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軍
摘 要:小學作文教學期待創新實踐,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不妨為學生準備更多的作文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啟動作文思維。學生對一些互動交流活動有著特殊的參與興趣,教師要做好作文活動的整合、指導、組織工作,為學生順利進入活動創造條件,學生在活動中形成的認知會更為鮮活。
關鍵詞:小學作文;活動式;創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1C-0095-02
作文教學該如何操作,這是很多語文教師都感覺棘手的問題。小學生的作文基礎較低,對作文的恐懼感更強烈,教師對學生作文現實需要做更多調研,以便給出適合的應對策略。以活動為中心,為學生創造更多交流機會,讓學生通過活動展開作文思考和實踐,這樣學生接受更為自然,其作文思維啟動更為順暢,符合學生學習的基本訴求,具有更為廣泛的應用空間,值得我們語文教師做深度探究。
一、整合活動資源,營造作文教學氛圍
作文是一種語言交際工具,如何讓學生掌握這門交際技能,這是語文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小學生對互動性活動有特殊參與興趣,特別是語言交際活動,可以生發更多作文啟迪,教師要注意精心選擇作文活動,以營造作文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參與交際活動之中喚醒作文思維。課堂演繹、互動討論、游戲競賽、讀書會、故事會、演講比賽、經典鑒賞等,都屬于作文方面的活動形式,在具體選擇時,教師需要考慮作文題目要求,也要考慮學生的作文基礎,以提升作文教學的適配性。
如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習作:我來編童話》,教材中給出了一些備選詞語,讓學生選擇其中幾個展開童話創編,學生拿到這個習作任務時,大多找不到操作路線,教師針對學生實際做出活動引導:在我們記憶中有太多童話形象,回想一下,選擇一個童話故事在小組內講述出來,在童話講述過程中,其他成員要仔細聆聽,選擇最有意思的情節寫下來,也可以將這個童話進行改編,或者是借用部分情節,自由創編童話故事。學生聽說要講述自己最喜歡的童話,自然有主動參與興趣。在小組展示時,不管是講述者還是聽講者,都能夠傾注于更多情感到活動之中。在童話創編階段,因為準備充分,學生順利進入故事情節之中,習作漸入佳境。
教師通過讓學生講述童話故事的方式,自然打開學生的學習思維,不管是仿寫還是自由創作,都可以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也能夠促進其情緒儲蓄,確保習作學習活動順利推進。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寫作,對寫作存在更多畏懼感是正常現象,教師讓學生從最熟悉的童話故事入手進入習作情境,無疑大大減少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二、創新活動形式,調動學生作文思維
作文活動形式眾多,教師不僅要學會篩選,還需要有創新實踐意識,抓住學生的興趣取向展開教學挖掘,為學生準備更多的交流活動,以成功調動學生的作文學習思維。復述課文、創編課本劇、讀書反思、觀后感、觀察日記、信息搜集等方式,都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作文操作信息,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做出科學設計,讓更多學生都能夠順利進入活動之中,并在活動實踐體驗中形成作文沖動。學生參與作文活動時獲得的感觸是多方面的,教師需要給出有針對性的提示,讓學生快速對接作文思維,這樣才能提升作文品質。
在設計習作活動形式時,教師要針對習作內容要求展開操作。如《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教師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材料,然后給學生布設觀察活動任務:以自己的座位為中心,環顧四周,認真觀察看到的每一樣物品,并列出講述提綱,然后在小組內講述自己觀察到的情況。注意對物品進行形象描述,體現表達的靈活性。學生聽說要觀察身邊的物品,頓時有了參與興趣,開始訓練觀察點,對觀察到的事物進行講述。整個課堂都活躍起來,學生互動交流異常火爆。當學生展示觀察信息之后,教師為學生布設了習作任務:將講述的內容用文字形式展示出來,形成作文。學生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習,習作操作自然順利展開。教師巡視班級,給學生以個性指導,課堂學習呈現高效性。
教師為學生布設現場觀察活動,成功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有了明晰的觀察路線,自然會快速行動起來。學生在小組內講述觀察內容,自然梳理了習作思路,確保習作順利進行,能夠獲得不錯的訓練效果。
三、優化活動引導,豐富學生對作文的感知體驗
