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霞
【摘要】數學知識的應用比較廣泛,而初中的數學知識要比小學階段的知識更加抽象化,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可以在教學中訓練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算能力,發散數學思維,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案例,增加學生的探索欲望,正確指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應用能力?培養措施
初中生學習的學科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單單是語文、數學和英語,還增加了生物、歷史、地理等科目,多種科目同時教學加重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導致學生偏科現象比較嚴重,而數學是初中生普遍認為比較難的,在應試考試中,數學學習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了能否順利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數學的難度主要體現在學生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在規定的時間內厘清題目的思路,并進行繁復的計算過程,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挑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為給學生適當減壓,增強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培養他們的數學意識,那么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就成了數學教師的重大任務。
一、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初中數學已經從簡單的運算過渡到了幾何圖形和函數等更抽象化的知識,但依然離不開人們的日常生活。例如,商場購物遇到的打折活動、銀行利息的計算、旅游途中的路程與速度和時間的關系等,學生在接受這些抽象化的數學知識時沒有應用的意識,完全按照教師講述的方法去做,甚至死記硬背復雜的計算公式,沒有掌握靈活應用的技巧,這樣就導致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理解,無形之中也造成了嚴重的學習壓力。為了讓學生能輕松學習,掌握數學知識的應用技巧,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是教師的第一任務,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善于從生活實例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并且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正數和負數,可以引導學生去聽天氣預報,注意觀察不同地區的氣溫是零上還是零下;觀看財政新聞的時候,注意看報道中的數據,了解負增長和增長代表了什么意思,教師結合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引入正數與負數的教學,如果只是簡單地介紹正數和負數,太抽象化,學生難以理解,而通過以上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原來數學可以這樣用,在之后的學習中逐步運用所學知識聯系到生活實際問題,這樣便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
二、多種教學方式訓練學生的應用能力
初中生有了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后,要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教師還需要多對學生進行訓練,在課堂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時機選用實際問題進行教學,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訓練自己的應用能力。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學氛圍過于壓抑,教師的講解過于抽象化,學生會處于精神緊繃的狀態中,反應能力也會大大降低,學習興趣也會不高,有些學生甚至需要課后補習才能消化和理解,因此教師要多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將學生身邊發生的問題引入到課堂中,應用數學思維進行解決,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從混沌的狀態中蘇醒,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那么這節課的教學效率便會增加,也為提高學生應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開端。舉個簡單的例子,人教版“相交線”的教學中,這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對頂角與鄰補角的概念,能在圖形中辨認對頂角和鄰補角,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讓學生觀看跨海大橋的圖片,橋的側面有許多相交線段組成的圖案,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相交線的形象,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兩條直線相交能形成哪些角,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之后再引入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對頂角和鄰補角,教師講解之后,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講講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出現了相交線,哪些地方又有對頂角和鄰補角,比如工地上常用的三腳架、墻角等,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模型,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又可以讓學生從實物中抽象出簡單的數學知識,活躍課堂氛圍,有效地激發學生高漲的學習情緒,從而達到逐步訓練學生對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目的。
三、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每一章的知識點都會列舉一些實際生活中的例子,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除了教材中的案例之外,還應發散學生的思維,找出生活中相似的例子,進而將知識廣泛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使學生能夠深刻地意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產生超強的學習動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例如,“軸對稱圖形”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能找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展開想象,觀察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如門窗、黑板、楓葉、飛機等,讓學生動手操作,畫一些圖形并進行驗證,學生畫的有蝴蝶、飛機、紙幣、路標等,有些并不是軸對稱圖形,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驗證,掌握驗證的方法,最簡單的便是對折,指名一個學生上臺邊操作邊解說,“把畫有楓葉的圖片進行對折,對折后,兩邊都一樣了”,其他的同學注意觀察,教師再進行補充,讓其他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去驗證更多的圖形,找出符合軸對稱特征的圖形,這樣既提高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又讓學生主動思考,從而發散思維進行自我舉例,達到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四、作業形式多樣化,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作業是教師鞏固學生知識的慣用形式,雖讓全新教育理念下倡導減負教學,減少了課后作業的數量,但作業的作用不可忽視,仍然是初中數學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主要途徑,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已經成了初中數學的重點,同時也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學生數學知識應用意識薄弱,很大一部分是缺乏親身實踐的原因,當學生接觸到抽象性較強的知識時,總覺得沒有多大的用處,無法與生活聯系進行實際操作,覺得只要完成理論性的作業就行了,針對這樣的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實踐,了解其實每個知識點都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例如,了解對稱圖形后,讓學生調查生活中見到的各種地板,了解地板的鑲嵌方法;掌握各種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后,學生可以通過測量計算任何規則性圖形的面積。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依據教學內容,使作業過程具有探究性,設置的問題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否則太簡單的作業無法讓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得不到提升,同時要考慮到所有學生的學習能力,布置難度適中的作業,使每個學生都能較好地完成作業。
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實際案例,選擇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和知識應用能力的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促使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在不斷的創造和實踐中靈活掌握知識,感受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從而更加積極地投身到數學學習中,并將這種動力運用到其他的學科學習中,使得自身能夠全面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胡苗苗.關于初中數學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
[2]丁子定.初中數學課堂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的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09).
[3]卡力哈爾·木汗別克.論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應用能力[A].《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6年1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北京恒盛博雅國際文化交流中心,2016.
[4]杜憲剛.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N].江蘇教育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