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吸收和借鑒優秀的教學經驗,更新教學模式,從而構建有效課堂。本文從有針對性地賞析文章,豐富學生情感表達;有深度地拓展訓練,幫助學生積累學習素材;進行積極的教學反饋評價,增強學生信心;進行有效的教學組織與構建,提升學生綜合學科能力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構建語文有效課堂的策略,為廣大同人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4-0049-02
引 言
教師教學理念的先進與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語文學習中,古詩文鑒賞是不可或缺的內容[1]。小學語文課堂要從“知識培養”轉變成“能力素質培養”,無論古文還是現代文,無論課內還是課外,教師都要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需時刻謹記,拒絕“填鴨式”教育,設置多種教學活動,讓學生敢于展現自己,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一、有針對性地賞析文章,豐富學生情感表達
古詩文傳承了我國幾千年來的文化精髓,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深意。但是,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所以教材中選取了朗朗上口的經典文章,不會有過于復雜的感情表達,方便學生更好地進行賞析。與現代文賞析的目的相同,古詩文學習不僅要求學生記憶、背誦,還要由教師通過細致的方法挖掘其中蘊藏的文化內涵,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以免讓學生覺得古詩文是難以消化的枯燥句子,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效率,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傳統文化的底蘊。
古詩文大多表達了一定的情感,如與友人分別、背井離鄉、感嘆時光飛逝等,所以了解創作背景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缺少的部分。《望洞庭》是詩人劉禹錫轉任和州時在秋天經過洞庭湖時所作,整首詩意境優美,絲毫沒有被貶謫的憤懣,將人與自然的關系描寫得和諧、親切,展示了劉禹錫高尚的情操。他在多次的貶謫輾轉中,雖然對權貴不滿,但依然心懷天下,將自己的一腔抱負賦予了湖間美色。教師要為學生理解詩詞奠定基礎,通過介紹劉禹錫的事跡,令學生產生探究歷史人物的興趣,這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有積極作用。在分析詩詞時,教師應選擇有特色的重點詞句帶領學生認真分析,使學生由小及大把握整篇古詩詞的寫作手法。古詩文的表達方式與現代文差距較大,學生在理解上往往存在困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閱讀后,學生便能對其中的內涵有所領悟,所以古詩文朗讀的過程是不能被忽視的。但古詩文朗讀不能是毫無規律的誦讀,需要有技巧、有感情地進行。教育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規范且充滿感情的朗讀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現代文同樣適用。學生有節奏地誦讀,瑯瑯的讀書聲仿佛可以令人看到洞庭山水的晶瑩剔透,在朦朧祥和的環境中,明月與湖光交相輝映,情景相融,進而不斷使學生通過詩詞體驗山水之美。在真情實感中,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到作者胸懷天下的遠大志向,學會了觀察生活中的美。教師要熟練掌握詩的描寫技巧,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二、有深度地拓展訓練,幫助學生積累學習素材
課內的基礎知識和文章學習很重要,而課外延伸訓練一樣重要。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最佳方法不是為學生布置大量作業,而是提升學生的閱讀量。除了前文提到的有節奏、有韻律地朗讀外,教師還應該增加課外閱讀內容。提升課堂知識學習和閱讀寫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就是將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教師應通過閱讀不斷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不斷積累學習素材。
例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家長開展親子閱讀活動,日常生活中家長做學生讀書的伙伴;或者在放假時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書布置閱讀任務,開學后組織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升了,相應地寫作能力也會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只有不斷閱讀,學生才能從課內外豐富的寫作素材中提煉出自己所需要的內容,以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筆者在素材積累拓展教學中,曾經選取《豐碑》這篇課外文章,為學生設置好閱讀任務,要求學生經過熟讀后能夠大體描述出文本主要的故事框架,即最主要講的事情是什么。筆者還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加強生生交流,構建開放性的課堂。學生可以發表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鍛煉自己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學生只有能表達,才能真正將腦海中自己思考的問題變成現實,變成屬于自己的素材。教師應讓學生多多交流自己在課外讀物中得到的與課本中不同的啟示和感受,拓展學生的學習廣度;每周需要學生總結一篇最喜歡的課外讀物做隨筆,將感受、情感和疑問都記錄下來。這樣通過語言和字面雙重層面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既可以幫助學生不斷加深對素材的記憶,又可以訓練學生的記憶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避免讓學生養成死記硬背積累學習素材的習慣,否則學生的作文將死板枯燥,不能表達自身情感,且對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幫助有限。
三、進行積極的教學反饋評價,增強學生信心
