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霞霞 李明山
摘 ? 要: 本文分析了甘肅省農村學校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總結了分層培訓家長的一些做法,提出了分層培訓家長的一些教學模式,力圖為農村學校開展家庭教育提供理論思考。
關鍵詞: 家庭教育 ? 分層培訓家長 ? 農村小學
甘浚鎮中心學校是鄉鎮中心學校,下轄8所小學。90%的學生來自本鎮農民家庭,農業收入是本地農民的主要收入,10%的學生來自外地到本地開展畜牧養殖及販賣牛羊的回族和東鄉族家庭。在教學實踐中,研究者發現本地一些家庭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致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無法銜接。
一、家庭教育現存問題
(一)家庭學習環境存在差異。受自身素質和生存壓力的影響,農民家庭沒有時間考慮子女的教育問題,導致子女表現不佳。毫無疑問,與家長的高期望形成了巨大反差。
(二)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重視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家庭教育越科學、合理、有效、民主,孩子越有可能全面發展。調查顯示,本鎮擁有高中以上學歷的農民比例非常小,父親是高中學歷的占25%,母親是高中學歷的占18%。父母的受教育情況和對家庭教育持有的態度影響了孩子的成長,也影響了孩子的學業成績。
(三)家長的期望值較高,但教育方式欠妥。在訪談中,研究者發現80%的家長希望孩子能上本地的高中或將來能考上大學。當問到“你的孩子犯錯誤時,你是怎么教育的”,30%的家長會采取懲戒的方式(打罵等教育方式)。
(四)文化差異和家庭經濟發展不平衡及家教方法不一導致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分層培訓家長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難題。家庭教育不斷出現問題,家長對子女教育缺乏了解,家長教育與家長的教育期望值存在矛盾,家長教育制約本地教育的發展。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滿足社會對家長教育和培訓的需要?本文通過開展以農民為主的家長分層教育培訓研究,解決當前本地農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提高家長教育質量,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家長分層培訓
(一)路徑概述。
家長分層分類培訓是指學校根據整體教育規劃,為滿足不同層次家庭教育的需要而組織的培訓活動。在本文中,分層分類培訓是指根據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在校表現及不同家庭教育問題,向不同層次的家長傳授科學、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指導建議,解決家庭教育的問題,使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有利于他們良好健康發展。同時,有效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為不同層次的家長提供相互溝通、學習的平臺,增強家校合作教育的有效性。
(二)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學者對“家長教育”的定義還沒有達成統一意見。一些學者將家長教育定義為以家長為主體的教育,要求父母教育子女和處理家庭關系前必須學習家庭教育的知識和技能。本文家庭教育以學校為主體,由具有豐富家庭教育知識經驗和教育技能的專職或兼職工作人員為家長提供教育子女的知識經驗和指導,使父母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獲得靈活的教育策略,協助學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三)社會土壤。
每一位家長都帶著非常迫切的心情期待孩子成才。但是一些家長,特別是農民家長,由于生活環境或職業經歷,以及個人的發展價值取向不同,家庭教育方面缺乏廣泛的溝通和驗證,導致缺乏科學的育兒方法,對家庭教育誤解,結果適得其反。所有家長都想教育好孩子,但一些家長勞心勞力卻看不到效果。問題的關鍵在于家長教育觀念的偏差導致對家庭教育誤解。父母教育觀主要是指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觀,包括父母對自己和子女的看法、人才觀、子女觀和教育子女觀。本校以家長會及家長學校為載體,對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專業條件的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方法的分層分類指導,使家長教育更科學合理,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完善人格,享受應有的、公平的教育。這是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以家長會和家長學校為基礎,開展學生家長分層分類培訓、學習和評價活動,更新陳舊的家庭教育觀念,優化家庭教育模式,督促家長開展科學的家庭教育活動,配合學校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三、路徑研究
