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婉如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將“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列入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的總目標。那么,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是實現上述目標的有效途徑。基于此,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針對國學經典的融入策略展開論述,力求以語文教學的常規教學流程為契機,滲透國學經典,實現文化傳承。
關鍵詞:小學語文;國學經典;融入策略
在本文中,筆者從“融入國學文化”“講述國學故事”和“誦讀國學作品”三個維度,探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國學經典,傳承傳統文化。同時,希望以此為契機,使語文教學的內容更豐富、內涵更深厚,促進學生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歸根溯源,融入國學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民族語言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遇到一些有探究價值和挖掘意義的教學內容,教師不妨帶著學生一起追根溯源,探索語言文化的起源與發展,并在此過程中,融入國學文化,滲透國學經典。
例如,在識字教學中,在學“初”字的時候,學生經常將“衣補旁”誤寫成“示補旁”。為了避免學生再次出現這樣的錯誤,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初”字的文化起源——“初”字最開始的意思,指的是“用剪刀剪裁衣服的起始”,指的是剪裁衣服中的“第一剪”。后來,逐漸衍生出“開始、開端”的意思。在了解了“初”字最開始的文化內涵之后,學生就能夠明白,“初”字是由“衣”和“刀”組合到一起的文字。這樣一來,學生就再也不會犯將“衣補旁”寫成“示補旁”的錯誤。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和驗證“初”字的文化起源,教師可以引入國學經典中的原文材料。比如,在《說文》中,對于“初”字的解釋是:“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在《廣雅》中,對于“初”字的闡述是:“初,舒也。”而此處的“舒”的注釋為:“展帛以就裁。”也就是說,此處的“舒”的意思是:“展開布料等待剪裁。”可見,在古文中,“初”字的意思都跟“剪裁”有關系,因此,必然是“衣補旁”。教師通過講述“初”字的文化起源并引入國學經典,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初”字的理解與記憶,而且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實現了基礎知識教學和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
二、旁征博引,講述國學故事
語文教學的內容,在廣度上可以無限延展,在深度上可以無限挖掘。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始終將眼界局限在教材之內,則會使教學變得乏味而膚淺。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妨圍繞教學目標旁征博引、縱橫古今,使學生的學習視野變得更加開闊,知識儲備變得更加豐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講述國學故事的方式,融入國學經典,傳承傳統文化。
例如,《矛和盾的集合》這篇文章告訴學生的道理是: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顯然,這是一種很高的智慧。然而,關于“矛”和“盾”之間的關系,可不是只有“集于一身”這一種,人類關于“矛”和“盾”的關系的思考,也不只這一種。于是,在講解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國學經典故事《矛與盾》,讓學生嘗試體會韓非子所說的“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當中蘊含的哲理,并通過課文與《矛與盾》的對比閱讀,展開關于“矛”和“盾”關系的富有深度和創意的新思考。這樣一來,教師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更實現了國學經典的滲透,使學生體會到古人的思想與智慧。
三、腳踏實地,誦讀國學作品
傳統文化的傳承,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國學經典的滲透,也需要做到持之以恒。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妨將誦讀國學作品作為一個固定的教學環節納入教學體系中。從而腳踏實地、日復一日地將國學經典與語文教學“捆綁”到一起。同時,教師還可以將誦讀國學作品的活動融入校園文化中,從而營造“人人誦國學,人人愛國學”的校園氛圍,并通過課內與課外的配合,實現國學經典在語文教學中“全方位”的滲透。
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開展“每天三分鐘”國學誦讀活動,根據學生的年級和能力,誦讀《百家姓》《弟子規》《對韻歌》《顏氏家訓》等國學作品;在課外,教師可以將國學誦讀活動與傳統節日文化結合起來,增加誦讀的趣味性。比如,在傳統節日重陽節來臨之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重陽主題古詩詞誦讀”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搜集關于“重陽”的古詩詞,并以古詩詞朗誦、古詩詞知識競答、古詩詞情景表演等多種方式參與活動,從而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實現國學經典在校園文化中的滲透。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將課內的“常規誦讀”與課外的“靈活誦讀”結合起來,使國學經典全面滲透到語文教學當中,實現了國學經典與語文教學的“無縫對接”與“深度融合”。
綜上所述,國學經典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語言知識、提升語言素養,還能夠幫助學生陶冶道德情操、了解傳統文化,在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融入國學文化”“講述國學故事”和“誦讀國學作品”等途徑,拓寬國學經典的滲透渠道、提高國學經典的滲透效率,實現國學經典與語文教學的融合,促進學生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玉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教育的意義與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8(29).
[2]張玲.誦讀傳統國學經典 提高學生文學素養: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誦讀國學經典的實施策略[J].明日,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