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雪
摘 要:近幾年來,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它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讓各科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引下從教學理念、形式和方法都做出創新與變革。因此,文章從新課改的視角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進行深入探討,并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師提供新的教學思路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3-0022-02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1.教師傳授式教學,忽視學生的主動學習
從古至今,中國教育以教師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的總體特征一直都沒有改變過,它是導致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的主要原因。學生學習的動力依靠外界的力量,過度依賴教師,他們的一切學習行為從來都不是出于興趣,不是出于一句“我喜歡”“我想學”。教師說要看書的時候學生開始看書,教師說要看黑板的時候學生齊刷刷地抬頭看黑板,教師說要做題的時候學生開始做題……這種極其被動的學習方式,使每一個學生從小學開始就逐漸演變成一個個沒有獨立思維和意志的機器人。即使是這樣,很多小學數學教師也沒有意識到這種現象是因為自己造成的,他們日復一日地使用著“灌輸――接受”式的教學模式,一味地注重知識的傳授,關注自己是否在學期時間內能夠按時完成所有教學任務以達到教學進度和目標。這樣的教學模式不但不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反而會使他們出現抵觸心理,進而普遍出現厭學心理,不利于學生身心發展,也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2.以教材為主,講究題海戰術
同樣地,中國傳統教育模式延續下來的還有“教教材”。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錯誤地認為教材才是自己教學的重點,因此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翻來覆去講教材,教學生重復地去看教材上的知識點和習題,然后讓他們重復著做一遍又一遍習題,形成了傳統的“題海戰術”。這種教學模式一旦長期得不到改變,就會使學生逐漸形成一種思維定式,他們不再能夠接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數學思想,而思想單一和僵化是他們普遍的狀態。從而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覺得越來越難,越來越無趣,在加重學習負擔的同時失去學習的自信心。
3.信息單向傳遞,缺乏課堂信息交流
在以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課堂中永遠都是教師講,學生聽,進而呈現出信息單向傳遞的現象,嚴重缺乏課堂信息的交流。在教師看來,自己通過語言傳授知識,學生聆聽后獲取知識是一種最省時、最簡單和最直接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直接接觸知識。但是,他們忽視了學生對于不同知識的不同接受能力,他們沒有考慮到在聽的過程中學生是否能夠理解所講的知識。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新的問題和想法,然而他們沒有提出問題并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共同討論和互動的機會。等到下課,學生又會因為其他事情而忘記那些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問題越來越多,堆積成山,最終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卻還是等不到在課堂上與教師的溝通交流。而從教學活動的“教”與“學”來看,不難發現,教學活動實際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構成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教與學是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的,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種雙邊互動的關系。因此,單向傳遞信息的現象實際上違背了這一教學規律,一方面會加大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不利于對數學知識的進一步探索和發現,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
4.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缺乏
現如今,我國對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在傳授學生知識的過程中要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國民素質,推動國家繼續繁榮富強。而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學生在課堂上從來都是聽從教師的命令而被動地接受知識,能夠動手實踐的機會實在是少之又少。加之,我國眾多家長的溺愛教育使很多孩子從小就享受著父母畸形的愛,他們的一切都是依靠父母來實現,從而使學生缺乏動手實踐能力。從數學這門學科來講,它需要的是學生耳、眼、口、腦和手等多種感官的同時參與,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自主尋找數學的奧秘,解決各種問題。若學生不具備良好的動手實踐能力,在學習數學時更加困難。
二、新課改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
1.有效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英國文學巨匠莎士比亞曾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尤其對于處在小學階段且對外界一切未知事物都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學生來說,激發興趣是推動他們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也是他們學好數學并為往后數學的學習奠定基礎的關鍵。而在一堂課中,小學生的注意力總會被其他事物所干擾,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就需要教師牢牢抓住新課導入環節。在這一環節,教師需要巧妙地引入知識,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如多媒體展示、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等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從一開始就集中注意力,走進數學課堂。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找規律”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情境來導入這一課。例如,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年中有哪幾個季節嗎?”生:“春、夏、秋、冬。”師:“現在已經是白雪皚皚的冬天了,接下來的季節順序應該怎樣排?”生:“春、夏、秋、冬。”師:“那么如果到了碩果累累的秋天,下面的季節又該如何排列呢?”生:“秋、冬、春、夏。”師:“同學們很棒,那么你們為什么會按春夏秋冬這個順序排呢?”學生進行自由回答,最后教師總結:“因為一年四季的排列是有規律的。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很多這樣有規律的事物在裝扮著我們的生活。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到生活中去尋找規律,好嗎?”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學生就可以明確這節課要學什么,從而對這節課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授之以漁,主動探索
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打破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還需要意識到自己教學的重點是要教會學生學習,教會他們如何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展開探索活動,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為一種探索、創造、掌握和應用知識的動態化過程,從而對數學產生不一樣的體驗。以人教版小學數學“直角的認識”一課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直角的認識和探索活動。如教師給每一個學生分發各種形狀的卡片,然后讓學生動腦筋折出一個直角。等學生折疊完畢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折的。緊接著教師提問:“我們應該怎么判斷我們折的角究竟是不是直角呢?”這時,教師出示一個三角板:“這個角就是直角,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我們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然后讓學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根據教師的講解來量一量自己折的角是不是直角。最后,通過這次活動讓學生簡單地說說學到了什么,并展開拓展延伸環節,說說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哪些是直角。
總而言之,教師應該緊跟新課改的步伐,用理性的態度去看待它,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改革。只有這樣,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才會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趙麗芬.淺析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142.
[2]何光會.小學數學常見教學問題及其解決對策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8):148.
[3]袁代忠.發揮師生兩個主體作用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科技信息,2009(13).
[4]王素英.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嘗試[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8).
[5]邢志平.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數學教學質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2).
[6]劉慧珍.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芻議[J].基礎教育研究,2011(8).
[7]李振亞.運用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嘗試和體會[J].心理科學通訊,1984(2).
[8]袁春霞.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之我見[J].新課程導學,2014(11).
[9]杜先華.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新課程(小學),2014(5).
[10]趙廣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心得[J].校長閱刊,2006(7).
[11]王常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提高數學教學質量[J].新教育,2008(11).
[12]劉 群.更新觀念,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吉林教育,2009(29).
[13]張玉燕.小學數學“自主探究”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4).
[14]何江妮.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幾點思考[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
作者簡介:黎 雪(1967—),女,廣西興業人,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