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雯
摘要:繪本是幼兒接觸文學作品的最好啟蒙。畫面不光能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同時還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是拓寬幼兒知識面的良好讀本,實為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最佳選擇。本文圍繞作者與孩子一起對《云朵面包》這本繪本的思考與研究,從研究繪本、創設環境、展示反饋三方面扼要闡述了教師如何帶領孩子閱讀繪本、玩轉繪本,進而從各方面全面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動手能力和發現美的能力。
關鍵詞:繪本;《云朵面包》;早期閱讀;審美
繪本圖畫直觀的表達方式符合幼兒形象思維的特點,使幼兒不用識字也能看懂書中所描繪的情節,無疑是幼兒接觸文學作品的最好啟蒙。繪本的畫面精美又有趣,不光能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還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實為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最佳選擇。而繪本又涉及了文學、科學、人文等諸多方面,也是拓寬幼兒知識面的良好讀本。既然繪本對幼兒如此有益,那又如何才能利用好呢?
一、研究繪本。在“玩”之前了解繪本
形形色色的繪本中有這樣一種繪本,它們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能將生活中小情節放大,往往會給人們以心靈的沖擊,讓幼兒在閱讀過程中懂得人生的道理。在選擇時我首先會看繪本的故事內容,應選擇貼近孩子生活的,但又異于生活的,這能使孩子們感覺新穎和有趣,在畫面,作者表達方面要選擇具有視覺美感、形象鮮明的繪本,這更有利于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因此我選擇了繪本《云朵面包》進行研究。該繪本描述的是在每個普通家庭都會發生的,但又有別于生活的,這樣的事件吸引著孩子們。繪本中的畫面更是用現實中的材料來體現,這些都激發著孩子的閱讀欲望,同時也能培養孩子對普通事物的審美。
要想充分地“玩”繪本,就要在我們選擇了繪本后,對繪本有一個整體的了解。以下就從教師的研究與幼兒的研究兩方面來說說,我們是如何對繪本《云朵面包》進行最初的實踐研究的。
二、教師對繪本的研究
(一)整體閱讀
當開始閱讀這本繪本時,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該繪本描繪了一個極普通又不普通的故事。我們每天都會吃早飯,有時早上起床時也會發現外面在下雨,但是有哪個孩子會想到將云朵拿回家,又有哪個媽媽會將云朵做成面包呢?對我來說,下雨天是非常討厭的,但閱讀完繪本后,想到了童年時代的自己,喜歡撐著小傘在雨天里玩,踩水塘……原來下雨天并不是很糟糕的,反而很有趣。也許討厭下雨天或是害怕下雨天的孩子們在閱讀完后也會像我一樣愛上下雨天,想象著有一天,我們也能吃上云朵面包,飛上天空。
(二)細節閱讀
接著繼續挖掘繪本中的點滴,體驗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捕捉繪本中美的元素。繪本的畫面給我們最直觀的美的享受。這本繪本沒有鮮艷的色彩,也沒有華麗的畫面,但它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它將生活中的所有物品用原本的材質表現了出來。我在閱讀中又讀到了繪本中的許多細節,如媽媽對爸爸的關心、時鐘等,通過這樣細細的研究品味,給孩子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動、游戲。為了能讓孩子讀好這本繪本,教師們還通過討論等形式交流各自在繪本中讀到的東西。
幼兒對繪本的研究,說到底,閱讀繪本的是幼兒而不是教師,教師在繪本中所讀到的東西也不能代表幼兒的知識,所以我還是將主導權交給了幼兒,看看在幼兒眼中《云朵面包》是一本什么樣的書。
首先,我將《云朵面包》和其他繪本放在閱讀區,看看孩子們會不會主動去選擇閱讀它。為期一周的觀察并不理想,大多數孩子都會選擇顏色鮮艷的繪本來閱讀,這時就需要教師來給孩子們進行引導了。通過集體閱讀,果然在區域中閱讀它的孩子多了起來,孩子們會指著封面上的字讀“云朵面包”,還會自己講故事,看來孩子已經開始對它感興趣了。
其次,讓孩子們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對繪本進行進一步的理解。大多數的孩子都能完整地講述故事,僅有幾個幼兒用較連貫完整的語句來表達,這也給教師之后對環境的創設有了一些感觸。既然孩子在這方面比較薄弱,那么就要讓孩子在這方面能有更多的練習。
三、創設環境。在“玩”之中體驗繪本
環境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孩子們每天在教室中游戲、學習,而環境的滲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吸收到知識。
通過前期的充分準備,教師為孩子們定制了適合他們的環境。
例如在語言區,孩子在語言表達方面比較薄弱,那么教師就要創設相應的游戲,使書本成為好玩的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理解繪本內容。教師制作一些故事中的背景,讓孩子能拿著手偶、紙偶這些玩具來說說、玩玩。
游戲“鯉魚魔術口袋”通過創設情景使枯燥的制作布貼畫與折紙游戲變得活潑起來。用彩色卡紙制作成精美又形象的小鯉魚,在里面放上不同的圖紙,有折的、剪的、貼的,充滿了神秘感。當然,這些圖紙都是與繪本有關的,教師為孩子提供小貓一家的底板,讓孩子制作小貓的衣服布貼畫;提供貓的折紙圖示,讓孩子自己制作小貓一家。并且這樣的游戲不是單獨的,孩子們制作完自己的貓后,可以拿到語言區,將小貓作為手偶,配合教師布置的精美畫面背景,進行手偶表演,這再一次訓練了孩子們的表達能力。
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學習到的就不只是繪本的故事情節了。孩子每天早晨都在區域中玩繪本,又在課間游戲、自主性游戲中玩繪本,使本來單一的閱讀發展為不同的游戲,使平面的書變成了立體的,也訓練培養了幼兒多方面的能力。
四、展示反饋。在“玩”之后理解繪本
孩子們在閱讀中到底學到了什么,他們有什么進步呢?每一次的研究都需要成果展示,繪本節的開展就好像一次展示一樣,同時也反饋著孩子們在這一學期的成績。
這次教師放手讓孩子去制作屬于自己的《云朵面包》,可以創編,也可以按原故事制作。孩子們的興趣都很濃厚。有的畫,有的折,有的剪,有的貼。在這期間,我看到了孩子們學到的本領,畫畫的創編、折紙、布貼畫,這些不就是教師平時在做的嗎?通過這樣系統的包裝,孩子們進行了又一次的復習和鞏固他們對繪本的理解一定更透徹了吧!
優秀的繪本有很多,孩子們看一學期都不一定能看得完,教師不一定要去閱讀完所有的,而是要深入挖掘一本繪本,你會發現能在一本繪本中讀出很多東西。學齡前孩子們的閱讀并不只是簡單地閱讀故事,更是要培養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在孩子的眼中,閱讀是一種游戲,玩得好他們會一直玩下去,但玩得無聊了,他們就會失去了興趣。教師陪伴孩子閱讀,更重要的是要陪伴孩子玩耍,在玩中學、學中玩,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學得知識,培養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