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新課程的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如何構建高效的課堂已成為課程改革的焦點。高效的課堂是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靈活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教師以主導者的角色,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靈活多樣、生動有趣,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課堂教學且稱為“靈動教學”。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踐行靈動教學,能夠給課堂帶來活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于我們進行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值得我們去踐行、探究。
關鍵詞:靈動教學,關注學生,切近生活,合作探究
所謂靈動教學就是常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靈活多樣。課堂變得生動,說明學生參與程度高,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課堂才會變得高效,課堂上組織教學的形式靈活多樣,課堂組織者、參與者針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靈活應對,能讓課堂不死板、有活力,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展現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新理念。總之,靈動的課堂需要靈動的教師和靈動的學生,尤其對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提出更高標準和要求。其實,靈動課堂的成敗因素就在于教師,在于教師的教學法方法策略的選擇,在此就如何選取有效策略構建高效課堂例談幾點心得,以供大家批評指正。
一、 關注學生是構建靈動課堂的起點,也是終點
課堂教學是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師教學的對象,作為執教者我們必須明白這一關系。小學數學的教學,我們要明白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我們是在帶領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因此我們在設計一堂靈動的數學課堂之前我們必須先要把目光集中到學生上,充分分析清楚自己的學生學情。在學情上,我們還要分析得具體透徹,進一步結合教學知識深入分析學生的認知特點、理解能力、知識的儲備、興趣愛好等,在充分了解清楚學生的情況之后再來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方案。比如我們要進行分數除法的教學,我們就要清楚我們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的學生,四年級的學生多數在10到11歲,他們的已經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也達到能夠清楚表達自己思想的地步,同時在興趣愛好方面總是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尤其是新鮮事物。在知識儲備方面已經具備了整數乘除法、分數乘法等知識基礎,對于這堂課的教學我們就要用學生感興趣的新事物來引入,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選擇自主探究或者小組合作探討的方法進行知識的探討學習,這樣課堂就會變得靈活生動了。
至于最終的結果我們還是要關注學生,不論課堂多么熱鬧、多么靈活,最終我們還是要將落腳點回到學生身上,檢測他們獲得的信息量、知識量,以及育人的效果是否達到。這樣整堂課都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知識收獲,這樣學生才能學的開心、學得踏實,才能達成靈動課堂靈活、高效的目的。
二、 切近生活、體驗生活是構建靈動課堂的基石
生活即課堂,課堂也離不開生活。靈動教學作為一門課堂教學藝術也離不開學生的生活實際。切近學生生活實際來建構的靈動課堂才接地氣、有意義。對于小學生而言,生活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最主要方式,切近生活的教學學生才能摸得著、看得見,才會有話可說。曾經見到一位老師在執教六年級《統計與概率》一章中概率的相關知識時這樣來導入他的課堂:首先問學生喜不喜歡搶紅包,這個毋庸置疑,六年級十多歲的學生們用哪個不喜歡的。接著老師拿出20元、10元、5元、1元面額的紙幣分別裝入四個紅包中,問學生,你最想搶到那個紅包?學生肯定想搶到面值最大的20元的那個。老師接著問,如果我把四個紅包打亂放兜里,你一伸手就能拿到20元紅包的可能性有多大?學生的回答就不再那么響亮了,就開始自覺主動地討論起來。從這一案例來分析,這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切近生活、引領學生體驗生活的案例。充分把握住學生搶過紅包、喜歡搶紅包的實際,巧妙引入新課,并且在引入的最后一個問題上就緊扣課堂教學的知識,學生在如何搶得大紅包的氛圍中積極探討、交流,課堂有活力,加之問題有導向性,能夠引導學生去探討要學習的重點知識,如此一來,一堂活潑有趣且高效的課堂就建構起來了。
三、 教學方法的靈活化、多樣化是建構靈動課堂的保障
課堂要靈動,方法和策略要多樣。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是有限的,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如果方法單一,學生的激情就會逐漸減退,注意力就會分散,學習效率就會低下。因此靈動的教學就要靈活多變,我們要在關注學生、切近生活實際的基礎上靈活多變的組織課堂教學。就拿前面搶紅包的例子而言,一開始學生的激情是高漲的,但如果我們整堂課都是搶紅包,學生搶去搶來就沒有新鮮感,注意力也就分散了。其實要吸引住學生注意力,我們就要想辦法吊住學生胃口,讓他們如“饞貓”一般跟著“美食”走,并且美食也是有講究的,如果我們把貓最喜歡的“魚”先給貓吃了,并且還吃撐了,貓還會聽你的話嗎?那是不可能。在進行教學的設計之時,老師就要全面衡量要教學的知識三維目標是什么?教學重點在哪里?難點又是什么?怎樣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安排知識的學習?如何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學習?這些問題都是要充分考慮到的。
在設計好教學設計的基礎之上,我們還要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在靈動課堂中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是必須要涉及的,新課程理念要求要讓學生能夠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參與學習、獲取知識,小組合作探究是最好的載體,另外小組合作也能夠增添課堂的活力,在有組織、有紀律、有目標的合作探討中學生不僅能夠解決教學問題,還可能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有與他人不一樣的發現,這些發現能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不確定因素,讓課堂變得更豐富、更靈動。
總之,靈動的課堂是由靈動的老師、靈動的學生、靈動的課堂教學內容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的。三者之間,教師的靈動是最關鍵的,教師要在尊重教育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個人靈動能力調動起一切可以靈動的因素來,才會讓我們的課堂變得靈動、高效。
參考文獻:
[1]黃普慶.數形共舞 靈動課堂[J].小學教學參考,2014(32).
[2]王娟.探究高效教學策略,打造靈動趣味課堂[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9(9).
[3]李中寶.學會合作探究,構建高效靈動課堂[J].數學教學通訊,2015(32).
[4]楊斌.構建數學靈動課堂策略分析[J].新絲路,2019(9).
作者簡介:
楊勇,貴州省畢節市,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化作苗族彝族鄉黑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