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今后學習數學的能力。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還存在較多問題。本文在闡述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性和分析小學生計算能力不足的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教學策略,以供相關教師參考。
關鍵詞:課堂教學;小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095-624X(2020)02-0058-02
引 言
計算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現實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引起數學教師的重視。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需要通過多種形式的鍛煉,而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教會學生計算方法,重視學生對算理和計算法則的理解和掌握。筆者在本文就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課堂教學中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對此要有深刻認識。首先,數與計算在人們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同時數與計算是學生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甚至其他學科知識的基礎。其次,計算能力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思維,促進學生數學知識的深化與內化。最后,學生擁有良好的計算能力,能夠在探究、思考、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的本質,突破固有思維,更加科學地分析問題,進而提高其數學素養。由此可見,數學教師著力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小學生計算能力不足的原因
1.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視野不夠開闊,往往只是注意到一些孤立的事物,加之很大一部分學生并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這就導致其在做題時極易出現不應該出現的錯誤[1]。例如,有的學生經常把運算符號抄錯,或者把數字看錯,有的學生可能會遺漏數字或小數點,如把1.7抄寫成17。
2.計算算理應用失誤
除了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之外,造成學生計算錯誤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弄明白算理或者忽視運算定律。例如,計算1000÷125×8時,很多學生一看到125×8,腦子里立刻就想到125×8=1000,1000÷1000=1,只想著如何簡便運算,卻忽視了運算定律,犯了低級錯誤。
3.學習興趣不足
小學生普遍存在著畏難心理,加之其心智尚未成熟,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而數學計算是需要有嚴謹的邏輯思維的,這就導致了學生在計算時極容易出錯,遇到困難時易產生退縮心理,久而久之,就對數學學習失去了信心。同時,很多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枯燥無味,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三、課堂教學中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
1.堅持口算訓練
口算是計算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計算技能之一。教師可以在每天上課前預留3至5分鐘讓學生進行口算訓練,口算的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①口算題卡。上課前,教師拿出精心準備的口算題卡,任意抽出一張,讓學生通過搶答、點名回答、開火車回答等多種方式進行回答。②聽算。教師任意說出口算題目,學生搶答,全班訂正。③集體背誦口訣。每節數學課的前幾分鐘,教師可要求學生背誦乘法口訣或者10以內加減法表,通過這樣不斷重復的背誦記憶,學生口算能力一定能夠得到極大提升。④口算比賽。教師可以定期組織一定形式的口算比賽,可以是試題的比賽,也可以是班級小組搶答式的比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口算能力的提高。
2.注重算理和計算法則過程教學
有的數學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只注重學生計算結果的正確與否,忽視了數學算理和計算法則的教學,使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沒有掌握好算理和計算法則,計算時會遇到困難,也就無從談起計算的正確與否了。例如,計算300-(200+39)時,很多學生不注意計算法則,直接想到300-200=100,于是就認為結果等于139了,顯然這是錯誤的結果。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操作、類比、演示、聯系生活、分析推理等方法強化學生的算理和計算法則教學。
在教學小數加法時,教師就可以采用類比的方法同化算理。學生通過類比,能夠同化新知識,實現知識的正遷移,從而有利于其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有這樣一道題目:“商店里一支鉛筆0.75元,一塊橡皮0.24元,小明想兩樣都買,共需要多少錢?”在引導學生列式后,教師先向學生提問:“像這樣的計算題,我們該如何列豎式來計算呢?”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想一想:“0.75元和0.24元分別是幾角幾分?計算幾角幾分的加減時我們是如何列豎式的?”學生很快就會列出豎式。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計算時要角與角、分與分相對齊,這樣他們就能夠推理出分數計算的數位要對齊,小數點也要對齊,以及小數加法從低位到高位的計算順序。通過類比,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小數點對齊、數位對齊和從低位到高位的計算順序的小數加法算理,從而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小數加法的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1)培養學生細心認真的計算習慣
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容易馬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其認真計算的習慣。首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他們在計算時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如多讀幾遍題目、明確題目意思、看清計算符號、辨清計算法則等。其次,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很多學生在計算時之所以出錯,主要問題就在于書寫馬虎,從而導致了數位不對齊、運算符號寫錯等問題,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最后,要培養學生打草稿的習慣。有的學生沒有養成打草稿的習慣,寫作業或做試卷時經常涂改,學生養成打草稿的習慣后,不僅能夠保持卷面整潔,還能夠避免計算出錯,進而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培養學生善于估算和驗算的習慣
估算不僅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預測計算結果、判定計算所用的方法、提高計算的準確率,而且能應用于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教師平時要教會學生如何進行正確的估算,加強估算訓練,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驗算是通過多種形式,檢驗之前計算結果是否正確的驗證方法,教師在計算教學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驗算的習慣。例如,平時的計算作業練習都要求學生寫出驗算過程,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自覺地對計算結果進行驗算,從而保證計算的正確率。
(3)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具備獨立完成作業能力的學生,其計算能力不會太差,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首先,在課堂上,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消化、練習和獨立計算的時間和機會,可以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準確、簡潔地把計算結果寫在作業本上,避免有些學生說不會寫的問題。其次,采用多種形式的作業布置,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練習,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計算中來,并且取得成功和進步。最后,教師要避免學生為了圖方便,借助計算器或抄襲其他同學作業等現象的發生。長期堅持,學生一定能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其計算能力也會得到不斷提升。
結 語
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實踐,找到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進而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繆建宇.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08):113.
作者簡介:覃嬋華(1975.8—),女,廣西河池人,現任宜州區石別鎮四合瑤族小學教導主任,中小學一級教師,2016年獲宜州市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優秀教師稱號,2018年獲石別鎮優秀班主任稱號,2019年獲宜州區優秀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