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譽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用人需求也在逐漸發生變化,不僅對人才的專業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人才的體育素養也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等職業院校作為人才的輸出地,體育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立足于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闡述新課程改革下高等職業院校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的概念和關系,分析體育教學現狀,并進一步探究基于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為基礎的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策略。旨在為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可行性方向,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 體育素養? 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b)-0148-02
1? 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概述
1.1 體育素養的概述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帶動了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和改革,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要求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發展和學生需求。高等職業院校體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環節,不僅是傳授學生體育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立足于社會需求,培養學生體育素養。其中包括,體育品行、體育知識、體育技能以及學生的身體素質等都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環節。
1.2 職業能力的概述
高等職業院校院校作為為社會培養技能型和實用型人才的搖籃,學生的職業能力值得是學生在今后就業過程中所具備的專業知識技能,對學生日后走向社會更快適應相關工作及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3 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之間的關系
人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體育教學中,體育素養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發揮其職業能力的最有利的保障。只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強大的意志力,才能將其職業能力更好的發揮,為學生日后學習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都是學生必不可少的素質,同時也是促進體育教學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
2? 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現狀
盡管素質教育已經在高等職業院院校中全面實施,但是傳統的應試教育根深蒂固,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全部摒棄和改革,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去探討、解決。
2.1 教學理念落后
在教學理念上,大多數高等職業院校的定位在于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能型的人才,所以在課堂安排上也是以專業知識為主,體育一直是被當做副科對待。在一般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每周只有1~2節。學校對于體育教學的不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得不到重視和發展,體育教學質量堪憂,對于處于身心發展階段的高等職業院校學生來說,這無疑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極為不利。
2.2 教學模式陳舊
從教學模式上說,大多數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為主,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灌輸,甚至有些學生對體育訓練和體育項目毫無興趣。不僅影響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忽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和興趣愛好,根本無法通過體育課程提升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使體育教學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2.3 教學內容單一
就目前高等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內容來看,大多數還是以球類教學和體育技能教學為主,在教學內容上略顯得單一。然而在新時代發展的今天,企業也在不斷的發展和革新,高等職業院校的畢業生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也不僅僅是要求學生體能過硬,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團隊意識、合作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等。顯然傳統的教學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無法提升體育教學質量。
3? 給予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的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
3.1 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素質
在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課堂知識的構建者,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專業素質對學生學習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作為體育教師,首先要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加強體育課程的全面構建,并立足于學生體育素養和職業技能的發展,合理為學生開設體育課程,明確體育教學目標、設計體育教學環節,為學生日后學習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教師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體能狀況以及學生專業需求合理為學生設置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立足于自身的職業發展,全面提高體育教學效率。最后,教師要加強學習和實踐,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專業的知識技能,并注重在體育教學中將體育知識和學生所學專業相結合,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提升學生體育素養。
3.2 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興趣
在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中,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體,同時也是培養學生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教學發展,亟待我們創新和改革。對此在創新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還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主體性原則,人文教育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體能極限是整個體育教育的基礎。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身體狀況和專業特征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第二,針對性原則,在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的背景下,體育不僅僅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還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團隊能力的發展。所以在教學模式創新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某個知識技能針對性訓練、集中性訓練,讓學生通過體育技能訓練提高職業能力。第三,趣味性原則,無論哪個階段的學生,興趣始終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才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所以在創新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體育教學的趣味性,通過游戲教學、體育競技等形式,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3.3 豐富教學內容,注重職業體能
就目前的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而言,不再單純地進行學生體能鍛煉,同時涵蓋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充分考慮學生未來步入社會后的社會需求。所以在高等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內容上,要在注重學生體育素養培養的同時,注重學生職業體能的發展,豐富教學內容,并針對性地對學生未來職業需求相聯系,提高其職業素養。
例如,在學習球類運動的過程中,教師除了傳授學生一些基礎的球類操作技能,同時還要注重鍛煉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緊急應變能力及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能力等等。與此同時,根據學生之間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創新,例如將健美操和籃球相結合,進行籃球操訓練、花樣籃球等,激發學生在運動中的創新能力。不同的體育項目具有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將教學內容充分整合和相互配合,豐富學生教學內容,加強學生職業體能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4 模擬職業場景,提高職業能力
要想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那么在體育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職業場景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一來,學生既可以通過模擬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從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和劣勢,并針對性提升;同時還能在真實的環境中讓學生明確學習和訓練的方向,全面提高學生職業技能。
例如,在體育教學中,可為警察和公安專業的學生創設真實的實戰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鍛煉學生進攻和防御技巧,強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職業能力,避免在實際工作中受到傷害;或者教師可以為航海類的學生設計負重游泳、水球競技等項目,讓學生在進行游泳訓練的同時,培養學生在水中遇到問題的應變能力,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或者針對汽修專業的學生,組織其進行滾動輪胎或者搬運重物等體育游戲,讓學生從游戲中鍛煉自身的上肢力量,為日后走出校園走向職場奠定良好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 賈玉芝.職業素養培育視閾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路徑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4):159.
[2] 毛玉柱.高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20):178-179.
[3] 徐皓倫.基于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的高職體育教學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9):3,5.
[4] 欒澤曉.芻議高職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素養及職業能力培養[J].教育現代化,2019,6(46):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