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以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數學閱讀的建議研究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小學生數學閱讀實際情況為依據,首先分析數學閱讀對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其次從創設閱讀平臺,提供閱讀準備支撐、營造良好的閱讀氣氛,增強學生閱讀自主性、設置趣味性閱讀活動,擴展學生閱讀思維、示范閱讀活動,豐富實踐內容、強化閱讀訓練,升華閱讀情感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數學閱讀的有效措施;最后闡述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數學閱讀水平提升的思考,旨意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閱讀;有效思考
針對小學生而言,讀書越多其自身的思維便會越活躍,針對問題的思考更加清晰化,優質化的數學閱讀可以擴展學生思維轉變能力,助力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以及推理能力的形成。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一方面能夠作用在學生語言運用上,另一方面能夠作用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上,因此新時期下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轉變教學思想,充分關注學生數學閱讀技能的培養,促使學生透徹的分析數學知識點,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一、 數學閱讀對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
(一)數學閱讀樹立學生勤于動手實踐的思想
數學閱讀需要教師組織學生邊讀邊做,主張學生將讀做結合,對于低年級的小學數學閱讀教學,教師組織學生把題目轉變為簡便的數字,中高年級的數學閱讀教學,教師組織學生把題目轉變為簡便的線段圖或者幾何圖形,長時間的訓練,可以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關聯動手與實踐,進而樹立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學習的思想。
(二)數學閱讀發展學生自主探索精神
小學數學的閱讀教學,學生總會遇到問題,所以要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在數學學習期間,學生充分了解數學題目,借助閱讀材料加以感知和掌握,接下來構建完整的數學邏輯體系。
(三)數學閱讀規范學生語言表述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溝通重要性,數學閱讀作為一種巧妙的途徑,以數學閱讀為基礎,學生接觸文本中的標準化語言,通過口頭表述明確數學知識觀點,以畫圖或者文字符號等形式轉變知識點,由此不僅調動學生靈活思維,還激發學生情感態度以及興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語言。
(四)數學閱讀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數學閱讀針對學生解決問題產生促進作用,特別是應用題的處理上,其作為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重點,閱讀材料加深學生對題目的了解至關重要,比如“離東西兩城市的中點10千米”一句話,學生在解決應用題期間要強調“離”與“中點”等詞匯,意思是沒到中點,而接近中點或者超過中點便要通過具體的語境加以分析,由此數學閱讀要求邏輯性與嚴謹性,只有建立在良好的閱讀能力基礎之上,感知閱讀的內涵,提高解決問題正確性。
二、 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數學閱讀的有效措施
(一)創設閱讀平臺,提供閱讀準備支撐
教師要思考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按照教學大綱與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創設對應的閱讀平臺,可以設置專欄,在班級中形成“課外書屋”,閱讀素材在雜志社獲取一部分,或者鼓勵學生把喜愛的數學閱讀書籍帶到班級中和其他學生分享,另外建議圖書館訂購與數學相關的圖書,之后圖書室在合適時間段開放,便于學生閱讀。在課外的教學時間中,教師安排學生尋找空閑時間,結合自身興趣閱讀圖書,擴展學生數學課外知識掌握,致力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另外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測試中,適當引進部分閱讀理解題目,設置問題類型以及遷移推理型數學問題等,給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創設平臺。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將生活素材視作閱讀中心,以免文字長信息量大的情況出現,降低學生閱讀信心,而是要尋找便于學生整理數據信息的素材,組織學生積極的閱讀內容,積極參與到數學閱讀訓練活動中。
(二)營造良好的閱讀氣氛,增強學生閱讀自主性
數學閱讀和其他課程的閱讀活動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數學閱讀中缺少故事情境,總是以數學基礎理論或者歷史故事為主,所以在數學閱讀期間,學生難免會缺少閱讀氣氛,制約著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所以教師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氣氛,可以在教室中張貼名人名言,創設濃厚的閱讀環境,樹立學生數學閱讀的意識。并且在班級中設置數學板報,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書寫和數學課程相關的內容,充分給學生介紹數學故事與數學學習經驗等,提高學生對數學閱讀的興趣與參與程度。
比如“圓”相關知識點的教授,可以組織學生獲取日常中和圓形相關的物體,吸引學生對圓認識的好奇心,調動學生求知欲,更好地開展數學閱讀活動。
(三)設置趣味性閱讀活動,擴展學生閱讀思維
若小學數學的數學閱讀活動局限在教材中,會降低學生閱讀熱情,在增強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設置數學閱讀比賽,賦予數學課堂一定趣味性,調動學生數學閱讀的熱情,包括“閱讀標兵”、“小小數學家”等,學生處于比賽的競爭環境中,全身心地參與到數學閱讀活動中,促使學生記憶能力與理解能力的提升,以多樣化的數學閱讀活動,擴展學生課余學習生活,增強學生數學閱讀的喜愛。
