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婷
摘要:隨著我國人民教育意識的逐漸提升,人們對幼兒階段的啟蒙教育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給學前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幼兒園和家庭作為學前教育的兩大主體,要緊密結合到一起,有效實施家園共育,才能夠充分發揮啟蒙教育的優勢,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發展。所以,探究家園共育的有效實施方法是當代學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家園共育;學前教育;有效實施方法
新形勢背景下,學前教育教學要將家園共育作為改革創新工作的主要形式,積極將學前教育法規貫徹落實到就家園共育的實施過程中,遵循合作、平等、尊重的家園共育基本原則,讓家庭成為學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伙伴;獲取幼兒家長的主動參與、大力支持和深刻理解,不斷提升家長學前教育觀念和教育能力;在幼兒園和家庭的完美配合下,促進幼兒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更好地挖掘幼兒各方面的智力潛力,實現我國學前教育的國際化發展。鑒于此,本文對幼兒園家園共育的有效實施方法展開了探究分析,希望能夠為廣大學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一、搭建多渠道溝通平臺,達成家園共育共識
幼兒園想要得到幼兒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就要保證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暢通無阻,依托家訪、家長會、電話、微信等方法,搭建多渠道家園溝通平臺,讓家長可以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學前教育觀念,在與幼兒園教師互相交流中,逐漸達成家園共育共識,基于教育共識下的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能夠更好地互相依托、互相促進,且教育目標一致,可以實現事半功倍的學前教育效果,有助于消除家長對幼兒園教學工作的誤會以及隔膜,及時發現并盡快解決學前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徹底改變幼兒園與家長傳統的一講堂溝通模式。
例如,幼兒教師結合幼兒年齡特征、心理特征設計家庭教育問卷,問題包括:你對孩子的情緒自控能力是否滿意?孩子碰到困難是否向您求助?面對孩子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你常常?孩子在家時你是如何要他支配時間?目前您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最大困惑等等。家長根據自己的工作時間合理安排家庭教育問卷調查的填寫,在一個星期內將問卷反饋給幼兒園即可。教師結合家長在問卷中的選項和其他反饋,分析幼兒家庭教育現狀,根據問卷反映出來的家庭教育問題通過短信邀約家訪或者微信視頻家訪的方式,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交流,滲透科學的學前教育理念,一方面幫助家長解決學前教育方面的困惑,另一方面贏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達成家園共育共識,并且制定出階段性的家園共育計劃,確保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能夠朝著計劃目標共同前行。以問卷調查和家訪相結合的溝通方式,令家長感到了幼兒園的尊重和關心,有助于家長積表達個人想法,主動參與到家園共育中。
二、積極組織親子活動,共伴幼兒快樂成長
親子活動是拉近孩子和家長距離的一種有效形式,也是拉近幼兒園與家長距離的主要途徑。所以,幼兒園在實施家園共育的過程中,要積極組織各種各樣的親子活動,真誠熱情地邀請幼兒家長參與到親子活動中,引導幼兒與家長一起表演一個故事、一起制作一個變廢為寶玩具、一起繪畫出理想中的美好生活、一起手拉手唱一首歌曲……,在有趣豐富的親子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對幼兒實施家園共育,讓幼兒能夠在幼兒園與家長的陪伴下健康快樂地成長。需要注意的是,親子活動的時間在設定上要充分考慮家長的時間安排,由于現代人工作壓力非常大,所以要避免在家長工作時間組織親子活動,合理的時間安排可以在為家長和幼兒提供親密活動和心靈溝通機會的同時,不給家長增加更多勞累、負擔。
例如,在春節來臨之際,幼兒園可以利用節假日組織“迎新春”主題的親子活動,讓家長與幼兒一起寫春聯、畫福字、剪窗花、扎紅燈籠、包餃子、表演迎新春歌舞,具有濃郁傳統文化內涵的親子活動,讓幼兒萌生了民族情節,激發了幼兒心中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信。幼兒和家長在活動過程中,對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春節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可以用心去感受團團圓圓的春節氛圍,用愛的語言和行動表達對親人的感恩以及祝福,用稚嫩的雙手和積極的情感向幼兒園教師傳遞迎新春的喜悅之情。具有深刻意義的主題親子活動,在幼兒園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切實促進了幼兒健康快樂成長,推進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
三、開發利用寶貴家長資源,創新幼兒教學模式
幼兒家長從事的工作領域和生活閱歷存在很大差異,這些都是可以創新豐富幼兒園教學模式的寶貴資源,幼兒園要著力開發、挖掘寶貴的家長資源,引導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教學過程中,獲取家園合作的樂趣,同時帶領幼兒走進各式各樣的生活中,充分發揮出幼兒家長的職業特長以及生活閱歷,構建立體化、全方位的學前教育資源。
例如,幼兒園可以邀請從事醫生職業的家長來到課堂上,給幼兒講一講保護頸椎、清潔牙齒、眼保健操的健康科普知識,教給幼兒一些便于操作、很好理解的感冒、出鼻血、打嗝的正確應急小方法,用專業知識和從醫經驗對幼兒滲透健康教育。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教師也可以有所收獲,掌握更多健康教育知識,與幼兒一起專注地學習。
四、借助優渥自然條件,適時開展家園共育
學前教育工作中,大自然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教材資源,學前教育只有擁抱大自然、回歸大自然,才能夠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素質全面發展。因此,家園共育要注意與大自然的融合,借助優渥的自然條件,適時開展相應的家園共育活動,讓幼兒能夠在教師的保護和家長的陪伴下,切身體驗大自然生活,從中獲取繪畫靈感、口語表達靈感、勞動靈感等。并且在教師與家長的鼓勵引導下,將自己的感悟通過動手操作展示出來,達到學以致用的學前教育目標。
例如,在秋收季節,幼兒園可以組織“感受豐收”的家園共育活動,帶領幼兒來到城市郊區的田野中,和農民伯伯一起扒玉米、挖紅薯,體會“粒粒皆辛苦”的真諦,享受大自然帶來的豐收喜悅。家長和教師在幼兒感覺到勞動苦累想要放棄時,適時通過鼓勵和以身作則,磨煉幼兒養成堅毅意志,讓幼兒可以將教師和家長作為學習榜樣,完成本次活動的“勞動任務”,在回到家后把活動情境繪畫下來,形成永久的記憶。
五、結語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與家長教育不能各自為政,而是要緊密聯系到一起,不斷嘗試新的家園共育方法,在實踐探索中積累寶貴經驗,構建科學可行的家園共育模式,提高學前教育水平和效果。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