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如學生對自身學習行為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反思自己;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學習方式中的不足之處;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汲取他人優秀的經驗,及時彌補自身缺陷。小組合作中學生除了可以討論交流,還可以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對話更直白地體驗文章的人物感情。
筆者在課堂上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各小組之間互相評價,敦促學生進步。例如,在課文《桂花雨》的教學中,筆者組織不同小組之間互評,將小組分為紅、黃兩個小組,紅色小組朗讀,黃色小組評價。在某一小組的成員朗讀完指定段落后,評價小組的學生還略有拘謹,不好意思直接指出他們認為讀得不夠好的地方。教師這時可以調節氣氛,詢問其他評價組的學生,讓其表達自己的意見,從而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消除拘謹感。評價組指出朗讀組的對話部分不夠生動,或者念白部分情感優美等。時間越長,學生尋找問題的角度越細致,原本的拘束感也會隨之消失。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通過合作不斷提高學習效率。教師需要在學生評價結束后做補充評價,無論學生評價的內容是否正確或者全面,教師都不能否定他們,應采取積極鼓勵的方法做補充評價,不要讓學生有被批評感。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要注意語言的優美,不能像學生一樣僅僅只是找錯誤而已,語言要具有針對性。筆者在《桂花雨》的教學評價中,詢問學生:“為什么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這句話應該讀出什么樣的感情?”只要學生的答案是靠近家鄉這個主題的,教師就應積極肯定他們,如夸贊他們讀懂了作者的心思等,最后做補充評價。學生被肯定之后,學習積極性會明顯提高,學習效率也會隨之提升。
四、進行有效的教學組織與構建,提升學生綜合學科能力
在構建有效語文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組織與構架,始終將對學生綜合學科能力的培養與鍛煉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讓學生的學科能力和素養得到更好的提升。高效語文課堂中的教學模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基于不同的切入點展開實際教學。具體來講,教師需要結合相應的文本和學生的學科能力,采取更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引導和啟發。隨著語文課堂教學的不斷發展,教師可以在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的構建上做出調整與轉變。比如,進入小學中高年級后,教師要更多地在課堂上培養與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各種教學形式之間的融合,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獨立探索的空間和平臺。這不僅會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趣味性,還會讓學生充分地融入課堂。在這樣的訓練背景下,學生的綜合能力會得到鍛煉,學生會基于課程教學獲取更多學習收獲,高效課堂構建的成果也能充分展現出來。
教師要慢慢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這既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節省課堂教學時間,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教學過程中,在具體講授本課知識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課文,在學會相關語文字詞的前提下,梳理出本課所描寫的主要事件內容。這樣可以讓學生提前熟悉文章,并建立基本的閱讀印象。經過了這個環節后,教師再帶領學生針對文章做分析解讀,學生理解起來會更為輕松,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也會更高。教師還可以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在課堂上更多地嘗試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訓練。這一過程既能夠幫助學生深入感受文本內容,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應用能力。再如,在《珍珠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帶領學生完成對本課語文知識的學習后,可以進一步向學生強調本課涉及的主要語文修辭手法與寫作手法,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中做到方向明確、重點突出。學完課文內容后,教師還可以做一些教學延伸,如可以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與感受,自主選取一種自己感興趣的小動物,然后對課文中描繪方法和寫作技巧進行模仿,完成簡單的寫作訓練。
結? ? 語
現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所以,教師必須不斷提高對自身的要求,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成績變化,更新教學方案,聯系實際情況,全面提升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教師只有讓學生信服自己,才能帶動學生進入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中,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盡最大努力讓自己的思維與學生的思維接軌,為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靈活把握教學新趨勢,為語文教育事業做出屬于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亢瑚.淺議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 課程教育研究,2013(28):55.
作者簡介:徐娜(1982.12—),女,江蘇東臺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