(一)理論背景:分層方法依據。
學校德育部門充分了解各類家長家庭教育情況,根據家長群體特點,結合家庭教育的需求,根據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確立教學目標,制訂教學計劃,設計教學典型案例,有針對性地分層,實現家長教育觀念的和諧統一和實踐的有效改進,并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劃。
科爾曼和卡森在1984年的報告中提到,不能給孩子樹立榜樣的家庭有五種:家庭成員不健全、家庭不穩定、反社會家庭、虐待家庭和離異家庭。由于農村學校大多數家長受教育程度較低,工作和生活環境特殊,學生家庭教育水平相對較低,因此家庭教育中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從學生的性格、學習狀況、父母職業和家庭狀況四個方面對其行為進行分析。把家庭教育分為溺愛無原則型,粗暴專制型,自由放任型,功利心重、虛偽自私型,特殊家庭教育(留守兒童家庭、單親家庭、家長文化層次低的家庭)等五類,這種分類僅供學校開展家長培訓參考,對外保密。
學校通過問卷調查充分了解家長需求,分類記錄、備案。按照學生的家庭教育問題、學習情況、家長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與家長協商等進行不固定的分類,根據家庭教育不同層面的癥結分層分類培訓,還可以針對某一個方面的問題或按照家長居住位置進行分層分類培訓。
(二)制度構建:成立培訓家長的教師隊伍。
從家庭的實際需要出發,根據不同成長階段、不同家庭類型、不同學生特點,有效地安排分層教學方法和內容。學校成立了“甘浚鎮中心學校家長學校分層培訓教研組”,由校長任組長,德育主任、團總支負責人任副組長,邀請教育專家、教育行政部門的教研員、學校骨干教師制訂科學的家長培訓方案和指導計劃。邀請河西學院教育專家進行授課,免費培訓教師;學校信息中心對微信、QQ、智慧云平臺進行管理,更新、發布家庭教育的內容;學校心理咨詢室向家長開放;心理咨詢師定期為家長答疑指導;班主任是家長培訓的主要組織者和家長學校的召集者,應嚴格按照課程指導計劃實施教學。
(三)具體措施:分層培訓家長的方式。
針對突出問題組織專家培訓;年級家長會(班主任培訓);小組交流反饋;通過“我愛我家”平臺發放問卷調查、反饋;針對特殊問題聘請專家指導;家長學校心理咨詢師舉辦講座;組織親子互動活動;針對特殊學生提供個別服務;特殊家庭的培訓。
1.利用家長會開展家長培訓活動。組織家長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未成年人保護法》及國家關于家庭教育的文件,讓監護人及家長知道應該承擔什么樣的法律和社會責任。家長還應了解基本的教育學知識和心理規律,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有效配合學校、教師做好兒童教育工作。使家長了解家庭教育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明確新時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兒童成長的迫切需要,從兒童的需要出發,從家庭教育的實際出發,加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通過典型案例,引導家長討論、交流家庭教育方面的內容。班主任先讓家長們明確父母科學、理智地愛孩子的重要性,再引出相應的方法,通過出示具體案例引導家長討論、交流。向家長傳授家庭教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方法,使家長在提高家庭教育理論水平的同時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利用家長會、家長學校的教學及相關問卷了解家長的需求,根據實際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安排一些有趣的成人課程,向家長宣傳有關法律法規和教育方面的重大事件。針對家庭教育的問題,開設培訓班,讓家長認識到家長學校的建立與自身利益的關系。要求家長全力支持家長學校的創建,形成學校與家庭思想、行動一致的創建熱潮。
2.每學期至少一次的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通過身邊家庭教育的典型經驗,讓家長明確家庭教育的責任,承擔起教育職責,讓家長成為第一位教師,為孩子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經驗交流會,讓家長掌握教育方法,從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到關注孩子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興趣愛好、個人特點、勞動體育等綜合能力的培養,促進孩子成長為更健康陽光的人。
3.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開放周活動,讓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具有不同的功能,擔負著不同的教育使命。若要使學生和諧健康地發展,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應該發揮教育合力。讓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使家長進一步學習知識,掌握教育知識及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增強信心。
