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華
摘要:數學學科的知識較為抽象和復雜,因而數學課堂教學氛圍往往是枯燥和沉悶的。下面,筆者將從利用課堂游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等方面出發,淺談游戲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學習興趣;探究意識;應用能力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存在思想陳舊、教學方式單一和過于重視教學講解的問題。因此,面對上述情況,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引入游戲化教學法,通過創設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游戲,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中。
一、利用課堂游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動力。而數學學科對學生的抽象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要求較高,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困難,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課堂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位置”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大家都喜歡什么游戲?”這是學生平時最感興趣和熟悉的事物,因此學生就會積極的回答,如有的學生就說:‘我最喜歡捉迷藏。而后,教師就可以創設捉迷藏的游戲。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小動物躲藏的圖,如小鴨躲在寫字臺的上面;小狗躲在寫字臺的下面;小兔躲在床的后面;等等。而后,請學生觀察并說出動物的位置。這樣,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就對位置的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開展游戲,如:“同學們,接下來我們再來玩一個游戲,請你把數學課本放在書桌上,把文具盒放在數學課本上,再把你的雙手放在文具盒上,請大家說說數學課本的下面是什么?文具盒的上面是什么?”從而就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動手能力,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位置知識的認知。總之,教師通過在數學課堂中開展課堂游戲,就能有效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利用課堂游戲教學,培養學生探究意識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過分重視課堂講解,忽視教學的具體過程,不利于學生數學意識的培養。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游戲的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中,從而有效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
例如,在教學“ 克和千克”一課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龜兔賽跑的游戲。如,“相信同學們都聽說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可是上次比賽之后,兔子非常的不服氣,于是想要和烏龜再次進行比賽,同時還請來了新的裁判,并制定了新的游戲規則。即比賽的雙方必須馱著一樣東西參加比賽。分別是一塊2千克小石頭和一包800克棉花。”而后,教師就可以請學生分別猜猜兔子和烏龜分別選擇什么樣的物品,以及這次比賽的結果是什么?最后,教師就可以揭示兩者的選擇和比賽結果,兔子選擇2千克的石頭,烏龜選擇800克棉花,并且這一次還是烏龜贏了。原因就在于,雖然兔子選擇數字比較小的物體,可是重量卻比烏龜選的重,從而就引出克和千克的知識。總之,教師通過創設課堂游戲的方式,就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三、利用課堂游戲教學,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不重視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實踐運用,結果導致學生數學能力難以有效提升。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課堂游戲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實際應用數字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一課的內容時,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游戲發現相關的規律。如:“同學們,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好嗎?請大家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紙張,而后猜想如何在每個圖形上折一次,使折痕兩邊的形狀和大小完全一樣?”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的進行游戲,思考或討論一共有幾種折法,從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玩游戲,探究課堂新知。如:“同學們,剛剛我們玩了一個折一折的游戲,現在我們再來玩一個游戲好不好,先拿出學具,從中找出兩個形狀和大小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夠拼成什么圖形。”而后,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就能夠有效引入三角形面積問題。最后,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知識時,教師還可以創設猜想的游戲,如將磁力板上的三角形拿下來,而后全部放在一個盒子里,分別露出一個角或兩個角,請學生猜想各是什么三角形?等等。總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開展游戲,不僅活躍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氛圍,而且有效提高了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游戲化教學法在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對于活躍數學課堂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有著積極意義。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根據教材數學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個性特征創設一些課堂小學游戲,從而有效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胡艷梅.游戲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華少年,2018(7).
[2]閆翠.試論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18(7):20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