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張宏



摘要:當前,中職畢業生存在離職率高、工作怕苦怕累、受不了約束、浮躁不踏實等現象,表明培育中職生職業精神尤為迫切。本研究通過對昆山市某中職學校在校學生、專任教師、校企合作單位展開問卷調查,了解分析中職在校學生職業精神的現狀,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解決對策,以提高中職在校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競爭力。研究表明,要加大對財經商貿類學生、高年級學生以及女生的職業精神宣傳力度,提高高年級學生實習實訓活動成效,在企業環境中踐行職業精神;營造職業精神培育氛圍,解決職業精神教育中存在的具體困難;科學構建職業精神培育載體,強化職業精神培養有效路徑。
關鍵詞:中職學校;職業精神培養;工匠精神培育;現狀調查;班集體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0)02C/03C-0112-05
一、問題的提出
2014年教育部印發文件《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同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明確表示中職學校不僅應該將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作為重點內容,還應將職業精神培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技能人才,讓學生真正成長、成才,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近年來,國家切實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調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精神教育相融合,加快培育大批具有專業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目前有關職業精神研究的國內文獻較多。職業精神內涵研究方面,蔡昆認為職業精神其實是一種價值取向,在勞動者身上表現為內含的、隱形的,而職業素養、管理能力、崗位技能在勞動者身上則是表現為顯性的。職業精神培養路徑研究方面,郝永貞認為實現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的高度融合是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一方面,要在專業課程中嵌入職業規范、職業倫理、職業責任,另一方面,要重視環境對職業精神的熏陶教化作用。薛棟認為校企合作是培育職校生職業精神的重要途徑,校企合作通過完善職業精神培育的理論平臺、實踐平臺與文化平臺,提高職校生職業精神培育質量,提升現代職業教育人才素質。職業精神培養問題與對策研究方面,鐘智認為目前中職學生職業精神較差,存在價值觀模糊、吃苦耐勞精神缺乏、遵守紀律自覺性缺乏、團隊協作意識缺乏、職業道德意識缺乏等問題,需要加強針對性教育。王宇苓認為學生職業理想不夠明確、職業認知不夠清晰是影響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主要因素。姜朋明等認為目前職業精神教育目標不明晰,存在重職業技能、輕綜合素養的思想,存在將專業教學與職業素養教育相割裂的現象,需要立即調整教育計劃,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協調發展。
上述文獻重點在職業精神培養內涵、職業精神培養路徑、職業精神培養問題與對策等方面展開研究,成果較為豐富。但這些文獻研究方法多為定性研究,研究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應用性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基于此,本研究通過對昆山市某中職學校在校學生、專任教師、校企合作單位展開問卷調查,了解分析中職學校在校學生職業精神的現狀,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解決對策,提升中職學校在校學生職業精神培養水平,提高中職學校在校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競爭力。
二、研究方案設計及數據采集
在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基礎上,并結合研究需要,設計針對在校學生、專任教師、校企合作單位的三份調查問卷,對昆山市某中職學校以及該校部分校企合作單位分別展開問卷調查。在校學生問卷包括調查問題以及專業、年級、性別等基本信息。專任教師問卷包括調查問題以及職稱、工作崗位等基本信息。校企合作單位問卷包括調查問題以及企業性質、擔任職務等基本信息。調查時間是2019年9月15日—30日。調查時匿名作答,當場回收,保證問卷真實性。具體情況如下:在校學生樣本發放問卷320份,回收有效問卷292份,有效率為91.2%。其中,男生127人,占比43.49%,女生165人,占比56.51%。理工類學生123人,占比42.12%,財經商貿類學生169人,占比57.88%。一、二、三、四年級學生分別為62人、88人、72人、70人,占比分別為21.23%、30.14%、24.66%、23.97%;專任教師樣本發放給43人,有效問卷43份,有效率為100%。其中,專業課教師17人,占比39.54%,班主任18人,占比41.86%,學校管理者8人,占比18.60%;校企合作單位調查樣本56人,有效問卷56份,有效率為100%。其中,國有企業管理者5人,占比8.93%,民營企業管理者20人,占比35.71%,外資企業管理者31人,占比55.36%。
