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金麗
【摘? 要】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推進,對于基礎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看重,小學是學生思維發展的最初階段,這個階段對于學生思維能力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重大的影響。在小學教學中,除了語文數學英語等基礎性學科的教學,我們也要更加注重學生在科學課堂上的學習。科學課程的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發現很多奇怪的現象,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以學生未來的發展為教育目標。
【關鍵詞】以生為本;小學科學教學;高效策略
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強調以生為本的概念。所謂以生為本其實就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和需求,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狀況,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合理解決策略。以生為本,可以幫助我們構建一個使學生更感興趣的教學平臺,鼓勵學生認真學習。以生為本的順序,從學生角度出發設計課堂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用很少的時間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本文就此展開詳細討論。
一、當前小學科學教學課堂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學生缺乏認真的學習態度
在很多小學生看來,科學課并不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他們會格外重視語文數學課程的學習,忽視科學學習的重要性。在科學教學課堂上,學生走神、聊天、做其他作業的情況屢見不鮮。在當今這個以應試教育為主的大環境里,很多教師關注的也是升學率,對學生在科學課上出現的這種情況持有一種放縱的態度,甚至有時還會專門把科學課程的教學時間留出來讓學生進行其他科目的學習。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老套,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自主性
在我們比較傳統的對于教學的認知中,教師是課堂的知識傳授者和課堂領導者,學生把教師看作是權威,沒有教師的運行,不敢隨便說法,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小學生的課程負擔任務比較重,需要教學的任務又有很多,很多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想學習的效率,會拒絕在課堂上過多互動。他們會認為,學生的年齡還太小,讓他們進行表達,很大程度上無法得出正確答案,反而是對時間的一種浪費。
(三)理論和實踐的脫離
對于小學科學的教學而言,每一個科學結論的得出都是基于大量的科學實驗上的,而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他們所處的年齡段對于科學實踐要遠遠比對待科學原理更感興趣。但是在很多教師進行教學時,由于自己教學安排得不足或者是教學資源的缺乏,小學生很少有去接觸科學實驗的機會,難以向他人提供信息進行更高強度的交流。
二、如何以學生為本,促進高效小學科學課堂的構建
(一)調整教學理念,切實形成學生主體
所謂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也是教師和學生的統一。一個高效的課堂,學生的積極參與是必不可少的。教師不能拘泥于傳統的教學理念中,不懂得與時俱進,一味利用自己的一貫做法來進行教學,沒有考慮到學生本身的接受程度。想要更好地以生為本,構建一個高效的小學科學教育課堂,教師自身必須要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工作狀態。
同時,教師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的體現,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課堂中。同時,以生為本,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力度,不僅可以把學生的主體地位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而且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參與得到一些反饋,知道學生在哪些方面的接受能力比較強。教師和學生之間共同交流,教師合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促進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
例如:在教學《玩具里的科學》一課時,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一般會根據書本來解釋書本上所提及的一些玩具,然后就這些玩具運轉的科學原理進行教學討論。在當今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一樣最喜歡并且包含有一定科學原理的玩具,帶到課堂上,向大家分享展示自己的玩具,并就玩具運行的原理和其他同學一起進行討論,然后由教師做總結。學生在闡述自己所認為的玩具運行原理時,要能夠清楚地說出自己進行原理推斷的原因,和同學一起討論。
以上案例中,教師沒有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把課堂的時間和主動權更多地交到了學生手中,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內容的展開,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提高,而且由于每個學生帶來的玩具都是自己喜歡的,這也避免了學生由于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而在課堂上走神現象的發生。
(二)對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
班級里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不同,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力也有所不同,面對這種現象,教師要避免一味地求同,要保持每個學生獨特的地方。學生的獨特性可以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然而,學生這種獨特性會使整個教學課堂無法形成統一的上課節奏,學生的認知水平參差不齊,所適合的教學內容也是十分不同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對于理解能力稍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把教學重點放在能力的提高和知識的拓展延伸上,對于理解能力較差、學科知識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把教學重點主要放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但是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這里所說的差異化教學并不是指以不同的、有區別的眼光看待學生,而是指根據學生個體的不同,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
例如:在學習《用太陽計時》一課時,這一內容所涉及的知識比較廣泛,對于一些學生來說,想要完全接受掌握知識并加以運用就略顯困難。此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反饋,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對于那些反饋出來學習效果比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好好學習知識,并能夠利用知識進行一些實踐,比如一些計時工具的制造,而對于那些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的,教師要求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在應用方面的要求可以放寬一些。
通過上述案例,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教師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方式,既可以讓每個學生在自己能夠接受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學習,同時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注重科學實驗,激發學生好奇心
小學科學中的一些知識大多都是比較抽象的,就小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而言,很難達到理解的高度,在面對這些理論知識時,學生很容易就會覺得枯燥、無聊。
從知識的抽象性來看,科學實驗既是理論知識的來源,又是理論知識的實踐化。學生通過科學實驗,可以對科學理論的得出過程了解得更為全面,對整個科學原理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同時,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好奇心還是比較強烈的,他們對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科學實驗的舉辦,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整個實驗的過程,體會其中遇到的一些困難以及解決困難之后的喜悅。通過科學實驗,拓展學生知識面。
例如:在學習《怎樣加快溶解》一課時,這個實驗整體的危險系數不高,可操作性也比較強,教師讓學生進入實驗室,通過自己的實驗來探究并驗證加快溶解的方法。學生可以根據書本上給出的方法,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實驗探究,感受實驗的快樂。
在以上案例中,一方面教師讓學生感受到了科學學習的快樂所在,另一方面,教師解決了理論知識過于抽象、不易理解的問題。同時,實驗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將理論和實踐進行融合,認識到科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科學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門比較重要的學科,科學知識的學習可以更好地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本,努力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張啟明.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7).
[2]劉海龍.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魅力中國,2016(18).
[3]劉立新.把握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的切入點[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12).
[4]李念.基于生本課堂李念下小學科學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