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惠葉 李春
摘 要: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農村電商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是民族地區的農村電商,“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打破了城鄉的空間界限,為民族地區發展和實現“換道超車”提供契機。農村電商帶動了物流產業的蓬勃發展,但民族地區農村電商物流仍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將闡述民族地區農村電商物流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民族地區;農村電商;電商物流;農村電商物流
隨著電商、物流作為新興產業在國內快速的崛起,并從城市逐漸向農村擴張,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人口的就業、經濟落后的問題,推動了農村的現代化進程,但仍存在農村電商主體經營能力薄弱,農村電商物流基礎設施薄弱、配送成本高、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而制約了農村電商物流的快速發展。
一、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的背景
國辦發〔2015〕78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七大舉措:“加強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開拓創新;大力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加快完善農村物流體系;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到2020年,初步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綠色環保的農村電子商務市場體系。”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增長迅速,農村網民數量增加明顯,農村電商的交易規模不斷擴大。《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8)》顯示2018年中國農村網民規模達2.2億,占整體網民的26.7%,同比增長6.2%;全年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37萬億元,同比增長30.4%;全年農產品網絡零售額2305億元,同比增長33.8%。
2019年國家發布了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件提出了以下幾項指導意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大‘路長制和示范縣實施力度,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有條件的地區向自然村延伸,加強村內道路建設。完善縣鄉村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支持產地建設農產品貯藏保鮮、分級包裝等設施,鼓勵企業在縣鄉和具備條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網點。”地方政府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物流企業向村鎮設點,《2019中國快遞末端服務創新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農村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5.22%,末端網點覆蓋32萬組智能快件箱,實現快件箱遞率11%,多種形式的快遞末端投遞站達到8.66萬個。
二、民族地區農村電商物流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民族地區把縣域電商發展作為扶貧攻堅的重要途徑,使農村電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農村電商又促進了倉儲物流的發展。為實現脫貧致富,農村電商涌現出了“電商+貧困戶”、“電商+基地+貧困戶”、“電商+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政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極力打造“政府+企業+互聯網”形式,搭建平臺引導企業與貧困戶合作,帶動農村電商的發展,為農民增收。為推動農產品的上行,以商貿物流、交通運輸、郵政、快遞、第三方物流等物流企業作為農村電商物流主體,著力打造布局農村服務網點。但是民族地區農村物流仍存在以下問題:
1.農村電商主體經營能力薄弱
為實現民族地區脫貧致富,各地政府加大了對農村電商的投入和支持,民族地區一些地方農村電商都是由政府來主導,搭建電商服務平臺,引進電商企業打通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引導電商企業與農村電商的經營主體即農戶簽訂銷售合同,而農村電商的經營主體只負責農特產品的產出,而農特產品仍以傳統小農生產和手工作坊的分散式經營為主,生產的產品沒有質量及衛生保證,一旦政府的主導作用達到極限,而農特產品經營主體的經營能力薄弱,必然導致一些農特產品出現滯銷。另外,一些農特產品的電商營運沒有重視打造品牌力量,難以在經營同質化的惡性競爭中站穩腳跟,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農村電商的發展。
2.農村電商物流基礎設施薄弱
農村電商物流的營運離不開互聯網,目前有些地方的網絡網速緩慢且不穩定,而一些偏遠的民族地區甚至還未實現網絡的全面覆蓋。一些民族地區的運輸條件、倉儲條件等也仍需要完善,有一些民族地區實現了村村通路,但因道路維護不到位而影響了道路的使用壽命,甚至在一些偏遠地區因地勢原因還未實現公路硬化。有些地方還未建立物流園區,只有零散的小型配貨站、個體運輸戶以及提供簡單倉儲租賃的企業等,冷藏技術也有待提升,需要完善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包括冷藏倉庫、冷藏車等。例如在廣西河池市,地勢以山區為主,交通條件嚴重限制農產品從農村運送到城市。廣西賓陽縣雖然有多條鐵路、公路交匯,但受地勢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物流園區、專業市場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3.農村電商物流配送成本高
在快遞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的快遞覆蓋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一些貧困的民族地區人口分散密度低,配送路線長且配送量小,同時受交通條件限制,導致農村電商物流配送成本高,如何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降本增效成為農村電商物流的一大難題。據農村電商物流配送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單件貨物配送至農村的物流成本約為單件貨物配送至縣的2倍,在配送30公里范圍內,貨物在農村配送的物流成本是城市配送的3倍,而在配送范圍為60公里時,農村配送的物流成本是城區配送的5倍,這比例在一些偏遠的民族地區更為明顯。為降低配送成本,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業一般只配送到鄉鎮,村一級的配送難以實現。例如在貴州省印江縣,屬于山區腹地,一般快遞只能到達鄉鎮,有許多村寨快遞物流不能直達,導致物流從鎮到村“進戶難、成本高”,極大地影響了農村的網上購物體驗,同時加長了農產品進城的運送時間。
