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高職院校的鋼琴專業教學也進行了如火如荼的改革,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然而,在高職院校不斷的擴招壓力下,鋼琴專業教學也在進行不斷的調整和完善,這也在無形中要求高職鋼琴專業分層教學機制改革落到實處。有鑒于此,本文將依托教學實踐,從微課應用及“翻轉課堂”模式構建的角度出發,探討“隔堂討論”教學法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模式對推進高職院校鋼琴專業分層教學機制改革的適用性和實用性,全面深化和改革高職院校鋼琴教學課堂,為鋼琴分層教學開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鋼琴專業;翻轉課堂;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6-0178-02
【本文著錄格式】孫靜.以“翻轉課堂”深化高職院校鋼琴專業分層教學探究[J].北方音樂,2020,03(06):178-179.
進入新世紀以來,鋼琴專業隨著高職院校連年擴招的快速進程,其招生規模也呈現出了逐年擴大的顯著趨勢,這也使得來源變得越來越復雜。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鋼琴專業學科建設和鋼琴專業教學實施也就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在客觀上催生了本專業分層教學機制改革的內在需求。鑒于此,本文在分析高職鋼琴專業開展分層教學內在必然性的基礎上,從“翻轉課堂”構建的角度來論述推進本專業分層教學機制改革的路徑,以加強高職院校鋼琴專業教學的有效性和人才培養的扎實性。
一、高職院校鋼琴專業開展分層教學的內在必然性
連年擴招在客觀上導致高職鋼琴專業學生音樂基礎素養以及學習、接受能力不平衡的問題益發凸顯出來,面對這樣的問題,也就要求鋼琴教師做出全面的應對。筆者在教學中發現,除少數學生在入學前參與過鋼琴演奏的系統學習,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之外,大部分學生接觸鋼琴這件樂器較短,基礎知識和演奏技能不是非常扎實,甚至許多學生處于不會讀五線譜的“零基礎”狀態。顯然,這種差異較大的基礎狀況,必然導致學生在鋼琴演奏學習中的接受能力也會呈現較大的不均衡性。如果高職院校為了單純適應擴招形勢,而采取鋼琴集體課教學形式,則勢必會造成學優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消”的窘境。如果采取傳統的一對一個別指導教學方式,則又難以適應擴招后龐大的學生規模,造成師資很大的教學壓力。這樣,在高職院校鋼琴專業教學采取集體課組織模式的基礎上開展循序漸進的分層教學,就成為了高職院校鋼琴專業教學轉型的必由之路。
所謂分層教學,是根據高職院校鋼琴專業學生鋼琴演奏基礎和學習能力的不同,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組別,有序地進行“因材施教”的一種教學組織方法。目前,通行的分層教學有“走班制”和“隱性分層”這兩種形式。走班制即把高職院校鋼琴專業學生更具鋼琴演奏基礎、音樂知識基礎和演奏技能學習能力相近的學生劃分為同一組別,這樣就會形成鋼琴專業水平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再根據不同組別,安排學生在不同教室內進行分別授課,這也就形成了鋼琴分層教學的組織方式。然而,走班制雖然能將不同層別的學生劃分得更為清楚,但不足的一點是很容易造成學困生的自卑心理,操作不當也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走班制的分層教學,組織流程也較為復雜,在實際開展中也存在著諸多的局限。
隱性分層則是在保持所有學生同班、同室授課的前提下,教師針對不同層級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來講解、示范不同的演奏技法。在具體的分層教學實踐中,鋼琴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專業能力、學習能力及接受能力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并進行由淺入深的專業培養,從而不露痕跡地實現了鋼琴分層教學的實施。然而,隱性分層教學由于其隱秘的實施在開展過程中的難度較大,無疑對鋼琴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提出了相當高的挑戰,容易造成鋼琴教師的教學負擔,疲于應對教學開展,因而,隱性分層教學在鋼琴教學實踐中的質量和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翻轉課堂”模式對于高職鋼琴分層教學的適用性探究
