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吉霞
摘 要:生活化教育理念是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教學研究的重點課題。在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可以使數學知識變得更加淺顯易懂,教師如果將數學與生活中的問題結合起來,那么就能改變以往枯燥的數學課堂。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情景之下,就會對數學知識理解得更加深刻,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將數學知識遷移到生活中,實現數學教學在生活中的運用。以小學數學教學為切入點,分析生活化教學的含義,并從教學導入、教學方法設計、課堂互動交流以及教學評價的角度分析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設計;實施策略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逐漸受到重視。學生在學習數學這門課時,常常會感覺到茫然,不知道學習數學的核心是什么,再加上數學這門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難度,使得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始終難以達到理想的學習目標。但是,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依然有一些教師局限于知識傳授,忽視生活在學生探究數學知識中的價值。針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中,教師應打破課堂與生活的界限,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在生活情境的熏陶中更好地體驗、理解數學的價值。
一、基于生活理念,做好教學導入
教學導入環節是引導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的關鍵環節。小學生心智發展尚不成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師應根據生活化理念,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建立生活與數學的聯系,進而吸引學生關注,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思考生活、探究數學。教師運用生活化教學的切入點就是教材,教師在教學時應靈活運用教材中的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能夠發掘數學問題,感受數學的廣泛運用以及學習的趣味性。目前的數學教材比較單調,無法滿足學生在生活中探索數學的條件。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教學導入工作,為學生展開數學分析提供一個良好的條件。例如在一年級“認識鐘表”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鼓勵學生說出生活中常見的鐘表類型,并利用圖片出示各種鐘表,有鐘表、手表、電子鐘、電子表等。這樣的生活化導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與實際生活聯系的現代化鐘表,為學生認識鐘表、認識時間做好情感鋪墊。
二、基于生活理念,設計教學方法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也包含著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回歸生活,從生活中提煉易于學生接受的方法,引導學生在生活基礎上思考數學的應用,提升學生的生活能力。例如生活中的知識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呈現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指導中可以根據生活背景,設計情境教學方法。在三年級“統計”相關知識的教學設計中,教師結合生活中捐贈這一行為,提供數據,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對捐贈物進行分類統計,并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描述。這樣的教學設計更加自然,更利于學生從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思考。
三、基于生活理念,引導學生交流
溝通交流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人實現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小學數學教學指導中,教師應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主動交流,在師生、生生的互動對話中交流知識經驗與思想情感。良好的溝通基礎是小學數學教育達到教學目標的必要條件,在教學中教師基于生活理念,應當與學生一起交流生活中所蘊含的數學問題,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擴展。例如在“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通過知識講解后,為學生出示生活案例,要求學生分組合作,通過測量身高的方式,討論小數的表示以及在長度單位轉化過程中小數的含義。在這樣的互動討論中,學生以生活化的思路進行數學交流,并集思廣益,不僅提升了數學學習效果,而且培養了樂于合作的態度。
四、基于生活理念,做好教學評價
生活化教學策略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教學評價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基于生活化理念的要求,對學生設計客觀、全面的評價模式,例如生活中學生是千差萬別的,教師在數學學習中應關注學生的差異化發展,設計層次化的評價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長的空間;生活需要個體的參與,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啟發學生自評、互評,進而在相互交流中實現自我發展。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小學數學與生活的深層次結合,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創新理念。在教學指導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讓數學教學回歸生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實現數學知識的拓展與應用,進而提升學生的生活能力。
參考文獻:
[1]秦紅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基本策略[J].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3):245.
[2]徐遠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生活化實施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