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燕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十分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因此,在教育中教師需要從創設良好互動情境出發,在展現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則要以指導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進行知識探究,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認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策略;研究
師生互動作為一種高效的教育形式,對學生學習知識與運用知識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從展現師生有效互動出發,結合當前教育發展形勢,對傳統教育方法進行創新,轉變學生學習態度,發揮有效互動作用。
一、落實以學生為本課堂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在研究中發現,雖然已經提出了師生互動的重要性,但在實際中卻表現出師生互動效果不理想等問題。一些教師在互動中依然以自身為主體,并未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很容易出現數學課堂本末倒置等問題。教學知識的接受主體是學生,所以要從落實以學生為主體出發,確保所開展的教學活動是建立在以學生為中心、在掌握學生感受與想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通過營造師生互動課堂,在掌握學生具體情況的基礎上構建出適合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如在講述“負數”這一內容時,就要從正確讀寫正數與負數來進行教學,同時還要讓學生認識到0不屬于正數也不屬于負數。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學情感,在教學中要先組織學生針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并使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對負數的認知。然后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提出案例,并要求學生根據問題結合原理解決問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僅可以展現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也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1]。
二、引入問題教學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從數學特性出發,發揮互動教學作用,利用問題教學法來幫助學生理解與使用數學知識。通過為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在激發學生探索欲望的基礎上保持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完善數學知識體系。通過分析學生對問題的看法,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教師在設置教學問題時,要從控制好問題難度出發,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在保證語氣平緩的基礎上吸引學生的目光,積極參與到問題探究中去,提高師生互動效果。如在講述“噸的認識”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從教學內容出發,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質量單位噸,并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對噸的認識,鍛煉學生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在這一要求下,教師需要借助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噸。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以前,需要與學生一起回顧米、分米與厘米的概念,在復習完舊知識后,引入噸這一內容,并展示日常生活中噸的使用。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同時還可以借助問題來吸引學生,在師生互動問答中完善課堂交流模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2]。
三、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想要提高師生互動效果,就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利用合作學習來提高互動效果。為提高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效果,需要從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與個性特點等方面出發,堅持異質分組原則,在保證各成員明確自身職責的基礎上承擔不同的工作。在小組合作中還要鼓勵每一個學生發表意見,在匯報學習成果時進行補充與完善。在小組探討中教師要深入小組中鼓勵學生學習,找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在相互交流與合作中理解知識。從小組學習出發,制訂合作目標逐漸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個體之間進行互動,從而在學習與探究中理解知識點。
四、結合自身經歷參與互動
只有感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提升適應能力。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的親身經歷出發,掌握知識發展與發生過程,為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提供支持。如在學習“認識平行四邊形”這一內容時,可以先組織學生動手制作平行四邊形,讓學生使用不同的材料來制作。由于這一過程是學生親身經歷的,所以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隨后教師要向學生提出問題:說一說,你所制作的平行四邊形對邊有哪些特點?你是怎樣發現這一特點的?由于學生在操作中已經形成了感性認識,所以在思考這一問題時可以通過再次驗證的方法逐漸獲取理性認識。因此在小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的操作活動出發,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框架。在師生互動中不僅可以展現學生的認知層次,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主動了解平行四邊形知識[3]。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從師生有效互動出發,利用課堂開展有效互動,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點。教師也要及時引導學生,結合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以適合的方法進行師生互動,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劉正君.小學數學課堂師生有效互動策略的研究與體[J]. 贏未來,2017(11):141.
[2]郎玉英.小學數學課堂師生有效互動策略談[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5(2):4.
[3]王艷芳.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生成與互動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9(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