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在現階段,小學語文學科的基本課程任務便是要逐步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能力,使其能夠自主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其中,寫作教學是針對小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所組織的教學活動,應該引導學生學會使用書面語言去記錄成長經驗,使其能夠真正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訓練并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切實優化小學生的寫作思維。從以讀促寫,優化學生寫作思維;觀察生活,優化學生的寫作感悟;豐富評改,優化學生的寫作能力三個角度分析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能力;提升策略
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問題是,小學生在寫作活動中的不良表現很多,比如小學生的寫作思維比較閉塞,難以產生豐富的寫作靈感,經常照搬現成素材,無法寫出內容豐富、情感真摯的作文;有的學生則不擅長進行書面表達,難以區分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所以會寫出一篇篇“流水賬”;有的學生則會片面拔高作文立意,不能及時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等。教師是學生在學校期間最為依賴的合作伙伴,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針對各類寫作問題進行寫作指導,引導學生全面歸納寫作技巧,使其形成良好的寫作能力。
一、以讀促寫,優化學生的寫作思維
以讀促寫教學活動是一種綜合性的語言實踐活動,而豐富的閱讀本身就是小學生積累語言素材的基本方式,且小學生可以直接模仿成熟文本的書面表達方式、篇章布局特點,及時形成良好的寫作思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組織豐富的以讀促寫教學活動,切實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其歸納各類文體的一般寫作方式,以便逐步優化學生的寫作意識。
比如在“習作:變形記”一課的教學中,為了切實優化小學生的寫作思維,筆者就整理了一些名人自傳讀本,據此引導學生了解創作自述類作文的常見表達方式、篇章結構等知識,并利用這些自傳讀本引導學生區分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的異同點。如此,本班學生則可模仿這些自傳讀本寫一篇“變形記”,闡述自己的人生成長經歷、性格變化節點等,學會用文字介紹自己、記錄自己的成長歷程。另外,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筆者也會經常組織豐富的閱讀活動,由此設計隨文練筆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寫讀后感,或者是讓學生進行略寫、續寫、擴寫等,希望學生能夠由此積累豐富的書面表達經驗,初步養成良好的書面表達習慣。
二、觀察生活,優化學生的寫作感悟
生活是藝術的創作源泉,小學生在寫作活動中所迸發的靈感、對文字的敏感度都來源于他們對生活的真實體會,所以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引導學生用文字描繪生活場景、生活經歷,也可直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創新教學形式,開放寫作空間,鼓勵學生多觀察、多體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會去寫作文。
比如在“習作:讓生活更美好”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要認真觀察生活,描述一個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的真實故事,由此學會感恩生活、珍惜生活。為了切實優化小學生的寫作靈感,筆者便延長了寫作周期,讓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重點觀察人物的神情、行為,由此整理生活素材。如此,本班學生則可自主構思,靈活取材。比如,有的學生描繪了路人拍攝路邊野花的故事,表示花草樹木會增添生活色彩,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有的學生則描繪了自己與家人相親相愛的故事,表示愛會讓生活變得美好、豐富……如此,本班學生則可針對生活資源進行書面創作,及時優化自身的寫作能力。
三、豐富評改,優化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過去,寫作教學比較隨意、無序,教師雖然會在單元教學結束之后布置主題寫作任務,讓學生定期進行寫作練習,但是卻并未實時組織寫作評改活動,導致學生并不能準確判斷現存的寫作問題,缺乏比較、反思、總結經驗,所以難以及時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則要組織豐富的作文評改教學活動,客觀指出每個學生的創作優勢、現有不足,監督學生修改作文,使其更好地了解各類文體的篇章布局特點與語言表達方式。
比如在“習作:讓生活更美好”一課的教學活動中,待學生獨立完成書面寫作任務之后,筆者就及時組織了寫作評改活動。首先,針對作文中的語病、錯字等基本知識,筆者直接在作文本上用圓圈畫出了錯別字、啰唆語句與語病,讓學生自主改正錯的字詞,刪減無效語句。其次,針對具體的作文結構,筆者分類整理了本班學生所選擇的文章結構、敘事順序,由此肯定了部分學生的成功表達成果。最后,針對各篇作文的語言表達方式,筆者便與學生進行了一對一交流,監督學生自主調整了語言表達方式。
總而言之,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長期的堅持,還有可能會面臨一定的教學瓶頸,但是小學語文教師不可氣餒,而應堅持實事求是、對癥下藥,準確分析影響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根本因素,制定相應的寫作指導策略,有序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黃素娥.文字源于對生活的品味: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優化途徑探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7):49-51.
[2]姜麗艷.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8(2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