
二、小學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措施
(一)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
班級氛圍對于學生的心理狀態有著直接影響,為了營造更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必須要首先意識到環境對于人的心理健康狀態有著怎樣的影響。例如課堂上如果分為過于嚴肅,學生不但不會認真思考,反而會因恐懼教師而不敢思考、不敢表達。但是當前許多教師卻往往十分重視課堂的嚴肅性,因為擔憂課堂秩序失去控制,這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目標是背道而馳的。為此小學班主任教師應當更加重視對于課堂氛圍的優化,要讓學生在更好的氛圍下去思考,去與其他同學討論,去表達自身的想法。為了讓學生敞開心扉,教師應當以一些輕松的、貼近生活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切入,或是開展一些能夠讓人放松身心的小游戲,讓學生逐漸開始敞開心扉,擺脫對于分享內心的畏懼。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玩真心話游戲,真心話問題由教師根據主題去設計,例如你對于最近發生的X事件有怎樣的看法?最近是否有一些讓你深思的經歷?教師通過提出這些問題,可以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而在學生表達時,教師不應打斷,而是應當認真傾聽,對于學生的觀念對錯,應當在學生發言完畢之后,通過合理提問去引導學生發現,而不是單純告知學生這樣想是對的或是錯的,尊重學生的思想,給予學生表達的權利,才能讓學生樂于想、敢于說。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一般情況下,小學班主任需要管理整個班級,同時也要負責某個特定學科的教學。而班內學生因與班主任接觸的機會更多,因此對于班主任所負責的學科,也往往有更多機會得到指導,進而學得更好。而且因學生與班主任教師的關系密切,因此對于班主任教師的信任度自然更高。可見師生之間的相處機會越多,教師便越是方便引導學生。因此班主任教師不可將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盡數推給其他教師,而是要以自身為核心,與其他教師共同配合,達成教學目標。教師首先要通過平日的教學以及班級管理去了解學生的身心情況,包括個人的思想水平、言行模式、性格觀念等等。同時要積極學習心理學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以及心理引導的技巧。在此基礎上,在能夠制定出針對不同學生的專門引導方案。此外與其他科目的教師,也應當經常針對學生的身心概況展開溝通,與其他教師默契配合,制定整體引導方案,才能通過各科教學給學生傳輸正面理念,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2]。
(三)做好校家溝通
學生的家庭背景與其身心健康狀態有最直接的關聯,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也必須要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無法保證每個學生都在充滿愛、尊重與理解的環境下成長,所以只有通過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去發現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亦或是學生保持健康心理的原因。針對身心健康積極的學生,教師要向家長吸取教育經驗,而對于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的學生,教師則應當盡可能深入地向家長了解其與學生之間的相處模式以及家長為人處世的方式、原則等等,才能發現問題所在,并且革新家長的教育思想。要與家長共同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統一戰線,才能保證學生在校內、在家中都能夠感受到正能量的存在,并且逐漸習慣正面思考,嚴格約束自身,成為利己、利他、利社會的人。
(四)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
因材施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以上曾經談及,每個學生的成長背景不同、個人性格不同、觀念不同、心理健康狀態也不同。教師只有對于這些關乎學生身心健康的信息進行廣泛收集,并且進行嚴謹的分析,這樣才能夠做到因材施教,針對性引導學生。為此校方應當督促班主任教師制作全班學生的心理檔案。心理檔案的內容應當盡可能全面,包括學生的家庭信息,是否單親、是否是離異家庭、家長是否有心理疾病史等等,此外也包括學生個人的心理健康信息,如學生是否曾有傷害傾向(包括自我傷害與傷害他人)、是否曾有心理疾病發病經歷、是否曾經接受心理咨詢等等,學生的信息健康信息,能夠幫助教師更快制定出專屬的引導方案,讓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針對性解決,才能夠真正確保其身心健康[3]。
結語
小學班主任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影響最大的關鍵角色,對于學生來說,班主任教師不僅僅是教師,同時也是關系密切的長者,但是教師要真正讓學生健康成長,必須要做學生的朋友,同時要做學生的心理醫師。在人生起步的重要階段,班主任教師的心理引導,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直接影響,因此文章分析了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與措施,望參考。
參考文獻
[1]李筱婧.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A]..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2]汪力強.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方法探討[A]..教育理論研究(第九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3]徐啟敏.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小學班主任工作中[A]..教育理論研究(第八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3.
(作者單位: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前孫鎮商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