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閱讀推廣是對閱讀的個人行為進行干預的過程,需要由專業化的隊伍去組織和實施。本文以南方醫科大學圖書館為例,開展基于讀者共同體的高校閱讀推廣隊伍的創新實踐。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推廣隊伍從學生中來,最終面向學生提供服務,發揮同齡人的朋輩示范引導作用,釋放年輕人的創意力量。
關鍵詞:讀者共同體;高校閱讀推廣隊伍;實踐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廣東省圖書文化信息協會項目“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生閱讀推廣策略研究”(項目編號:GDTWKT2016-57)研究成果之一。
作為數據原住民的學生,其閱讀大部分是快餐式的淺閱讀和碎片化閱讀。此時,重建深度閱讀顯得尤為迫切。《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倡導全民閱讀提到了國家戰略高度,強調要組織引導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鼓勵和支持包括大學生在內的社會團體加入閱讀推廣隊伍,提升閱讀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服務能力。
1 目的與意義
1)發揮在校大學生的朋輩效應。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主要與室友、同學、朋友等相伴度過,他們年齡相近、需求相近,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追求,在共同的學習生活中潛移默化影響彼此的思想和行為,這就很可能形成彼此認同、相互理解的朋輩關系。同學間的相互影響更易于接受,閱讀推廣更易見成效。
2)有效緩解本館人力資源緊缺。南方醫科大學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2004年轉制為地方高校,學生規模幾十倍增長,但館員數量增加仍然有限。目前,南方醫科大學圖書館現有校本部館和順德館兩個館區,每天開館14小時,此外,每學期考試月期間延長一小時的開館時間。僅依靠館員的力量難以開展大規模、固定頻次的閱讀推廣活動。
2 基于讀者共同體的高校閱讀推廣模式
讀者共同體是指其成員有著相同或相似的閱讀目的、閱讀行為,情趣相投,傾向相近,以語言文字為紐帶,有著鮮明的群體歸屬意識的一個社會群體。[3]我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實踐活動已經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1]但是由于對讀者了解不充分,推廣活動同質化。對高校圖書館而言,關注讀者需求并改進服務策略顯得至關重要。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陳幼華認為,對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成效影響最大的為閱讀設計和推廣設計要素。[2]
1)時間維度。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校閱讀推廣隊伍以學生“入學-在讀-畢業”的時間維度為單位,制定不同類型的閱讀推廣活動。
2)推廣要點。胡勝男,敬卿等人認為閱讀推廣活動可劃分為:專題講座式閱讀推廣、主題活動式閱讀推廣、環境友好式閱讀推廣三大類。[4]媒體融合環境下的高校閱讀推廣是借助于移動終端和網絡等新型閱讀媒介進行的不完整、斷斷續續的碎片化閱讀方式。[5]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中應遵守以下幾個要點:一是推廣主題多元化。二是推廣形式多樣化。三是流程安排合理化。
3 基于讀者共同體的高校閱讀推廣實施現狀
南方醫科大學大一、大二學生主要在順德校區,參與志愿服務工作的熱情高漲;校本部主要高年級學生,對館情更熟悉,工作能力較為突出。
3.1 隊伍建設
2006年成立圖書館志愿者協會,目前平均每學期有200多名的志愿者,年均服務時間超過35700小時,相當于23個館員的工作量。采用分校區自主管理的模式,志愿者日常的招聘與管理工作均在所在校區圖書館老師指導下自主進行,是學校注冊社團之一,學生自主性較高。
閱讀導讀團隊是校本部圖書館志愿者協會下的一支隊伍,在圖書館老師指導下開展各類型的導讀和閱讀推薦方面的服務。工作內容涉及撰寫原創書評,點評圖書館館藏的書籍;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主題,如“從醫學生到作家”,收集本館內已經有的圖書/電子圖書,以布展、設計主題圖書宣傳海報等方式向讀者推薦。此外,每周協助館員開展新書宣傳,布置兩校區館內書庫宣傳欄。