采用SPSS分析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檢驗,為保證問卷科學性,首先進行信度和效度檢測。結果表明,在校學生問卷量表信度檢驗Cronbach's α值為0.769,專任教師問卷量表Cronbach's α值為0.781,校企合作單位問卷量表Cronbach's α值為0.723,均超過信度檢驗Cronbach's α值0.7以上為良好的標準,說明調查問卷信度良好。在校學生問卷量表效度分析檢驗KMO值為0.744,專任教師問卷量表KMO值為0.715,校企合作單位問卷量表KMO值為0.767,均超過效度檢驗KMO值0.7以上為良好的標準,說明調查問卷量表效度符合要求。然后,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等方法對調查數據進行進一步檢測。
三、數據結果與分析
(一)中職生對職業精神內涵大致了解,但仍存在差異性
調查中職學校在校學生對職業精神內涵的總體了解情況,調查選項采用LIKERT五分量表法進行區分:完全了解、比較了解、了解一點、不了解、完全不了解,對相應選項分別賦值5、4、3、2、1。根據中職學校在校學生職業精神內涵總體了解情況調查數據分析結果(表1),可以看出,財經商貿類學生平均得分為3.68,理工類學生平均得分為3.84,財經商貿類學生對職業精神內涵的總體了解程度要低于理工類學生,但差異性不顯著(P=0.204>0.05)。一年級學生平均得分為4.03,二年級學生平均得分為3.39,三年級學生平均得分為4.21,四年級學生平均得分為3.47,一、三年級學生對職業精神內涵的總體了解程度要極顯著高于二、四年級學生(P=0.000<0.01)。男生平均得分為3.95,女生平均得分為3.59,男生對職業精神內涵的總體了解平均得分極顯著高于女生(P=0.003<0.01)。
數據分析還表明,在校學生整體對職業精神內涵了解情況平均得分為3.75±1.04,高于中間值3,說明中職學校在校學生對職業精神內涵已有一定總體了解,但還不夠深入。
(二)中職生總體認同職業精神的積極作用,且了解越深刻認同度越高
調查中職學校在校學生對職業精神作用認識的評價,調查選項采用LIKERT五分量表法進行區分:作用非常大、作用比較大、有點作用、沒有作用、完全沒有作用,對相應選項分別賦值5、4、3、2、1。根據中職學校在校學生對職業精神作用認識的評價調查數據分析結果(表2)可以看出,財經商貿類學生平均得分為4.57,理工類學生平均得分為4.58,財經商貿類學生、理工類學生在對職業精神作用認識評價上無顯著差異性(P=0.969>0.05)。一年級學生平均得分為4.73,二年級學生平均得分為4.43,三年級學生平均得分為4.68,四年級學生平均得分為4.51,一、三年級學生對職業精神作用認識評價要顯著高于二、四年級學生(P=0.037<0.05)。男生平均得分為4.57,女生平均得分為4.58,男生、女生在對職業精神作用認識評價上無顯著差異性(P=0.991>0.05)。
數據分析還表明,學生總體對職業精神作用認識評價平均得分為4.58±0.71,得分非常高,說明學生總體都能夠認同職業精神教育對自己未來發展的作用和意義。在“中職學校在校學生對職業精神內涵了解”調查指標與“中職學校在校學生對職業精神作用認識”調查指標之間展開相關性分析,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這兩個調查指標之間相關性極顯著(r=0.430,P=0.000<0.01),表明學生對職業精神內涵越是深入了解,越是認同職業精神教育對自己未來發展的作用和意義。
(三)頂崗實習、思政教育、課程設置、職規指導是中職生職業精神教育存在的主要困難
綜合在校學生、專任教師、校企合作單位三方評價(見表3),認為中職學校在校學生職業精神教育存在的困難,選擇“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等專業課程指導”的占比59.67%,選擇“學校專業課程設置存在不合理”的占比62.03%,選擇“缺乏團隊合作教育”的占比31.50%,選擇“企業頂崗實習流于形式”的占比69.67%,選擇“校園文化活動單一,缺乏職業精神培養”的占比43.03%,選擇“缺乏對職業精神等學生核心素養的思政教育”的占比67.87%,選擇“校企合作不夠深入,學不到核心技術”的占比42.73%,選擇“缺乏對目前就業等社會形勢的正確認識”的占比50.00%,選擇“學生怕吃苦、想安逸的心理影響”的占比55.93%。
其中,中職學校在校學生職業精神教育存在困難的前4項分別為:企業頂崗實習流于形式,缺乏對職業精神等學生核心素養的思政教育,學校專業課程設置存在不合理,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等專業課程指導。
(四)踐行活動育人、實踐育人、課程滲透是中職生職業精神培養有效路徑
綜合在校學生、專任教師、校企合作單位三方意見(見表4),認為中職學校在校學生職業精神培養有效路徑,選擇“頂崗實習、深度校企合作等實踐活動”的占比64.20%,選擇“專業課程滲透職業精神教育”的占比55.70%,選擇“校園文化、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等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占比40.77%,選擇“班集體等團隊職業教育活動”的占比68.37%,選擇“參加相關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的占比49.83%,選擇“通過思政類課程學習培養”的占比44.30%,選擇“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進行培養”的占比57.07%,選擇“開設職業教育選修課程”的占比33.53%。
