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翌軍


摘? 要:本文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通過“智慧”體育課與傳統體育課的對比,探索中學體育“智慧課堂”的新形式,以期為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中學體育;智慧課堂;新探索
我們正處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5G、智慧……的時代,教育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啟動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戰略決策,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開啟了新的征程,教育信息化隨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智慧教育作為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奮進之筆”,成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體育教育信息化也開始受到學校的關注,體育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能夠創新體育教學方式,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進而培養出更優秀的社會人才[1]。在此背景下,如何構建體育“智慧課堂”,值得思考。智慧課堂是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運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和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的,支持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應用的智育高效的課堂[2]。它基于信息技術視角進行研究,通過新時期的信息技術打造具有智慧的教學環境,打造智能化、高效化的課堂體系[3]。如今隨著各種教學輔助平臺的應運而生以及各類智慧學校的打造,智慧課堂越來越普及,但由于體育課的特性以及場地等限制,還是以傳統課堂教學為主,筆者嘗試通過體育“智慧課堂”的教學實踐,探索這一新教學形式的可操作性及教學效果。
一、體育“智慧課堂”的教學思路
筆者選取排球正面下手發球為體育“智慧課堂”的教學內容,共四課時。教學思路為課前搜集、整理、剪切、制作課堂所需的教學視頻并導入平板電腦;課中教師隨身攜帶平板電腦,適時展示視頻素材,讓學生依據需要隨時隨地無死角觀察技術動作,提升教師講解與示范的效果,讓學生更易理解。有重點地拍攝學生練習視頻,讓他們能夠更直觀地看到自己的問題,提高教學效率;課后延伸課堂,一方面利用班級小管家等教學輔助平臺上傳學生上課時的練習視頻并有針對性地點評,另一方面要求學生上傳課下的練習視頻供大家學習、討論、評價等,增強互動性。
二、體育“智慧課堂”的教學過程
筆者以排球正面下手發球教學內容為例,共四課時,對體育“智慧課堂”進行教學過程設計,具體見表1至表4。
課程結束后筆者組織了教學評價考核:在標準的排球場地中進行下手發球,每人發10球,要求過網并在界內。成功發8球及以上為優秀;6~7球為良好;4~5球為及格;3球以下為不及格。
從考核結果看,優良率為45%,及格率為86%,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此外,筆者也利用問卷星對學生做了滿意度測評,有94%的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課堂形式,6%的學生較喜歡,他們認為這樣的課堂很酷,有較強的吸引力、自主性、互動性,學生很期待同學與老師的線上點評,收獲幾個贊、獲得幾顆小紅花、練習視頻被分享了幾次,都是他們的關注點。筆者也直觀地感受到與傳統體育課堂相比,體育“智慧課堂”的互聯網思維更加符合新時代學生的身心特點,更易引起他們的共鳴。
三、實踐思考
(1)體育“智慧課堂”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是課堂得到了有效的延伸,提升了教學效率,豐富了教學手段。課前搜集視頻,課上展示與拍攝視頻,課后師生可以利用釘釘、班級小管家等平臺上傳視頻,并線上點評、點贊、討論、分享,互動性強。二是符合新時代學生的身心特點,體育教學與互聯網思維相結合,更能獲得處在“互聯網+”時代的學生的認同感,從而能夠充分發揮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培養創新性思維。三是諸如球類、跳躍類等技術性較強的課程,體育“智慧課堂”可以讓學生更易理解技術要領,更便于觀察動作,特別是一些技術關鍵點和易錯點,想看就看,沒有觀察死角,既提升了體育教師講解與示范的效果,又增強了學生練習的針對性。
(2)體育“智慧課堂”并非適用所有的教學內容,諸如跑類、身體素質類、體能類等還是需要踏踏實實的身體實踐。體育教師要善用“智慧課堂”,做到技能、體能、運用三維度相結合,“智慧”和實踐相協調,提升體育課堂效果。
(3)體育“智慧課堂”不是智能設備展示課堂,而是利用它們,解放體育教師的思想,進行教學方法和形式的創新,讓體育課堂的內涵更具智慧,更加適應新時代的學生。和傳統體育課堂相比,不分孰輕孰重,不可本末倒置,再智慧的體育課堂也離不開身體實踐。
(4)新時代的體育教師要具備一定的“互聯網思維”,創新水平和“智慧課堂”的基本操作能力,比如搜集、拍攝、編輯、制作視頻與課件,資源歸類,資源共享,熟練操作智能教學設備以及智慧課堂相關的平臺等,做復合型體育教師。
參考文獻:
[1]劉正平,曹展.探究推進體育教育信息化的若干思考[J].山東社會科學,2016:640-642.
[2]孫曙輝,劉邦奇,李新義.大數據時代智慧課堂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7):112-114.
[3]茹意.“互聯網+教育”與智慧課堂的構建因素[J].文教資料,2019(9):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