(四)示范閱讀活動,豐富實踐內容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期間可以給學生進行閱讀材料的示范,通過自身的經驗與情感帶領學生感悟,選擇活潑性的語言和生動手勢增強學生對數學課程的認知,由此給學生布設良好的數學閱讀形象,培養學生形成閱讀習慣。并且教師要規范性的設置數學實踐活動,組織學生介紹數學家故事與猜字謎期間學習知識,在實踐中感悟與積累實際經驗,之后通過所學的知識處理好實際生活的問題,最大限度提高學生數學閱讀水平。
(五)強化閱讀訓練,升華閱讀情感
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在課堂上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可以組織學生細致的閱讀題目,尋找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到兩者的內在關聯,挖掘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并且通過數學知識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從多個視角上出發挖掘學生閱讀潛能,比如針對“余數”概念的教授,要求學生動手實踐進行劃分小棒,提出一系列的問題:首先,將九根小棒按照兩根小棒為一份的方式分配,可以剩下幾根?其次十三根小棒,若平均分配五個小朋友,每一個小朋友可以得到幾根小棒?剩下幾根?在動手操作完成之后,安排學生通過語言進行表述,講一講小棒的分配方式,構建數學問題的表象,接下來鼓勵學生閉上眼睛進行思考,討論以下問題的解決步驟:首先是有七個蘋果,每一個學生分到三個,可以分給幾個學生,剩下幾個?其次有十二塊橡皮,分給五個小伙伴,每個小伙伴可以得到幾塊橡皮?剩下幾塊?等等,學生在此種問題狀態下,思維靈活的運作,了解被除數、除數與差的關系,掌握余數的產生過程,在頭腦中構建清晰化的表象,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三、 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數學閱讀水平提升的思考
(一)變換模式,訓練敏捷思維
敏捷性的思維主要是思維運動迅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問題加以反應,長時間的數學閱讀訓練十分必要,教師依據多樣化的閱讀模式對學生閱讀思維進行持續訓練。比如數學問題:明明得到7個小星星、紅紅得到5個小星星,明明得到星星的個數比紅紅多多少?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按照題意進行學具擺設,通過三角片代表明明的星星、圓片代表紅紅得到的星星數量,然后帶領學生繪制線段圖,這樣學生便會將抽象的語言轉變為生動的圖形,豐富學生閱讀感知,幫助學生整理數學問題的思路,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強化學生閱讀水平。
(二)大膽質疑,訓練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也就是思考問題,不盲從的處理問題,凸顯自身對問題的主觀判斷。在實際的數學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學會閱讀質疑,給學生提供思考與研究問題的空間,進而訓練學生創新思維。比如“百分數”的內容教授中,教師給學生布設一些問題:百分數以及分數有哪些關系?百分數的存在形式是什么?百分數怎樣計算?學生以問題為驅使的動力了解百分數讀寫形式,感受百分數的存在意義,體會百分數在生活中存在的優越性。這樣小學生親自探索百分數的形成,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印象,還增加了學生數學閱讀的興趣,提升了學生創新思維。
(三)縱橫對比,訓練深刻思維
思維深刻性主要是深入的探索問題,從問題表象出發走進問題的本質,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學生細致閱讀材料,正確的掌握知識點與關鍵點。尤其是概念以及性質,不應該是背誦下來,而是要逐字的分析與推敲,直到了解文字的真實含義,促使學生手、眼、腦等部位積極的運作與配合。除此之外,對概念之間有效的區分與總結,整體了解概念主旨,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數學知識學以致用。或者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文字轉化,將不規則的圖形處理為規則化圖形,解決具體問題,關聯到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擴展學生思維深度,經常給學生支持與鼓勵,樹立學生數學閱讀的信心,肯定小學生優秀的表現,充分提高學生對數學課堂的學習自主性,挖掘學生個性潛能,從而加強學生綜合閱讀能力。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知識技能的過程中,要強調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樹立學生數學閱讀意識,擴展學生數學閱讀的素材與知識面,豐富學生數學知識,增強學生數學感知與領悟,提升學生閱讀能力,進而更好地推動數學教學改革進程。
參考文獻:
[1]郭代祿.思維讓數學閱讀走向理性:淺談小學數學閱讀中積極思維策略[J].教育理論研究(第一輯),2018.
[2]黃麗萍.淺談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J].考試周刊,2018(3):62.
[3]吳卓.閱讀反饋: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生長的“肥沃土壤”:南京市玄武區小學數學“五位一體”評價體系之數學閱讀篇[J].小學數學教育,2018(Z2):23-24.
[4]許惠.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如何提高閱讀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
[5]蘇煉科.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策略之我見[J].新課程,2018(10).
[6]高拴月.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分析[J].新校園,2018(3).
[7]勉瑞琴.激勵策略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探析[J].新校園,2017(7X):108.
作者簡介:馬海強,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郭城驛鎮大羊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