其中,中職學校在校學生職業精神培養有效路徑前4項分別為:班集體等團隊職業教育活動,頂崗實習與深度校企合作等實踐活動,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進行培養,專業課程滲透職業精神教育。
四、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1.中職學校在校學生對職業精神內涵還不夠深入了解。其中,財經商貿類學生、二年級學生、四年級學生、女士對職業精神內涵的了解程度相對較低。
2.中職學校在校學生都能夠認同職業精神教育對自己未來發展的作用和意義,并且學生對職業精神內涵越是深入了解,越是認同職業精神教育的作用價值。其中,二年級學生、四年級學生對職業精神作用認識評價顯著低于其他年級學生。
3.中職學校在校學生職業精神教育存在一些具體困難,主要有:企業頂崗實習流于形式,缺乏對職業精神等學生核心素養的思政教育,學校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等專業課程指導。
4.中職學校在校學生職業精神培養有效路徑主要有:班集體等團隊職業教育活動,頂崗實習與深度校企合作等實踐活動,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進行培養,專業課程滲透職業精神教育。
(二)策略建議
1.加大對財經商貿類學生、高年級學生以及女生的職業精神宣傳力度,使其深入了解職業精神內涵。
目前,不管是學生本人、學校管理者、教師、還是用人單位都意識到了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重要性。調查發現,中職學生職業技能仍然是企業最為看重的職業素養,但企業也十分關注學生是否具備職業精神,尤其是職業精神中的職業態度和職業責任。現代企業對于學生職業精神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細,這就對學校培養學生職業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職學生基本具有積極的職業素養,但不同性別、不同專業學生在職業素養方面存在差異。結合本次調查研究結果,認為中職學校需要加大職業精神宣傳力度,尤其要加強對財經商貿類學生、高年級學生以及女生宣傳,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班級文化建設、實習實訓場所布置、社團活動、宣傳櫥窗、杰出校友介紹、工匠大師講座、學校微信公眾號、校園廣播等途徑宣傳職業精神。學校還可以利用重大節日、慶典等契機,開展主題教育,例如邀請勞模進校園、最美中職生分享會,通過榜樣的事跡和力量來感悟職業精神的具體內涵。
同時,量化職業精神培養考核,形成過程性評價反饋。由于職業精神的抽象性和特殊性,對于職業精神的培養與評價并沒有可靠的評價方式與依據,迫切需要制定能夠對抽象的職業精神進行可量化的考核評價方案。學生職業精神量化考核評價方案可從學生學業成績評定、思想道德品質、職業興趣、個性特長等方面入手,形成過程性量化考核具體指標,并及時公布考核評價結果,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職業精神。
2.增加高年級學生實習實訓活動成效,在企業環境中踐行職業精神。
目前,中職學校實施的項目教學、輪崗實習、創業教育、職業技能大賽、校園開放日等都不失為職業精神培養的有益嘗試。然而,在實際調查研究過程中,不難發現這些大家熟悉的職業精神培養方式,大多流于表面,缺乏實效。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中提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中職學校需要加強實習實訓場地、職業場地建設,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通過大量實踐技能操作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開展實習實訓活動時,力求更多地融入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競爭進取意識、責任擔當、吃苦耐勞等品質的項目,尤其要重視二、四年級學生實習實訓活動開展,提升實踐活動的內涵,增強活動的實效性。通過從實踐中所學所獲遷移到學生將來的職業品質中,從而使職業精神的培養日常化、具體化,成為日常生活、學習中的自覺約束。
3.營造職業精神培育氛圍,解決職業精神教育中存在的具體困難。
中職學校需要上下一心,學校管理者、一線教師、每位學生都應該高度重視職業精神培育工作,每一個人都是職業精神教育的積極參與者,要在校園里整體營造濃厚的職業精神培育氛圍,要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針對職業精神培育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困難,要采取措施一一對應解決,以利協調推進中職學校學生職業精神教育工作。
