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眉

摘 要:阿根廷是世界水產品主要出口國之一,其漁業資源產量大、品種豐富,但漁業發展水平有限,出口多以未加工或初加工產品為主,水產養殖和加工技術水平有限。分析阿根廷水產品出口情況,討論中阿兩國水產品貿易情況、漁業合作方式和漁業產業結構的互補性。研究發現阿根廷漁業發展存在經濟政策不穩定、水產品養殖和加工水平有限等問題不利于中阿漁業的深入合作。最后,提出中阿兩國應從政府層面著手,推動兩國企業深入合作,加大在水產養殖和再加工方面合作,提高漁業合作本土化程度,從而促進中阿兩國漁業合作的發展。
關鍵詞:水產品;漁業合作;養殖技術;國際合作
阿根廷海域幅員遼闊,漁業資源品質高、種類多,是全球主要的魷魚產地之一。雖然漁業資源豐富,但阿根廷漁業以捕撈為主,未加工和初加工水產品占其出口比重超過98%,由于國內水產品養殖業和加工業水平有限,阿根廷只能通過加大捕撈量來推動水產品出口規模的增長。2019年1月到6月,阿根廷漁業捕撈量達412730噸,同比增長33475噸。在此情況下,阿根廷積極開展漁業國際合作,以推動漁業深入發展。阿根廷和中國遠洋漁業合作歷史悠久,對中國水產品出口規模逐年增長,而中國遠洋捕撈、水產養殖和加工技術輸出也成為中阿漁業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力促進兩國漁業合作優勢的互補和全面發展。
一、中國和阿根廷漁業合作發展現狀
(一)中國和阿根廷漁產品貿易
2015年-2019前半年期間,阿根廷漁產品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呈先升后降發展趨勢。阿根廷漁產品出口數量由2015年的459987噸增至2018的475740噸,出口金額由146676萬美元增至197878萬美元。出口收益的增長同中國和歐洲旺盛市場的需求有直接關系。2018年,西班牙進口阿根廷漁產品達89765噸,進口總額為4.84億美元,位居阿根廷漁產品出口國家首位;中國進口數量為102299噸,進口總額達4.75億美元,位居第二。
2019年前6個月,除鱈魚、魚排出口量略有增加以外,阿根廷所有漁產品均有所下降,上半年漁業出口歐洲數量為240577噸,出口總額為8.81億美元,這顯示出不僅其出口數量有所下降,且其出口額低于其實際價值,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同比分別減少4.2%和10.2%。從出口市場來看,阿根廷對中國出口漁產品2.06億美元,位居出口國家首位,而西班牙以1.277億美元位居其次。
(二)中國和阿根廷漁產品貿易結構
近些年來,中國水產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歐美日韓市場,占出口總量的75%以上。 阿根廷漁產品種類眾多,適應于不同國家市場的需求,但其國內水產品需求量較少,僅2%左右的水產品捕撈量用于國內銷售,且水產品進口市場規模不大,主要從厄瓜多爾等周邊國家進口。由表1統計數據可見,2015-2018年,阿根廷年捕撈漁產品數量成穩步增長態勢,其中魚類產品數量占比超過45%,位居各類漁產品首位,甲殼類產品位居其次,整體占比呈先增后降趨勢。2019年前半年,阿根廷漁業總出口量有所增長,這主要是受無須鱈和長尾鱈等魚類產品捕獲量增加的影響,其出口數量分別達到169662噸和24885噸,比上年分別增長47%和58.5%。
在中國進口阿根廷漁產品結構中,阿根廷紅蝦占據重要地位,總體占中國紅蝦進口量的95%以上。2015-2019年上半年以來,阿根廷紅蝦捕撈量屢創新高,其出口增速雖逐漸放緩,但整體呈增長態勢,這得益于國際價格上浮和中國水產品市場的大量需求。2018年,阿根廷捕撈紅蝦24.85萬噸,比上年增加5245噸,出口總量達185440噸,出口總額達13億美元,2018年,中國進口阿根廷紅蝦數量達47148噸,比上年增加38.5%,占阿根廷紅蝦出口總量的25.42%;出口總額達3.3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1.7%,占阿根廷紅蝦出口總額的25.85%。
(三)中國和阿根廷漁業合作
1.中阿漁業合作方式。為確保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阿根廷對魷魚、紅蝦等漁業資源采取配額管理政策。相對于公海漁業生產,阿根廷專屬經濟區產量優勢明顯,許多國家遠洋漁船相繼來到阿根廷漁場作業。由于受到阿根廷入漁許可限制,中國漁企常通過境外收購的方式來獲得入漁許可和國際捕撈配額,已獲得對阿根廷漁業資源的長期穩定的開發權利。例如,通過股權并購方式,上海水產集團收購當地Alta mare漁業公司,取得其4艘作業漁輪和捕撈許可證。
2.中阿兩國漁業產業結構互補。但隨著中國近海漁業資源的逐漸枯竭,國內水產品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供應不足問題日益突出。相對而言,阿根廷有著豐富且高質量的漁業資源,但其資源開放和利用程度有限,漁業產業結構尚處于初級的資源型,而漁業產值的國民經濟占比有限。2016年,中阿兩國就漁業雙邊合作展開多次會談,就加強雙邊漁業合作取得顯著成效。中方將加大對阿根廷漁業技術的培訓支持,為其國際捕撈船提供衛星定位系統,加大對阿根廷水產養殖業的投資;阿根挺將降低中方漁船入漁門檻,增加對中方漁船捕撈許可證的發放數量,簡化入漁許可證的審批程序,以促進中阿雙邊漁業貿易渠道的暢通。
二、中阿國際漁業合作面臨的困境
(一)阿根廷政策不穩定
由于國內相關政策和法律的不健全,阿根廷漁業發展較為緩慢。2019年上半年,阿根廷漁業捕撈量達412730噸,比上年增長33475噸,但魷魚和蝦的捕撈量卻分別下降12.9%和8.6%,漁業出口額同比下降2.9%。以魷魚捕撈為例,2019年,由于阿根廷政府將整體捕撈季向前推移,許多魷魚還沒能成長到合適的尺寸就被捕撈,從而造成阿根廷魷魚的規格普遍較小。另外,出口關稅政策也給阿根廷漁業出口造成重大影響。2018年以來,由于受美元強勢周期等諸多因素影響,阿根廷經濟陷入經濟危機之中,其貨幣連續暴跌,瀕臨崩潰。在此情況下,阿根廷政府大幅度提高基準利率和頻繁加息,并對所有出口產品額外征收12%的附加稅。其中,對海產品的出口加征7%以上的關稅,這嚴重損害了其漁業產業的發展,也造成中國進口紅蝦成本的增加,使阿根廷紅蝦在中國市場的供應或將再次縮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