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利
摘要:先有國后有家,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位列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傳統文化根基深厚,博大精深,其中人生哲理、世界觀等理論早有論述。四書五經、孔孟之道,諸子百家,百家爭鳴,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傳統文化的精華植入思政課程之中,可以使優秀傳統文化再次迸發出爍爍光芒。針對如何更好地在高校思政課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展開闡述,從而達到促進高校學生全面高效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傳統文化 思政教學 綜合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5-0225-02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國家淵源流長的根基,更是教育教學方面的重要要求和歷史使命,思政課程是塑造學生意識形態的主要平臺,也是傳統文化核心思想和重要理念的集中體現,植入了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政課程才能呈現出中華民族完整的精神面貌。
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度融合,解讀思政課上成長的人生哲理
思政課必然會涉及人生存在、成長的哲理問題,也是當代大學生十分關注且實際遇到的問題。植入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古代、近現代先賢、名人、國之棟梁的成長經歷、事跡,通過體會中國傳統美德與人生修養,聯系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方面的問題,為大學生呈現關乎生活與成長的人生哲理,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結合在一起,把正確的價值理念傳達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當代中國和時代的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思想文化日趨多元,一些負面思想及誘惑近在咫尺,隨時都在考驗著大學生的意志。通過了解、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以傳統文化的豐厚底蘊滋養廣大青年的精神家園,同時將傳優秀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度融合,增強大學生文化自覺與自信,以應對各種負面思潮及多種誘惑,堅定社會主義發展方向。
二、植入優秀傳統文化,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促進思政課的教育目標提升、見成效
植入優秀傳統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融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豐富思政課的教學內容。中國傳統文化涵蓋人類發展、朝代更替、產業發展、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將大學生引入歷史的海洋中,“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通過植入傳統文化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有著中華傳統美德的優秀特質全人格人才,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從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成長成才的需要出發,圍繞大學生普遍關心的思想理論熱點、難點問題展開研究型教學,從而提升思政課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布局教學內容,將理論難點、社會熱點和學生特點緊密結合,以問題的創設為先導,以體現研究性為核心,通過引導大學生通過實踐進行自我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自身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從提升理論深入性和實踐生動性方面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
三、通過將傳統文化植入思政課程,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
思政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就是培養、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自信從何而來,必然來源于中華民族的奮斗史,傳統文化是最能體現中華民族奮斗史的客觀事實。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通過思政課程教學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進校園,引導廣大青年自覺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弘揚者和踐行者,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的角度看,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提升學生文化涵養與能力素質,增強、提升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使大學生能夠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獲得思想營養的源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思想道德修養,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擔當精神,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學校可通過報刊、信息平臺、校園網等進行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的宣傳,以發揮傳統文化融入的良好氛圍,發揮傳統文化對學生的熏陶作用。校園網可以進行傳統文化專題建設,通過經典傳統文化作品營造良好的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環境。教師著力將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融入思政課堂,學校要積極地將傳統文化內涵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四、重視校內校外資源結合,并注重教學開展與學生日常的聯系
在優秀傳統文化植入高校思政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注重實際教學的開展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關聯。
1.學校重視和學生重視相結合
在學校層面上,領導要充分肯定思想課的教育作用,肯定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課的教學模式,并鼓勵教師從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思路和教學評價幾個方面對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課教學進行落實。學校要重視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培養,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等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
在學生層面上,要通過各種渠道使學生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課融合的重要性,使學生積極參與社團活動,以提升傳統優秀文化與專業知識學習的契合度。
2.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
在思政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授課方式,通過思政必修課堂和選修課堂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在課堂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網絡、實踐等進行國學文化的學習。高校要立足學校實際情況,深入挖掘校內思政教育資源,根據學生的特點,利用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思政課教學創新。
五、積極引導學生處理好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關系
1.處理好傳統文化育人方法現代適用的問題
在傳承的同時進行創新,以使傳統優秀文化與思政教學相結合,有效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性。
2.處理好專業教學與思政教學的關系
高校教育過程中,應將專業教學與思政教學有機融合,專業課教師和思政課教師共同探索教學與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的策略,并指導學生實現專業學習、思政學習與優秀傳統文化的良性互動。
3.處理好才能教育與德行教育的關系
不管未來從事何種工作,道德修養始終是事業成功的基礎。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將德行放在首位的,有才無德的人在事業發展過程中勢必會受到限制,因此要處理好才能與德行的關系,使學生主動進行思政課學習和傳統文化傳承,成為德才兼備的人。
4.處理好知與行的關系
知行合一是王陽明提倡的教育理念。其主要是將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進行統一,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可以使課程實現知行合一。
六、結語
綜上所述,思政課程需要引入優秀傳統文化,以豐富思政課程內容,提升大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入了解,繼而切實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也只有這樣才能在大力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增強我國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為祖國的繁榮建設和發展培養更多有理想、有目標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陳裕良.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35(7):18-20.
[2]鄭洪.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滲透策略分析[J].智庫時代,2019(30):191+193.
[3]牛影影.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滲透策略分析[J].智庫時代,2019(27):122+131.
[4]于淼.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滲透策略分析[J].智庫時代,2019(21):60+62.
[5]郭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高職學生的影響探究[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
[6]徐建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基礎”課教學中的原則與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6).
[7]郎紅玲.高職文化軟實力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22).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