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嬌 張貴忠
【摘要】當下,我國越來越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們的核心素養,希望以此來為國家培養更多現代化人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化學教學也在逐漸邁向一個新的臺階。因而,我們作為一線教師,應根據同學們的具體情況,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來培養同學們的核心素養,尤其要培養同學們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以此來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的人才。
【關鍵詞】高中化學? 核心素養? 科學精神? 社會責任?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178-01
引言
高中時期,是學生們形成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如果同學們能夠在高中時期,培養自身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感,那么會對今后的學習和發展產生非常大的幫助。因而,我們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應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充分利用教材當中的例題以及課后習題,來幫助學生們鞏固知識,培養同學們的核心素養;根據教學安排適當為同學們補充一些課外知識,以此來拓展學生們的思維,從總體上來培養學生們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一、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即:以化學知識、化學觀念和化學思維為基礎形成的,具有化學學科特色的核心素養[1]。化學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即: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化學核心素養這五個方面,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中“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這一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來對學生們進行培養,以此來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為我國的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人才基礎。
二、高中化學核心素養中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培養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教材內容來培養同學們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對教材內容有一個正確而又深刻的認識。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利用教材內容來培養同學們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為學生們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素養基礎。
例如:在高中化學人教版的課本中,就有一個“科學史話”欄目,該欄目是培養學生們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的一個很好的素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欄目,來為學生們進行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的滲透[2]。比如:在《必修二》的“科學史話”中,主要講的是凱庫勒在夢中發現了苯分子結構的趣聞。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們講解這個故事,來向同學們闡明:科學無處不在這個道理,以此來激發學生們探索科學的欲望。
(二)在教學設計中融入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教師在帶領同學們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可一板一眼,照本宣科。我們應該在教學設計中,融入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讓同學們能夠在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自身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為同學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做鋪墊[3]。
例如:教師在帶領同學們學習“金屬與酸和水的反應”這一方面的內容時,就可以先以提問的方式,來為同學們營造一個問題情境:“我們都知道,如果我們把鋁片放在水里的話,是不會有什么效果的。但是,鈉比鋁要活潑,那么當我們把鈉放到水里的時候,會產生什么反應呢?”然后,教師就可以一邊向同學們做這個實驗,一邊向同學們講解實驗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以此來培養同學們的科學意識,讓同學們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三)通過課外活動來培養同學們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教師可以在課外活動中,培養同學們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人才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把自己的課堂延伸到社區當中,讓同學們就“化學電池的種類及危害”這個主題,走進社會進行社會調查,并以此來撰寫調查報告,讓同學們在課堂上來進行展示和分享,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同學們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為我國的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認真進行教學設計以及通過課外活動來培養同學們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為同學們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核心素養基礎。
參考文獻:
[1]黃遠洪.高中化學核心素養中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的培養探究[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18,(2):74-75,99.
[2]席瑞華.高中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8,(29):52-53.
[3]武曉燕.對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認識[J].考試周刊,2018,(8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