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亞蕓 張二勛



摘 要:收縮城市是目前國際研究的熱點之一,國內有相關研究指出定西是人口流失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屬于高度收縮城市。對此,從人口、經濟、空間等維度對定西收縮情況進行檢驗,研究發現,在2007—2017年間總體發展趨勢未呈現收縮特征,但存在隱性收縮問題,產業結構不合理,轉型升級見效差。針對問題提出對策建議,以期為定西及類似偏遠地區中小城市在收縮語境下的發展規劃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關鍵詞:收縮城市;人口流失;定西;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299.2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9-0139-03
引言
近年來,城市收縮現象在全球范圍內快速蔓延,引起了國內外政府、城市規劃部門和學術界的高度重視。我國最初研究收縮城市是為了服務快速增長城市化的頂層設計,主要為學者和政府部門提供城市規劃的一個新的視角[1]。隨后發現中國在經歷快速城鎮化發展后,國內部分地區也發生了人口收縮。“定西”在收縮城市語境中頻頻出現,清華大學龍瀛教授公布在北京城市實驗室網站上的一組研究成果顯示,2000—2010年間,中國有180個城市的人口在流失,其中人口流失最嚴重的城市有呂梁、定西、慶陽等[2]。劉春陽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做了城市收縮度分析提出定西屬于高度收縮城市[3]。吳康等人的研究結果稱,在2007—2016年間,中國84座城市出現了“收縮”,其中定西并不是收縮城市。筆者對定西是不是正在經歷收縮頗感疑惑,故收集數據、走訪定西政府相關部門和蘭州大學相關學者結合數據分析形成此文,對定西是否收縮進行驗證,對進一步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一、收縮城市研究進展
(一)國際收縮城市研究進展
1.概念界定。對于人口流失的現象早有研究,但并未明確指向收縮的內涵。“收縮城市”一詞最早由德國學者1988年提出[4],收縮城市國際研究網絡(SCIRN)認為,收縮城市是人口數量至少為 1 萬居民的人口密集地區,由于經歷以某種結構性危機為特征的經濟轉型,導致這一地區人口持續流失且超過 2 年以上(2004年),這一定義得到較廣泛的認可。不同國家對收縮的閾值差異也較大,人口規模縮減被一致認為是最可信賴和具有可比性的判斷指標[5]。
2.收縮原因機制。國外城市收縮的原因歸結起來主要有六種。去工業化,在城鎮化經濟轉型中制造業比重下降的現象;全球化,發展造就了一批占據大量人口、資本和創新型資源的“全球城市”,致來源地區人口流出,經濟衰退;老齡化現象;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口減少;郊區化,城市范圍向郊區蔓延,城市人口向郊區流動。此外,部分國家和地區還有政治變革引起的城市人口收縮[6],只發生在個別國家。
3.應對策略。國外應對城市收縮從政策與規劃的角度提出了以“城市更新”為代表的復興型規劃和“精明收縮”為代表的適應型規劃兩個思路。其中,“城市更新”以被動的方式改善收縮的境況,“精明收縮”則以主動的態度規劃和控制適中的人口數量。
(二)國內收縮城市研究進展
中國的收縮城市研究尚處于概念認識和實證探索的起步階段,2014年11月,國內關注收縮城市研究的多位學者發起了“中國收縮城市研究網絡”,持續跟進國際收縮城市研究進展與國內收縮城市的理論、方法和實證研究。研究區域上對珠三角、長三角與京津冀,以及廣東省、東北老工業地區[7]、江蘇射陽縣[8]等區域的局部收縮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維度上,前期主要從人口角度衡量城市的收縮情況。張偉、單芬芬等人提出從人口、經濟、空間等多維度收縮城市概念體系,將單一思維方式向多層次,多維度的復合型思維轉變。
1.收縮城市的主要計量識別方法。人口流失作為直觀和計量性最強的指標而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度量的標準未有定論。一是從人口角度來計量的方法常見有以下三種:其一,中國收縮城市研究網對收縮城市給出的定義:人口數量至少為1萬居民的城市,人口持續流失且超過2年以上;正在經歷結構性的危機。其二,人口年均變化率,研究城市人口年均變化率來判別人口的增長和收縮,將一定時期內,至少持續5年內出現人口負增長的城市視為人口收縮的城市,運用城市人口年均變化率(k)來判斷。當kn>0時,表示該城市人口規模在n年內保持增長; kn<0時,表示城市人口規模在n年內出現收縮;kn=0時,則代表城市人口規模在n年內不變[9]。其三,用“常住戶籍人口比”衡量人口流動的狀況。若取值大于1,表示城市集聚作用強,若取值小于1,表示該地戶籍人口凈流出,出現“隱性收縮”[10]。二是從多維度的角度研究城市收縮情況,主要從人口、經濟、空間等方面利用市區人口密度、人均GDP、建成區面積三個指標來識別,分別計量收縮率Si。
其中,Xi(始)選取i指標的的起始年份,Xi(末)是選取i指標的末端年份。