4.創新家長培訓方式,通過家長助教培訓家長。提倡在班會等活動類課程中讓家長參與助教,家長輔助教學是指家長進入課堂,直接參與教育活動,協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目標。通過家長助教,學校整合更多的新理念、新內容,全面展示教育的各項活動,讓家長走進課堂,與孩子零距離接觸,實現角色交流。讓家長感受到學校教育給孩子成長帶來的快樂,幫助他們解決教育孩子時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增加家長與孩子相處和交流的機會,不斷更新家長的育兒理念,讓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
5.通過親子活動培訓家長。親子活動,寓教于樂,把教育融入家長參與的活動中,增強教育的實用性,此形式主要針對小學生的家長。親子雙方不快樂,是雙方沒有良好地溝通導致的。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可以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親子溝通障礙的產生原因是沒有互相滿足尊重需求,只有知道對方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能做到什么,雙方不斷調整優化,擁有良好的溝通才能使家庭和諧,孩子健康成長。
6.利用微信等自媒體平臺開展網上培訓。利用校訊通、QQ、微信、釘釘等工具,建立QQ、微信、釘釘等交流群開展家校交流互動。開辟家長體驗與交流、學習體驗與兒童體驗教學專區,分享學習心得、體會、教子心得。學校在校園自媒體平臺開設了名為“做聰明家長”的家長分類分層培訓指導平臺,分為以下欄目:
(1)家庭教育視頻課程:播放一些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視頻,針對家庭教育的問題,教育專家給予合理的指導和有效的解決方案。
(2)家庭教育的黃金理念:根據現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推薦科學家庭教育方式和處理家庭人際關系的方法與技巧,解決各種家庭教育問題。
(3)家庭教育咨詢:為家庭教育問題提供科學的答案或合理的建議。
(4)典型的家庭教育經歷:父母分享育兒過程中的經驗和好的育兒方法。
(5)家庭教育中的私人問題:本專欄主要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心理咨詢,通過這個平臺,他們可以說出心理需求和與親人相處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
7.開展有效的家校溝通。通過手機短信、QQ、微信、釘釘等多種即時通信工具與家長多形式交流,及時了解和反饋學生在校情況。建議家長訂閱相關書籍、報刊,和孩子一起觀看優秀的電視劇和電影。通過網絡工具和電話進行家訪,了解情況并給予反饋。
8.鼓勵家長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本地圖書館、民間公益組織常開展一些家庭教育公益培訓活動,學校鼓勵家長根據家庭特點有選擇地參加。當地家庭教育學會、婦聯等部門應及時挖掘身邊的科學教育子女的案例,組織優秀的監護人交流教育子女的經驗,指導教育子女的模式,鼓勵監護人建設積極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
9.家庭教育缺失型家庭的家長培訓。對于一些特殊的家庭,如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和貧困家庭,不僅面臨著經濟壓力,還面臨著心理問題,如缺乏自信、與人溝通困難和社會認同低。學校關心這些特殊家庭,對個別特殊家庭提供心理輔導和物質救助,組織師生捐款,慰問生活困難家庭,并給予一定的資助,動員家長積極參與家長學校的各種活動,盡可能地幫助他們。學校積極聯系村社、婦聯干部,動員和幫助這些家長參與村社組織的家庭教育經驗分享會,參加婦聯組織的家庭教育講座,普及家庭教育知識,交流家庭教育經驗,積極咨詢家庭教育問題,傳授家庭教育方法,幫助家長樹立積極正確的教育觀念,努力學習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素質。
四、結語
學校分層培訓家長總結了一些特殊家庭家長的培訓經驗,找到了既符合家庭教育發展規律,又符合學校實際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更好的發展。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效銜接,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發展和諧教育,是新時期對教育的最大貢獻。家長分層教育是實現家長社會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助于兒童教育能力的培養,而且有助于父母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1]霍恩宇.小學對家長分層培訓的經驗與反思[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賈接梅.參與式培訓對中學教師與家長溝通能力的影響[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1.
[3]衛亞莉.親子關系成功技巧[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項目基金:甘肅省十三五教育規劃課題《分層培訓家長有效促進家庭教育的實踐研究》(GS[2019]GHBZX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