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艷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廣大數學教師需要深入探索研究的重要課題。小學三年級學生處于小學數學學習的中段,他們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對數學這門學科有了一定的認知。教師應該優化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改變落后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轉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估算的能力,培養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還要注重融入數學文化,這都有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本文主要針對如何提高小學三年級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提高
引言
在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將核心素養作為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應該具備的適應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重要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更加注重綜合實踐能力的發展,并且強調獲取知識的能力。對于數學這門課程來說,核心素養有六種,即抽象、思維邏輯、數學模型、計算過程、直觀現象以及數據分析。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同時具備這六種數學核心素養,將極有利于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發展。
1.轉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在學習中缺少穩定性,對于那些抽象復雜的知識內容不感興趣。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又是核心素養培養的一個重要關鍵,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用興趣來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轉化為更具體形象的內容,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努力解決問題,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1]。例如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內容的教學中,如果只是要求學生進行小數的加減法運算,難免很乏味。此時教師可以引入游戲趣味化元素,比如創設超市購物的場景,準備標注不同價格的物品,學生們開展角色扮演游戲,體驗顧客或售貨員的角色。通過物品總價的計算和找零,在這樣趣味化的氛圍下,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鞏固這部分內容。例如,“鉛筆單價0.90元,練習本1.50元,橡皮0.50元,那么如果小紅各買一樣的話,商品總價多少錢,付給5元,應該找回多少?”另外,小組合作這種方式也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在小組討論學習當中,課堂教學氛圍就會活躍起來,學生的推理運算、邏輯思維等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都會得到培養,可以達到以前進帶后進的效果,從而在整體上提高教學質量。
2.培養小學生估算的能力,形成準確的直覺
數學新課標對小學生口算的能力要求特別高,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數學課上一定要加強對小學生的口算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數學培養主要分為課上、課中和課下三個時期。教師在課下可以給學生布置幾道簡單的算術題,讓學生在空閑的時候可以進行計算。在上課之前抽幾分鐘給學生們對一下答案,讓學生對于自己的錯題進行改正,對于一些錯誤率比較高的題,教師可以進行講解,讓學生思路更加清晰。在正式上課的時候,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幾道簡單的“萬以內加減法”計算題,抽幾個學生上臺進行列式解答,并且在他們回答問題之后教師對他們的解法進行點評。通過數學課堂的互動環節,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2]。這三個提高口語計算能力的最關鍵時期還是在課下這一個時期,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口語訓練題,題的數量不要太大,因為這會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厭惡感。在課下做這一頁的口語訓練題,可以讓家長對學生進行計時考查,發現問題并進行改正。事后,教師可以把這一頁的練習題收回來,以至于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在家的做題情況。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一定能夠不斷進步,形成準確的直覺。當小學生具備良好的口算能力的時候,在遇到估算問題時,一定能夠很快的解決。估算能力的加強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數學的運算原理,可以幫助學生檢查答案是否正確。
3.積極教育和引導,培養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推理能力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應該努力引導學生獨立探討問題與推理問題。應當讓他們自己深入分析、理解問題,給他們足夠的自由發揮空間去進行探討與推理。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重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讓創新意識的培養貫穿整個教學過程[3]。比如,在講“圓與圓之間的關系”的時候,可以拿兩個鐵環進行演示,教師在演示的過程中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轉化為比較形象、容易理解的小游戲。這一個小小的互動環節,不僅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還有利于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數學理論知識。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這樣有利于學生以后學習數學更加順利。
4.融入數學文化,培養正確數學觀
數學學科并不是枯燥的定理公式和數字符號,而是充滿幻想的知識和文化的結合體。所謂數學文化就是指數學的思想、觀點、方法、精神、數學歷史等,數學文化是數學學科本質的體現,對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際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數學老師應該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掘數學文化,然后把數學家的歷史、數學的美學價值等文化元素有機的融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幫助小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并促進小學生不斷養成正確的數學觀[4]。
結語
總之,小學三年級學生具備數學核心素養,將對日后的數學學習、其它學科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所以教師在給小學三年級講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強小學生數學意識、估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無法一蹴而就,需要教師長期的耐心教導。
參考文獻:
[1]李星云.論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生成的教學策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01):56.
[2]王永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數學核心素養[J].小學數學教育,2016(23):70.
[3]張瑩瑩,朱麗,吳曉璐.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09):125.
[4]徐國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