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二十一世紀新媒體快速發展。新媒體既為高校輔導員工作帶來有利機遇,又提出挑戰。面對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給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巨大變化,只有不斷創新高校輔導員工作理念、工作內容和考核激勵機制,才能使新媒體成為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倍增器”,從而更好地肩負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神圣使命。
關鍵詞: “新媒體時代 ? ?高校輔導員 ? ?工作創新
一、新媒體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二十一世紀新媒體快速發展。以QQ、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以獨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當代大學生群體,日益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實現人際交流、抒發個人情感的重要方式。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比绾芜\用新媒體新技術推動高校輔導員工作創新,使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富有時代感、更有吸引力,已經成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新媒體給高校輔導員工作帶來的機遇
新媒體豐富和創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為高校輔導員開展工作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一)新媒體促進了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交流
由于人的思想具有隱蔽性的特點,大學生在同輔導員面對面交流時一般不太愿意講真話、說實情。新媒體為高校輔導員構建了一個異質的“人造世界”——虛擬現實。在這樣的環境中,由于實現了師生在人格、權利和地位上的平等,學生消除了對輔導員的心理戒備和隔閡。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毫無顧忌地向輔導員傾訴遇到的困惑與挫折,使高校輔導員更容易把握學生的真實想法。以QQ空間為例,現在一些大學生喜歡以說說的形式,通過文字、圖片甚至短視頻表達自己的情感及對某些事件的看法。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瀏覽學生的說說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于發現的學生思想問題,高校輔導員可以對癥下藥,利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
(二)新媒體提高了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時效性
以前,高校輔導員與學生主要是面對面交流。這種交流方式對時間和空間有嚴格的要求。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這種情況,大大增強了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時效性。首先,利用新媒體,高校輔導員可以實時發布一些如學術講座、獎助貸發放、學科競賽等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其次,利用新媒體,高校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頻繁、更加便利。學生在學習、生活、情感、求職等方面遇到任何困惑與挫折都可以和輔導員交流溝通,并得到及時的反饋??朔鹘y媒體反應速度慢、應對周期長、互動交流受限制的缺陷,使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時效性得到極大的提高。
(三)新媒體豐富了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手段
與新媒體技術相比,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比較單一,效果難以彰顯,已經不能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要?,F如今,高校輔導員可以依靠新媒體如微信、QQ、微博等平臺,通過文字、圖片、音頻、短視頻等多種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以手機通信網絡和電腦互聯網作為傳播途徑,高校輔導員可以不受地點和時間的限制,快速把那些具有時代性、教育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遞給學生。與此同時,由于新媒體技術具有多樣性,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變得生動活潑、富于藝術性且更具有親和力,更能被當代大學生接受。
三、新媒體給高校輔導員工作帶來的挑戰
新媒體在給高校輔導員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對高校輔導員工作也提出挑戰。
(一)新媒體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理念帶來了挑戰
在傳統大眾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由于受到自身新媒體素質、大量事務性工作及工作時間等的限制,面對即時、海量的信息,可能出現學生和自己同時獲得信息,甚至比自己更早獲得信息的情況。如果高校輔導員固守傳統媒體時代的思維方式,不能深刻理解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的新規律和特征,還是習慣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解決新媒體時代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就會出現自身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但工作效果卻不甚理想的情況。
(二)新媒體對高校輔導員話語權帶來了挑戰
當前,影響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于高校輔導員的話語傳播手段不能適應新媒體時代要求。新媒體時代,虛擬空間中每個主體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信息的傳遞過程是雙向的,受教育者更樂于根據自身的判斷,選擇自認為正確的東西,而不是像過去一樣被動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輸和安排。調查顯示,一些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還是習慣使用傳統媒體時代那種控制式或勸導式的話語傳播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流行文化和網絡語言,高校輔導員并不熟悉。即使是一些“90后”高校輔導員,也不一定能及時準確了解當代大學生在交流中使用的網絡新詞。在這種情況下,高校輔導員的話語權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為此,高校輔導員必須根據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特性,積極更新話語傳播方式,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認可度和接受度。
(三)新媒體對高校輔導員能力帶來了挑戰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2017年4月發布的《2017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中的“各互聯網應用在青少年網民中的普及率”顯示,大學生群體在“信息獲取”“交流溝通”“網絡娛樂”等方面的普及率遠高于其他網民的總體普及率。最近的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國內移動互聯網月度活躍用戶數達到9.3億,其中Z世代(95后)用戶達到了2.3億”。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已成為我國新媒體應用的主體。目前,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強影響”與高校輔導員使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弱能力”之間存在比較突出的矛盾。調查發現,當前高校輔導員對新媒體的參與度還是比較高的。一些高校輔導員會使用QQ、微信等新媒體開展工作,但不擅長使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四、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工作創新路徑