針對企業頂崗實習流于形式,中職學校要安排專人負責與企業溝通,真正把學生安排到企業實踐操作崗位上,有企業師傅技能指導,遵守企業規章制度,并進行過程性考核和結果考核。針對缺乏對職業精神等學生核心素養的思政教育,中職學校要在思政課程中滲透職業精神教育,突出職業精神教育部分內容授課比例,體現職業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在思政課程中,可以將入學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等內容分別嵌入職業認知、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法規等思政教學中,實現職業精神塑造與思政課程內容的融匯貫通。針對學校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中職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行為特點,結合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培養目標,充實和完善職業精神培養內容,形成系統的專業課程體系。針對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等專業課程指導,中職學校要從一年級學生進校開始,有計劃地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促進學生終身職業發展。
4.科學構建職業精神培育載體,強化職業精神培養有效路徑。
中職學校應該科學構建職業精神培育載體,以教師、學生都高度認同的方式展開職業精神培育工作,強化職業精神培養有效路徑,這樣才能快速提升職業精神培育效果。
通過班集體等團隊職業教育活動培育學生職業精神,優秀的班集體能把各種教育力量整合起來,使得對學生的教育達到最優化狀態。中職學校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發展規律,結合專業特點以及班級特色,制定班級公約、形成班級規章制度,提煉班級精神,通過班級活動的開展,班級日常管理,用集體的力量規范個人行為,讓班集體發揮熔爐功能,充分運用自身機制(團結互助、模仿競賽、期望、角色與情感生活等),使每個成員得到充分發展,實現培養過程由他律向自律的轉變。通過頂崗實習與深度校企合作等實踐活動培育學生職業精神,中職學校要加強頂崗實習管理,深化校企合作,讓學生能夠真正在企業得到實踐技能鍛煉,感受企業文化,提升職業精神。中職學校還需要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及專業課程教育,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和專業課程滲透職業精神教育,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職業精神。
責任編輯:陳向陽
Abstract: At present, am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graduates, there are some phenomena such as high turnover rate, fear of hardship and tiredness in work, unbearable to restrictions, fickleness and unreliability, which show that it is particularly urgent to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spiri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for full-time teachers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units in a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n Kunshan,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spirit,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so a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the professional spirit of financial and business students, senior students and girl students, enhance the effect of practice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of senior students, practice the role of professional spirit in the enterprise environment, create the atmosphere of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spirit, solve the specific difficulties in the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spirit, scientifically build the carrier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spirit, and strengthen the valid cultivation path.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rofessional spirit cultivation; craftsman spirit cultivation; investiga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class team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