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穎
摘 要:本文以河南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為例,首先闡述學校電子商務專業開展校企合作的模式,然后分析了我校電子商務專業在校企合作過程存在的問題,最后從政府、學校、企業和學生四個層面提出深化校企合作的長效保障機制。
關鍵詞:中職院校;電子商務;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識碼]:A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職業教育培養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是職業教育實現現代化的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徑。中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應用型中等技能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逐漸走入中職學校,并成為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電子商務專業作為實踐性極強的一門學科,其理論來源于真實的市場情景,在理論教學中,很難形成閉環的市場情景,實踐教學則變得尤為重要。
河南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作為學校的特色專業和重點專業,在專業建設上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模式,一方面聚焦對市場、對電子商務人才的剛性需求,引企入校,吸引本行業的優勢企業進入校園;另一方面,充分整合校企資源,深入到企業中,在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上逐步擴大。
一、我校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共建模式
近幾年,我校電子商務專業培養模式不斷探索與創新,已由原來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理論知識體系為主導的傳統理論教學模式向現代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轉變。
(一)“訂單班”模式
“訂單班”模式即企業點菜,學校配餐式培養模式根據企業標準引導專業的教學改革,與企業共同制定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企業用人標準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對接,企業崗位職責與課堂內容相對接,利用校企雙方的教育資源,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參與人才質量檢驗評估,并按照相關協議,落實學生就業。從2016年開始,我校電子商務專業已成功創立京東班,與京東客服中心簽訂了合作協議,由企業方出資在我校建立電子商務實訓中心,該實訓中心完全模擬電子商務項目商業運作環境,引進真實的電子商務項目,并配備實訓指導老師,負責實訓課程教學工作,讓學生獲得更加真實的創業能力和各項職業能力訓練。學校主要負責文化基礎、專業理論、基本技能培養,企業負責主要技能的培訓。學生在學校學習了一年的專業基礎知識以后,第二學年分配到京東客服中心進行實習,由企業經驗人士指導,真槍實戰演練企業相關業務,學生在第三年則可以直接以正式員工身份進入京東客服中心工作。該模式實現了教學內容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直接實現就業。
(二)“校外頂崗實習”模式
“校外頂崗實習”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兩年之后由學校牽線進入相關企業實訓。學校根據企業特定的用工需求,與企業達成協議,共同制定教學計劃,調整課程設置、實訓安排、畢業考核。學生前兩年在學校完成基本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第三年進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這是我校目前開展最為廣泛的校企合作形式。一年的頂崗實習使學生快速實現由學生向企業員工的角色轉變。目前我校電子商務專業已與百果園、河南中大門保稅中心、平安保險電話營銷中心、貝殼房產中介等多家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在頂崗實習期間,學生參與工作實踐,把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融為一體,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應變能力等職業崗位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
二、我校電子商務專業的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我校雖然在校企合作模式、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點成績,但校企合作水平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要求,在校企合作的實踐探索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 政府層面:管理體制尚不完善,運行機制缺乏協同
盡管國家和地方政府頒布了很多有關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規,但校企合作法制和機制建設仍十分薄弱,很大程度上通過依靠情感來維系,形式凌亂,結構松散,合作主體間的職責、權力、義務等界定不清,政府主導作用認識不足,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內驅力不大,學校服務企業意識不強,制度建設滯后于校企合作的實際需要,導致校企合作淺嘗輒止,陷入“形式化”的泥潭。
(二) 學校層面:機制不夠靈活性,難以適應校企合作
學校管理機制不夠靈活,無法適應校企合作形式多變性、多樣化的要求,諸多崗位設置、績效考核制度、人才培養制度等難以協調,難以調動系部參與校企合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校企合作不能在微觀層面得到落實,教師不愿意花大量的精力深入企業一線,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難,導致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企業需求相偏離,企業用人滿意度低。
(三) 企業層面: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
合作企業由于不夠了解職業教育,與學校相對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導致對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技術力量缺少信心。在管理過程中并沒有把校企合作放在核心位置,企業投入的人、財和物也有限;再者,企業作為一個盈利性組織,決定了其內部管理制度圍繞提高效率和資金回報率為中心,無法通過主動改革內部管理制度來適應校企合作的需要。因此,導致校企合作成效并不顯著。
(四)學生層面:期望值高,職業規劃不清
很多學生并沒有清晰地認識到變化,就業觀念滯后,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對工作期望值高,缺乏吃苦耐勞和創新精神,對自身能力和素質提高的意愿不高,導致在企業實習過程,離職率高,很難做到善始善終。
三、電子商務專業的校企合作長效保障機制
為了保障校企合作模式的長效運行,政府、學校、企業和學生四個層面不斷延伸和深化校企合作,使之沿著常態化、制度化、成效化的方向持續發展。
1.政府應發揮橋梁作用,建立相關激勵機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鼓勵優質的企業積極參與校企合作活動。其次,政府主管部門出臺推進教育發展的制度,促進職業教育辦學模式轉變,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為社會經濟建設服務的能力。再者,政府要明確學校和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權責利關系,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保證政策的落實到位,促使校企合作的常態化發展。
2.學校應以深化校企合作為導向,構建開放性、靈活性的管理體系。改革教學管理制度,注重內涵教育,重視學生的素質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其次,健全人才流動機制,支持教師“走出去”,鼓勵教師走向企業,同時也吸引有有經驗的企業精英走進學校課堂,提高教師的流通機制。再者,學校應當為學生開展就業方面的指導和教育,通過講座、測評等方式幫助學生清晰地認識自我,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發展規劃。
3.企業應當主動走進學校,與學校加強溝通,進行靈活多渠道的校企合作。積極協助學校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目標,修改課程設置,完善課程內容,指導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其次,企業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機會,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自我,在真正就業之前提前了解崗位要求和工作內容,驗證自己的職業抉擇,找到自身與崗位的差距,推動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
4.學生應當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客觀地認識自我,在分析自身的性格、愛好、特長和能力的基礎上,結合外部大環境,找準自己的位置,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再者,學校在校期間要儲備知識,提高自身所需的專業技能,進而提升自身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
[2] 沈燕.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的構建[J].教育發展研究,2015(7):49-55.
[3] 潘榮江.“基地+聯盟”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14(3):101-104.
[4] 沈劍光,葉盛楠,張建君.多元治理下校企合作激勵機制構建研究[J].教育研究,2017(10):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