面對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高校輔導員要做到吐故納新、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知識,開闊新視野,增強熟練運用新媒體新技術的本領能力,積極推進自身工作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為此,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不斷推進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工作創新。
(一)創新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理念
面對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變化,高校輔導員必須對原有工作理念進行深刻變革,達到抓得住人、入得了心、管得到用的效果。首先,高校輔導員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高校輔導員要在日常工作中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親和力。高校輔導員要深入課堂、深入宿舍、深入網絡,積極主動研究當代大學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幫助他們解決成長成才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其次,高校輔導員要樹立“內容為王”的理念。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據當代大學生的接受習慣,為其提供豐富、原創、新穎的高品質內容。用思想政治工作的“鹽”烹調出美味“菜品”,使當代大學生自覺認同和內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再次,高校輔導員要樹立現代意識和現代觀念。高校輔導員要擺脫傳統思維定式,樹立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化意識①(5-7)。為此,高校輔導員要運用互聯網思維徹底實現敘事模式和敘事風格向“網絡化”轉變,以契合新生代青年的網絡生存方式、思維方式和接受規律②(8-13)。
(二)創新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內容
當代大學生被稱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和“最親近移動互聯網的一代”,他們主動融入網絡、利用網絡、玩轉網絡③(86-87)。由于受到網絡新媒體享樂主義、消費主義、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對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缺乏熱情。面對這種新情況,高校輔導員必須積極關注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追求和利益關切,做好網絡輿情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根據當代大學生的關注點、興奮點和需求點,主動在大學生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增強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導力。因此,高校輔導員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唱響新媒體上的主旋律,弘揚向上正能量。在實際工作中,高校輔導員要主動參與新媒體平臺上議題的競爭,設置正確的主導性話題引導學生。例如,高校輔導員可以開展網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藝作品征集、“信仰的力量——我的入黨初心故事”分享會、“身邊好青年”網絡主題教育等活動,吸引學生眼球,傳播健康向上的思想觀念,引領廣大青年學子以實際行動筑夢青春。二是實現從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到隱性思想教育的轉變。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要更加重視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中做到寓教于樂。高校輔導員可以在微博、微信公眾號、QQ空間等新媒體平臺上長期發布一些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符合我國社會發展需要的思想和道德觀念的、具有趣味性的信息,長久地、默默地、逐漸地感染學生、影響學生、轉化學生,達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
(三)創新高校輔導員的考核激勵機制
創新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一方面需要高校輔導員不斷努力學習,真正成為使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需要高校做好條件保障,不斷建立完善體制機制,充分調動輔導員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性④(152-155)。為此,高??梢詮囊韵聝煞矫嫒胧郑阂皇遣粩嘟∪嘤枡C制。通過培訓使高校輔導員系統學習并掌握新媒體的特點、規律及運作方式,讓高校輔導員由以前的被動適應新媒體轉化為主動出擊,使當代大學生在新媒體上受啟發、受教育、受服務,不斷增強新媒體的育人實效。二是不斷完善考核獎勵機制。高??梢匝芯恐贫ㄝo導員運用新媒體開展工作的考核辦法,將網絡新媒體育人工作納入業務能力考核。鼓勵輔導員在各類新媒體平臺上發表文章,結合實際工作效果給予獎勵,同時積極推動優秀的網絡作品轉化為科研學術成果。
總而言之,新媒體時代對于高校輔導員而言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高校輔導員要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積極創新工作理念、工作內容和考核激勵機制,使新媒體成為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倍增器”,從而更好地肩負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神圣使命。
注釋:
①謝志芳,楊露.論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J].高教論壇,2018(9).
②王賢卿,董扣艷.網絡二次元敘事對提高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啟示[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5).
③魏鵬,黃淑婧.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綜合素質提升研究[J].知識經濟,2019(12).
④張琪.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調查研究及提升路徑[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10).
參考文獻:
[1]謝志芳,楊露.論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J].高教論壇,2018(9):5-7.
[2]王賢卿,董扣艷.網絡二次元敘事對提高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啟示[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5):8-13.
[3]魏鵬,黃淑婧.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綜合素質提升研究[J].知識經濟,2019(12):86-87.
[4]張琪.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調查研究及提升路徑[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10):152-155.
[5]劉運顯,舒大凡.論如何提升輔導員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話語權[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8):66-68.
[6]魏鵬.基于“95后”大學生特點的高校輔導員素質提升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8(1):139-140,158.
[7]季海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構與重塑[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
基金項目:2019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思政專項課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的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編號:2019SJB12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