4.農村電商物流專業人才稀缺
雖然各地政府部門組織了農村電商物流經營人開展電商培訓,但農戶對電商專業知識、電商技術未能有深入的了解,而且隨著農村電商物流的快速發展,專業人才需求的缺口越來越明顯。另外,電子商務和物流管理作為熱門專業在很多高校開設,但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體系尚未完善,導致培養的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專業人才難以滿足當下社會的用工需求,而且一些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方面的高技術人才更傾向于在大城市發展而不愿意到偏遠的鄉鎮服務。例如廣西省都安縣的大多數電商物流從業人員并非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專業畢業,而是通過參加培訓學習電子商務、物流相關的專業知識,近幾年參加電商培訓人數達到3000人次以上。
三、破解民族地區農村電商物流問題的對策
1.打造農村電商品牌建設產業鏈
民族地區的農特產品品類比較豐富,但以農戶為主體的分散式生產經營模式為主,很難打造農特產品電商品牌。為提升民族地區農村電商的發展競爭力,應對農村電商資源進行整合,從分散的農特產品作坊式生產經營主體中選出優質產品及經營主體,整合資源培育優質農特產品品牌,打造行業主導型企業,形成建設農村電商優質品牌產業鏈,引領農村電商向前發展。
為打造農村電商品牌建設鏈,需加強優質農特產品生產農戶與電商物流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合作,實現農特產品的產業規模化,打造一條完整的現代化產業鏈。優質農戶與加工企業合作,規范農特產品的生產流程,根據國家相關要求建立公開透明的農特產品生產監督機制,嚴格執行檢驗檢疫程序,確保農特產品的安全衛生,提升產品的信賴度。優質農戶與電商物流企業合作,做好農特產品的包裝設計及網絡宣傳營銷,提升品牌知名度。不同于完全依托政府的主導作用,優質農戶作為農村電商經營主體參與到農特產品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通過多方合作為農村電商經營主體賦能,凸顯其主體地位,提升電商運營能力,促進農村電商的穩定發展。
2.完善農村電商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交通條件是影響農村物流貨物傳遞速度的重要因素。在“村村通”工程的推動下,很多鄉村實現了公路硬化,但需要對道路基礎進行定期維護,確保道路能夠正常通行。而對于未實現通路的偏遠地區,仍需要加大道路基礎建設,確保電商物流順利向鄉村延伸。此外,現如今消費者對快遞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高速鐵路是實現貨物快速傳遞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通公路的基礎上向高速鐵路方向完善交通運輸條件,使高速鐵路向地級市、縣的延伸。同時,為確保農特產品的新鮮度,適當增加冷藏車的數量。
倉儲條件是影響農村物流貨物傳遞質量的重要因素。目前,一些民族地區的農產品無法實現從產地到消費地的冷鏈保鮮,使得農村生鮮電商的發展受到很大制約。為完善農村物流倉儲條件,依靠政府職能部門招商引資,鼓勵社會金融力量投入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倉儲中心的建設,并以此借力發展冷鏈物流,增加物流園區、倉儲中心等基礎設施冷庫建設的數量,確保生鮮農產品在儲存、轉運過程中的新鮮度。
3.加快農村物流技術提升,提高農村電商物流配送效率
一些貧困的民族地區人口分散且密度低,配送路線長且配送量小,導致農村電商物流配送成本很高。為解決這個問題,依托互聯網推進農村物流技術的現代化進程,搭建物流網絡配送平臺,及時了解配送需求情況及從農村發往城市的貨物量情況,整合資源建立鄉鎮物流配送中心,鄉村貨物的配送統一由該配送中心來完成,避免快遞公司各自配送而出現的資源浪費,提高配送車輛的運載率。同時在配送回程中,該配送中心將從農村運往城市的農產品統一運送到鄉鎮或縣城中轉站,再由快遞企業發往目的地,降低了配送返程的空載率。另外,有一些民族地區互聯網絡運行速度緩慢,甚至有的地方還未實現網絡的全面覆蓋。因此,要推進農村現代化物流技術建設,仍需要完善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鄉村互聯網的覆蓋率及運行速度。
4.吸納和培養農村電商物流專業人才
專業人才是促進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的智力因素,因此,要吸納和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為農村電商物流服務。首先,各地政府制定專業人才引進政策,鼓勵從高校畢業的高技術技能人才到農村電商物流崗位上工作,對到農村基層工作的電商物流人才給予補貼,引導專業人才為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貢獻力量。其次,加強農村電商物流企業與各地職業學校的合作,在企業設置職業學校的校外實訓基地,通過緊密的校企合作定點定向培養電商物流人才,畢業的學生到農村電商物流相關崗位工作。最后,制定農村電商物流從業人員培養機制,對非電子商務、物流專業畢業的農村電商物流從業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邀請電商物流方面的專家來授課,通過培訓使從業人員真正掌握電商物流的知識和操作技能,提升農村電商物流從業人員的工作勝任力。
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助推農村經濟實現快速增長,幫助民族貧困地區實現脫貧致富。為促進民族地區農村電商物流的穩定發展,仍需繼續為農村電商品牌企業賦能,完善農村電商物流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物流信息系統的現代化建設,并鼓勵更多的專業人才為農村電商物流注入活力,打造健康發展的農村電商物流體系。
參考文獻:
[1]方壟,楊欣.民族地區農村電商扶貧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7(05):85-88.
[2]黃蔚,常榮榮,常瑞.廣西農村電商與物流發展現狀研究[J].經濟論壇,2018(11):149-151.
[3]胡螢,秦成方,余敏秀.廣西賓陽電商物流體系優化途徑研究[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19(01):34-37.
[4]寧榮輝.貴州省縣域農村物流配送問題及策略[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08):29-30.
作者簡介:陸惠葉,女,廣西河池人,碩士研究生,講師,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李春,女,廣西河池人,大學本科,高級講師,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電子商務專業課教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