2.收縮的原因機制。國內關于城市收縮原因的研究中,目前得到廣泛認可的主要有四種:一是資源枯竭,因資源枯竭而衰退,產業效益下降;二是產業變遷,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一些重工業城市,因未能適應產業升級轉型,面臨產業衰退和人口外流的雙重危機;三是地處偏遠,本身缺乏資源支撐,又遠離市中心和大城市群;四是位于大城市周邊,大城市具有很強的虹吸效應,使得周邊城市的人口不斷向核心城市涌入。
3.應對策略。國內學者提出很多應對收縮城市的對策建議,應對策略總體上來說主要是轉變慣性的城市規劃中增量思維,改之以盤活存量,嚴控增量,精明收縮為指導。具體的對策主要有城市規劃上要收縮;產業體系上向高質量發展;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主,適度降低收縮城市考核指標;基礎設施建設收縮,因地因時靈活實施計劃生育政策。
二、研究區域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區概述
定西位于甘肅省中部,古有“隴中”之稱,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新歐亞大陸橋的必經之地;產業發展上,主要依靠中藥材、馬鈴薯等農產品加工,第二產業發展以粗加工為主,資源未能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戰略性新興產業沒有形成有效支撐,經濟總量長期處于甘肅省較低水平。
(二)研究方法及數據
應用中國收縮城市研究網給出的定義、人口年均變化率和“常住戶籍人口比”對定西收縮情況進行檢驗,再從人口、經濟、空間等三個維度計算收縮率補充驗證,人口指標為市轄區年末人口和常住人口,經濟指標選取市轄區人均GDP,空間指標選取建成區面積。研究數據來源于《甘肅統計年鑒》。
三、定西市收縮特征
(一)人口整體演變呈現不收縮
2005—2017年13年間人口總量在2012年左右有所下降,常住人口數量相較于前幾年大幅減少,其后均呈現出增長趨勢(見圖1)。綜上可見,人口發展趨勢并與中國收縮城市研究網對收縮城市的定義人口中減少且持續2年以上不相符合,故從人口角度來看,定西不屬于收縮城市,更不是高度收縮的城市。
(二)出現過短暫的片段性人口收縮
以五年為一個階段,定西市各區縣中除了隴西縣和漳縣的人口年均變化率k=0外,其他區縣人口年均變化率k<0,其他時間段中k>0,定西市僅在2005—2009年間出現過片段性的收縮,此后并無收縮現象。
(三)存在隱性收縮現象
2010—2011年常住戶籍人口比值嚴重減小,2011—2012年比值略微增大后趨于穩定,但比值相較于2010年前下降明顯(見下頁圖2),所以定西市目前處在一種“隱性收縮”階段。
(四)單維度收縮
從人口、經濟、空間三個維度綜合測評定西收縮情況,市轄區年末人口、人均GDP、建成區面積等指標。分別計算得出年末收縮率
其中年末人口收縮率Spop>0,常住人口收縮率Spop<0;經濟收縮率SGDP利用GDP平減指數處理后計算可得SGDP>0;空間收縮率Sarea>0。
在2007—2017年間定西城市轄區在這三個維度上只有人口維度的常住人口發生了收縮,屬于單維度收縮。
四、結論及對策建議
(一)結論
綜上來看,定西目前面臨的問題有:常住人口流失嚴重、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人數少,隱性收縮問題突出。隱性收縮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常住人口流失嚴重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經濟發展滯后的問題。定西經濟增速嚴重下降,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第二產業薄弱,發展水平低,產業升級效益差;特色資源優勢未充分開發利用,區位戰略機遇帶動作用弱。定西要進一步發展,首要難題是控制人口外流,通過產業轉型提高生產力,吸引人口回流,縮短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的差距,緩解隱性收縮危機。
(二)對策建議
定西資源匱乏,遠離大城市群的偏遠城市發展不宜以城市的擴張為目的,須朝著人口、經濟、相空間協調而發展。以城市更新為主,空間規劃上要控制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產業結構,加強生態建設。
1.優化產業結構。以第一產業發展為經濟基礎,著力發展二次產業,進而帶動三次產業發展。利用定西特有的資源條件,因地制宜的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快推進打造“中國藥都”“中國薯都”“中國西部草都”和“全國特色種子種業基地”的速度,加大力度,為經濟轉型奠定堅實的基礎;以馬鈴薯產業集群發展的經驗為先導,強化其他三種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生產規模,打造特色品牌,完善經集群發展機制,夯實定西經濟基礎,為產業升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抓住兩大戰略機遇。蘭州—西寧城市群和“一帶一路”是定西發展重要的歷史機遇。蘭州—西寧城市群是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的重要支撐,包含蘭州、西寧、海東、定西等為重點,統籌城鎮建設,以蘭州、西寧為兩個經濟中心,通過以點帶線、由線到面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一帶一路”倡議將欠發達的甘肅推向朝西開放的戰略前沿,也將有力促進我國外貿出口和進口[12]。狠抓兩大戰略機遇,將定西特色產品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和蘭州—西寧城市群建設。