新媒體運營團隊于2017年組建,由每學年招募的若干名不同校區的在校學生助理組成,服務周期至少一年,目前團隊共有20名成員,在圖書館老師指導下開展協助運營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并針對圖書館開展的各類閱讀推廣活動進行多渠道宣傳。
圖書館還會根據一些臨時性的任務組建機動服務團隊,例如會在推廣移動圖書館的時候成立校園數字閱讀推廣小組。
3.2 閱讀推廣活動
根據大學生入學、在讀、畢業三個成長階段開展對應的開學季、宣傳推展月、畢業季三個閱讀推廣活動。
針對新生,主要是通過推廣讓他們了解并熟悉圖書館的各項資源和服務,方便他們更快地融入校園學習生活當中,如“微信線上迎新”、“新生入館教育”、“新生快速攻略”、“新生必備書單”、“現場圖書義賣”等,由順德校區圖書館志愿者服務協會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開展。現場圖書義賣,則是圖協的大二學生設攤給新生們一些專業購書指導,讓新生以更優惠的價格購入上課用的書籍。
針對在讀生,主要是開展包括聽說讀寫在內的、不同層次的、不同專題的且有一定深度的閱讀推廣活動,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如“讀者手冊”、“專題導讀推薦”、“閱讀分享會”、“古典詩詞朗誦”、“為閱代言”、“易書會友”等。以“閱讀分享會”為例,該活動由館員發起,學生主講、主持、參與的活動。[6]期間,老師配合指導工作流程,圖書館提供場地及少量宣傳海報制作費用。
針對即將畢業的學生,主要是開展較為個性化的閱讀推廣服務,引導他們以身示范來進行閱讀推廣,如“畢業生閱讀推薦”、“閱·時光紀念卡”、“校友卡辦理”、“畢業生圖書捐贈”、“職場菜鳥必備書”等活動。以“閱·時光紀念卡”為例,紀念卡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鐘世鎮題詞、館長簽發,全面記錄畢業生第一次入館時間、第一次借書的時間、所借第一本書的書名、進館總次數、研究生畢業論文題目等,它將成為學生畢業后最珍貴的圖書館記憶。
3.3 圖書館提供的支撐
每支隊伍在上崗前,都會由館員老師進行線下培訓;活動開展之前,館員也會對活動的創意、流程及規則進行審核指導。圖書館志愿者協會成員在廣東i志愿注冊登記,館內志愿者服務時長與廣東i志愿者時長掛鉤;新媒體運營團隊則是被納入學校的勤工助學的機制體系中,按照工作量提供一定的補助。
4 結語
1)主體創新——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朋輩力量。學生是年輕人,想象力豐富,創意十足,激情無限,為閱讀推廣隊伍建設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學生是同齡朋輩之人,比館員老師更加了解同齡人的閱讀興趣愛好,讓閱讀推廣更加有效。
2)流程創新——“入學→在讀→畢業”,螺旋上升。從學生入學開始,一直到畢業,圖書館閱讀推廣隊伍全程都在做有針對性的推廣工作,還會號召畢業生參與到閱讀推廣工作中來,為即將入學的新生做出指引和示范。
3)管理創新——架構靈活,協同合作。除了固定的三支隊伍之外,圖書館還會根據實際的活動組建機動服務團隊;團隊都有著靈活可變的組織架構,為開展協同合作創造便利。
參考文獻
[1]李倩,韓晉雅.我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演化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8,62(22):5-14.
[2]陳幼華.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關鍵成功因素研究[J].圖書情報研究,2019,12(02):38-44.
[3]陳廣金.讀者共同體及其對閱讀的影響[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09):19-21.
[4]胡勝男,敬卿,邱雪蘭.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與理論探討[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6,36(01):20-24.
[5]陶彬.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研究[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8,42(06):52-55.
[6]陳江濤.南方醫科大學閱讀分享會的實踐及啟示[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4,23(05):41-43.
作者簡介
潘曉璇(1991-),女,漢,廣東汕頭人,碩士研究生,助理館員,研究方向:閱讀推廣、課程開發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