學生參與作文活動有濃厚的興趣,教師需要給出對應引導,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迪,將活動與作文緊密結合到一起。在活動之前,教師要給出具體的任務布設,讓學生自然進入作文環節。在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對位指導,讓學生注意總結活動感受,并融入到作文之中。在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回饋和反思,歸結活動經驗和感悟,為作文輸入更多動力。
學生對直觀事物有特殊觀察興趣,教師不妨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讓學生多接觸大自然和社會,自然能夠形成豐富的習作思維。
如《習作:這兒真美》,教材建議寫作之前做實地觀察活動,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教材插圖,梳理習作要求,然后帶領學生來到校園之中,圈定幾個觀察點,要求學生展開定點觀察,對校園角落美景進行直觀描繪,為習作積累素材。學生走出教室之后,都興奮地手舞足蹈,在教師引導下展開了重點觀察活動。教師現場給學生以提示,讓學生調動詞匯展開描述,自然規劃習作思路。因為觀察比較細致,學生在回到教室操作習作時,大多能夠順暢地展開,而且能夠將景物的特點突顯出來,其詞匯應用也比較有個性。
教師引領學生進行實地觀察活動,成功激活學生的習作思維,學生對自己的校園比較熟悉,經過教師的具體引導,自然建立了觀察路線和習作操作思路,并在具體實踐操作中形成了習作能力。學生對實地觀察活動情有獨鐘,教師教學引導要到位,抓住學生觀點視線展開引導,自然能夠獲得豐富的習作啟迪。
四、拓寬活動訓練,形塑學生對作文的認知素養
作文活動范圍極為廣泛,教師需要有拓展意識,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中展開學習實踐活動,無疑為學生作文寫作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和體驗。社會調查、生活觀察、作文信息搜集、社會案例分析、展示個性觀點、描寫生活人物、寫生活感受等,都可以為學生習作提供更多的心靈觸動契機,教師要做好教學評估,為學生提供更多作文切入點,讓學生在感受活動的同時,自然建立作文對接意識。
習作訓練離不開生活實踐,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展開生活思考,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習作視野,還能夠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如《口語交際:請教》,在教學之前,教師要給學生布設了生活實踐活動:我們在學習、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困惑,不妨去請教一下家長或者其他人,將這個請教過程寫下來。學生拿到這個實踐性任務后,都能夠積極行動起來。當請教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展示自己的請教操作過程,學生紛紛發言。有學生針對記憶效果差問題請教家長,家長給出了許多建議;也有學生針對上課走神問題請教老師,老師也給出了矯正方法……教師讓學生將這個請教過程形成習作,注意突出主要情節,總結請教收獲,寫出自己的學習感悟。學生依照教師引導展開習作,習作學習獲得豐碩成果。
五、結束語
總之,作文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教師需要有篩選和創新意識,利用多種教學輔助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作文學習契機。實地觀察、生活調查、讀書反思、游戲競賽、即興作文、演講發言等,都屬于作文方面的活動,學生在作文活動中自然啟動學習思維,能夠生成豐富作文認知。教師要建立活動自覺意識,科學設計作文活動,引導學生展開作文實踐,全面提升學生作文操作品質。
參考文獻
[1]叢玉民.從設計活動入手,探索作文教學[J].內蒙古教育,2017,(9).
[2]譚小琴.小學生作文指導的三條途徑[J].科學咨詢,2019,(6).
[3]李兆坤.加強語文實踐活動? 促進小學作文教學[J].當代教研論叢,2017,(1).
[4]陳智.以活動式寫作提升學生語文素養[J].基礎教育參考,2016,(20).
[5]楊再隋.小學作文教學研究的新成果——張化萬小學活動作文評介[J].語文教學通訊,2016,(18).
[6]吳勇.活動式寫作的“功”與“罪”——對“活動作文”的理性思辨[J].新教師,2016,(5).
[7]吳秋珍.意象對話讓活動式作文個性飛揚[J].新教師,2016,(5).
[8]李秋孌.個性化角度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6,(20).
[9]徐亞梅.科學構建活動式作文課堂模式[J].內蒙古教育,2016,(8).
[10]蘇慶德.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才智,2015,(4).
[11]郭雯.小學活動式教學的有效性探究——對一節小學語文活動課堂的案例分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5).
[12]張勝碩,袁楓,王繼紅.體驗式教學的發展及其應用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