3.轉變整體規劃思維。收縮城市語境下要轉變城市規劃思維,空間規劃上控制增量,盤活存量,綠色發展[11]。定西地廣人稀,工業污染小,空氣質量好,宜打造生態宜居的城市。合理控制建成區面積擴增,人口、經濟、空間協調發展,以經濟建設為重心,吸引人口回流,按其需量合理利用建設用地。改善基礎設施,提高空間質量。綠化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先易后難、突出重點、以綠為主、以美取勝”的基本思路,繼續擴大綠化面積,加強整體綠化專業性和科學性布局[13]。應把園林綠化作為城市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城市總體規劃之中,與城市其他建設同起步、共發展,打造生態生態宜居型城市。
參考文獻:
[1]? 徐博,龐德良.增長與衰退:國際城市收縮問題研究及對中國的啟示[J].經濟學家,2014,(4):5-13.
[2]? 高舒琦.收縮城市研究綜述[J].城市規劃學刊,2015,(3).
[3]? 劉春陽,楊培峰.中外收縮城市動因機制及表現特征比較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17,(3):64-71.
[4]? 周盼.基于綠色基礎設施的老工業收縮城市更新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5.
[5]? 局部收縮:后增長時代下的城市可持續發展爭鳴[J].地理研究,2017,(10):183-202.
[6]? Oswalt P.Shrinking Cities,International Research.Ostfildern:Hatje Cantz Verlag,2006.
[7]? Tion of Chinas urban planning.City Planning Review,2013,(1):45-50.
[8]? 高舒琦,龍瀛.東北地區收縮城市的識別分析及規劃應對[J].規劃師,2017,(1).
[9]? 趙丹,張京祥.競爭型收縮城市:現象、機制及對策——以江蘇省射陽縣為例[J].城市問題,2018,(3).
[10]? 劉錦.城市人口“隱性收縮”與經濟增長的交互影響研究——以廣東省茂名市為例[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2).
[11]? 張明斗,曲峻熙.城市精明收縮的空間模式、分析框架與實施路徑[J].學習與實踐,2018,(12):16-25.
[12]? 汪世平,楊秀軍.甘肅省定西市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J].甘肅農業,2000,(11):31-33.
[13]? 劉小翠.遼寧省產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07.
Abstract:Shrinkage city is one of the hot spots in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t present,and there are some related researches in China,pointing out that Dingxi is one of the cities with the most serious population loss,which belongs to the highly shrinkage city.This paper tests the contraction of Dingxi from population,economy,space and other dimensions.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in 2007—2017 does not show contraction characteristics,but there are hidden contraction problems,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ave poor results.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Dingxi and similar remote areas in the context of contrac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shrinking cities;the loss of population;Dingxi;countermeasures ancl suggestions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