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秋汝
【摘要】地理在初中整個學科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其教學的主旨目的是加強學生更深層次地認識地理知識,形成正確的科學地理觀,掌握一定的基本國策。 “微課程”以全新形式出現在初中地理教中,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微課程;初中地理;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7-0191-02
初中地理具有較強的綜合功能,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于一身。 “微課程”在初中地理學科中的創新應用,將無聊的人文知識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 將精湛的“微課程”教學模式引進初中地理教學中,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
1.地理微課的特性
1.1趣味性
隨著電子技術的日新月異,現代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初中地理和微課程的教學中,極大地改善了教學過程和教學效率的提升。在地理微課教學過程中,基于地理學科特征,運用微課教學可以以文字、動畫、影視、PPT等方式將相關的地理規律和事物特性呈現出來,以其淺顯易懂的方式幫助學生消化吸收枯燥、難懂的地理知識。
1.2“微課程”可以使地理知識生動形象化
受初中地理學科固有的特征,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空間思維想象力,“微課程”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空間功能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展示出來。如,教師在教學大陸板塊運動一節時,可以利用“微課程”視頻將板塊運動形象的展示出來,“微課程”與地理知識巧妙整合,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對地理的空間運動的認識。
2.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利用微課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僅僅依靠教師的口述講解或質疑。雖然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極為不利的。微課程的應用則不同,因為微課程可以充分地利用自身視頻影像、圖片等功能將整節課的知識點一并歸納起來。可以達到一目了然的目的,更方便學生將觀察后的信息形象地記住,從而順利地開始新課。
例如,教師在講授世界七大洋四大洲的地理分布狀況時,僅僅依靠口頭的表述,學生的印象便不會有那么深刻,對于這一知識點的掌握也就不會那么牢固。這個時候,教師便可以利用圖像的形式,將七大洋和四大洲的分布情況表現出來,學生們便可以在圖像上直觀地看到其分布狀況,甚至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海洋與陸地之間的分界線,這便為以后的學習過程打下了基礎。
2.2運用微課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師的有效教學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充分把握整個教學任務內容的難點和關鍵點,從整體上帶動整個班級內學生的綜合性發展。通過微課對本課的要點和難點的提取,使學生可以在觀看微課程視頻時發現本身知識基礎存在的不足方面,可以更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探索知識。學生往往對教學的重難點產生畏懼心理,這樣會極大地影響初中地理教學效果。而微課程的出現則能迎刃而解,有效地推動整個課程的有序開展。
例如,利用圖文并茂的形式突出展示出地形部位,然后再通過動畫效果展示同一海拔高度的連線,再講解等高線的含義,抽象的地理事物可以直觀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微課再對本節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微課程當中展示出來,這樣也就可以使學生清晰地了解到本節課程所講的知識點。
2.3運用微課鞏固整合知識
在教學完成之后,學生需要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復習和鞏固。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彌補課堂中學習的空白,而且還能夠進一步促進知識的消化吸收,鞏固記憶,實現更好的學習效果。地理知識點比較混亂,不易掌握學習。通過使用微課程,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或圖片對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學生可以通過微課程實現復習和鞏固,從而深化所學知識的理解吸收。并能承接前后內容,達到融會貫通,對于沒有牢固掌握的知識,還可以進行再次的深入學習與總結,進一步明確之間內在的關聯與區別,進而深化理解。這樣一來,學生就能更快更準地獲取了知識,并形成長久記憶。同時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結束語
將“微課程”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學活動,不僅順應了新課程教學理念,還能有效突破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幫助學生有效降低學習難度。同時,由于微課程短小精悍的特性,使教師更易于設計和組織。教師可以科學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中的閑余時間,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豐富的地理知識。同時,在設計和組織微課程的過程中,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實踐教學水平也得到了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林杰.當前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和前景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5):35-36.
[2]鄧少女.微課在特教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商貿工業,2016(12):158-160.
[3]李妍.利用“微課程”優化地理教學過程的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6(0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