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本紅 高維偉
摘 要:計算不僅是數學學科的基礎技能,也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同時也是新課標規定的數學能力培養的重要內容。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直接關乎學生數學思維的構建、知識體系的建立等。如何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計算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這是一線教師應該著重研討并付諸實踐的。從小學教學現狀入手,分析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計算能力
計算能力是小學生數學素質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學生計算的時間和準確性能夠直接影響到其數學成績及做題效率。在目前數學教學過程中,題海戰術的方式似乎并沒有很好地解決學生計算速度和準確性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既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又限制了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應該突破傳統教學思維,真正在能力培養上下功夫,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
一、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低的原因
1.教師不愿動筆書寫計算過程
教師在傳授計算知識時,也會教授學生口算的過程。但口算不完全等同于筆算,尤其針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筆算往往更直接,更能夠發現在計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在糾錯或者改正的過程中能夠增強記憶,避免以后再出現同類的錯誤。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長時間使用口算過程,學生也會模仿老師的行為,在計算過程中更傾向于使用更加簡便、快捷的口算,而忽視了筆算的重要性,造成學生在計算甚至在學習過程中的懶惰性,采取投機的行為,后果較為嚴重。所以,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也不要尋求簡潔的方式,而影響學生后續的學習和發展。
2.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群體性學習的過程,其學習習慣、思維方式尚未建立或形成,往往是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傳輸,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思考的積極性,因此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很容易不經過認真的思考,沒有仔細閱讀題目的要求,對題目理解不到位,甚至在抄寫題目過程中直接將運算符號或運算數字謄寫錯誤。這些都是低年級學生容易發生的錯誤。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要注意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如如何審題、如何檢查、如何修正等,特別是對基礎相對薄弱、理解能力不足的學生,有著非常直觀的效果。
二、提高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
1.訓練形式多元化
在低年級段的教學過程中,往往由教師統一出題目,學生進行運算。這樣的教學過程往往會降低學生計算的積極性,學生懶于動腦思考答案,書寫計算過程,或者抄寫其他同學的答案。因此,教師在訓練學生教學能力時,可以針對學生提交作業的高頻錯誤之處進行重點的提問和講解,也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出題、相互解答,在溝通交流中了解不同學生所遇到的不同問題,讓學生加深對其他問題的重視程度,有利于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計算思維方式。同時,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除了筆算、口算之外,還可以利用心算、珠腦速算、視算等多元化方式進行計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充分鍛煉學生在遇到計算問題時的反應速度、正確率等,讓學生的計算能力有所提高。
2.教學設計分層化
低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數學,其知識構建能力、題目理解能力、課堂注意力等往往有較大的差距,這會導致學生在學習成績上出現一定的分差。如果統一設置相同的計算題目,對于接受能力差的學生來說題目較難,對于接受能力較好的學生來說過于簡單,無論是哪種,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對于計算題目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發揮。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上應根據學生的能力設置不同的題目,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以鞏固課堂內容為主,盡量將課堂所學的內容消化吸收,以此保證不耽誤后續課程的學習;針對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在掌握課堂計算內容以后,進行延展訓練,鞏固所學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對學生能力的掌握,也能讓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
3.計算情景多樣化
計算是一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因此在計算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生活場景融入其中,讓學生將生活與計算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計算知識。如學習加減運算的時候,傳統教學傳授學生1+1=2,學生雖然記住了這一計算結果,但是對這一結果沒有實際概念上的理解。那么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如從一名同學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鉛筆,再從另一名同學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鉛筆,這一過程就是1+1的過程,老師手里2支鉛筆就是等于2的結果。這樣將運算過程直觀化,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
綜上所述,計算能力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雖然是基礎性知識,但也不容忽視。教師應該秉承生本原則,對不同學生采用分層化的教學,這樣才能顧及班級的每一名學生,調動全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形成整體向上的課堂效果。
參考文獻:
[1]林君.低段數學計算錯題的成因與巧妙運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0).
[2]郭少凌.多樣化教學提高小學低段學生數學計算能力[J].華夏教師,2018(16).
[3]楊秀清.淺談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