伴隨著高職鋼琴專業擴招的歷程,一種新型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微課逐步得到了普及應用,從而為高職鋼琴專業的分層教學提供了“翻轉課堂”這一全新的解決方案,使學生的鋼琴學習效率大為提高。所謂“翻轉課堂”的開展實踐,就是在微課支持下展開的。簡而言之,就是將鋼琴傳統課堂教學與課后指導點撥這兩個教學流程及其教學內容進行反轉、對調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翻轉課堂”內在的構成為:鋼琴教師錄制鋼琴演奏微課,并通過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將鋼琴微課推送給學生,學生接收到微課視頻之后,即按照其中所展示的鋼琴內容、演奏技法和語音講解,在課前展開自主性的預習訓練。而到了鋼琴課堂教學實施階段,鋼琴教師則通過回課的方式來檢驗學生課前自主預習所達成的效果,同時掌握學生在學習演奏技法方面所存在的薄弱環節、誤區以及存在的困惑。而后,對于大多數學生都存在的技法掌握誤區,教師則采取集體課的模式予以糾正;對于一部分學生在掌握鋼琴演奏技法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則可將這部分學生劃分為臨時的學習小組,采取小組課的形式予以集中講解和指導;而對于個別學生存在的技法掌握薄弱環節,則采取一對一個別課的方式予以針對性的點撥。這樣,在微課自主預習的支持下,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師就得以在靈活搭配運用集體課、小組課、個別課這三類鋼琴觀教學組織模式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順理成章地實現對于不同程度學生“因材施教”的分層、分類指導,從而非常自然地達成分層教學之目標。
當然,目前“翻轉課堂”模式在高職鋼琴專業教學中的應用還存在成功率較低等一些局限性。鑒于此,筆者在鋼琴教學實踐中除采取典型的微課推送和“翻轉課堂”模式之外,還有機地融入了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對分課堂”模式中“隔堂討論”的成功經驗。所謂“隔堂討論”,就是由教師在本節課的教學流程中設置一個專門環節,來組織學生討論上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在課余時間就有了充裕的自主訓練時間,在微課視頻的指導下,通過自主演奏練習而將課上所學技法內化為自身的演奏技巧,并在此過程中感受到自己在掌握演奏技法方面的薄弱及困惑之處。于是,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來參與下一節課的協作討論。在課堂討論環節,學困生提出掌握演奏技法方面的問題和困惑,學優生則根據自己的學習心得予以解疑釋惑,從而在不同層級學生中間達成“學優扶學困、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態勢,有效地縮小、彌合本專業學生音樂基礎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距。經過實踐檢驗,筆者發現,引入“隔堂討論”機制不僅有助于構建生態化的高職鋼琴專業教學機制,而且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翻轉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率,可以說也是當前強化本專業分層教學機制改革的可行手段。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可見,進入新世紀以來,高職院校連年擴招的形勢催生了鋼琴專業分層教學的內在需求,也在鋼琴專業學生培養和教學改革中收獲頗豐。而微課資源在高職院校鋼琴專業學生的鋼琴教學中的普及運用,及在此基礎上建構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又為實現高職鋼琴分層教學提供了可行的路徑和有效的方法。而引入“隔堂討論”創新教學機制,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彌合鋼琴專業各層級學生之間的能力差距,保障“翻轉課堂”模式下實現鋼琴分層教學的成功率和有效性。因此,筆者也積極地倡議更多高職院校在鋼琴教學中嘗試引入“隔堂討論”支持的“翻轉課堂”模式,科學穩妥地推進信息化背景下鋼琴專業分層教學機制改革的進程,打造更為特色化的鋼琴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黃少林.分層次教學模式在高職高專鋼琴教學中的實施策略研究[J].黃河之聲,2019(17).
[2]王璐.分層教學法在高職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9(16).
[3]馬曉鷗.高校鋼琴教育實踐中“分層教學”模式應用[J].戲劇之家,2019(34):182.
[4]解玲玲,張紅娟.“有教無類”與“有教有類”——鋼琴基礎分層教學研究(二)[J].教育現代化,2019,6(30):196-197,210.
作者簡介:孫靜(1985—),女,山西藝術職業學院三級演奏員,研究方向: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