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也逐漸趨于完善,教師們在教學上的形式也在慢慢發生著變化,改善了以往以基礎知識為重點的教學方式,并開始將重心向學生能力的培養方面傾斜,好讓學生能夠綜合全面的發展。其中數學作為我國的基礎學科,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數學知識的積累,數學方法的掌握、運用和內化的過程,同時也是數學思維品質不斷培養強化的過程。因此,教師們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一定要注意讓核心素養滲透到學習中,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規律、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在無聲無息的引導學生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習慣。接下來本文將以小學數學為例,詳細的對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進行闡述,并對其培育路徑進行分析,希望能為之后的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育路徑
所謂核心素養大致是說學生在學習后,應該掌握可以應對社會發展需求的能力和品質,并且這些能力和品質可以適應于終身的發展。由此之后中小學課程也將“學科素養”納入教學中,學科素養的出現有效的將個人、社會以及國家對于學生的要求做了有效整合,豐富和深化了素質教育的內容。其中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在不斷的深入研究后正式的在教學中實施,成為教育工作中難以分割的一部分,并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對學生認知的形成和價值觀等的引導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體現著它的價值。
一、 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
要了解小學數學學科素養,我們就得先了解什么是學科素養,而所謂的學科素養,主要體現在學生面對某一學科的教育時,要以這一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學習為基礎,并在學習中整合感情、價值觀等,進一步養成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價值觀念、品質和關鍵性能力,并且價值觀念、品質和關鍵性能力可以適應自身與社會的終生發展,可以滿足特定現實的需求。因此,可以看出學科素養它不僅僅是對于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它不但有以往教育中的知識和技能教學,還有著價值觀、情感等方面的教學。總體來說,學科素養就是學生在學習了某一學科之后,養成了具有這一學科特點的關鍵性成就。
而所謂小學數學學科素養是數學這一學科所有課程目標的集中體現,它包含了具有基本數學特性的價值觀念、思維品質、情感態度以及數學能力等,需要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一步一步的養成,不能一蹴而就。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囊括了數學抽象、數學建模、數學運算、邏輯推理、直觀想象、數據分析這六點,它們之間既是獨立的個體,同時也互相聯系生成統一有機的整體。
(一)數學抽象
所謂數學抽象指的是通過抽象化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來獲得研究對象的素養,囊括了數學概念、數學概念之間的關系以及事物背后抽象的規律和結構,并將其表述成數學語言。數學抽象作為數學學科的思想基礎,對于人們理性思維的構成起著決定性作用,貫穿著數學學科的始終,所以需要學生從小開始一點一滴積累數學知識,并將具體的知識點轉化為抽象的數學經驗。
(二)邏輯推理
所謂邏輯推理指的是根據一些既定的事實以及命題,按照其合理規則一步步進行推測的素養,它主要包括特殊與一般之間的正向和反向的推理,常見的推理形式有對比、整合以及演繹。
(三)數學建模
所謂數學建模指的是將實際問題進行數學化,用帶有數學特征的語言表述問題,用帶有數學特征的方式構建可以解決問題的模型,這樣的一個數學化的過程就是數學建模,這個過程主要包含了問題的發現、提出、分析以及模型的建立,參數的確認、計算、求解,結果的檢驗、模型的改進,最后問題解決。
(四)直觀想象
所謂直觀想象說的是通過借助感知事物變化的空間想象力,利用空間中特殊的圖形形式去解決數學問題的素養,它建立在對空間的認知上,是事物形態的運動規律,通過圖形分析問題。
(五)數學運算
所謂數學運算指的是在已經清楚的知道運算對象的情況下,根據原有的運算規則將問題解決的素養。在進行數學運算時要在掌握了運算規則后經過對運算對象的理解,再通過探究選擇正確的運算方式按照規則程序進行運算得出結果。
(六)數據分析
所謂數據分析指的是在獲取了研究對象的數據之后,對數據進行梳理分析以及推斷的過程,并將通過這個過程得出研究對象知識的素養。這個過程需要經歷數據的搜集、梳理以及有用信息的提取,再通過構建模型分析并得出結論。
二、 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路徑
(一)構建教學目標,強化學科核心素養
說起教學目標,作為教師一定不會陌生,它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方法和過程,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作為教師在教學目標建構之前,首先應該對數學學科的教材進行深度的了解,熟悉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更具有條理性,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是根據教學內容的困難程度進行安排的,通過適度調節教學內容的順序,讓內容從易到難展開,這樣學生就可以循序漸進的進行學習。然后教師要加深對于學生的了解,不同的學生在智能上是存在差異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再與數學課程標準相結合,因材施教,為學生構建個性化教學目標。最后,為了讓學生盡可能的形成擴散型思維,教師可以在進行教學目標構建時,從多個角度讓學生去學習,而不是將其局限在一個知識點上,要懂得知識的延伸。例如,在進行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六課《觀察物體》的教學時,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踐情況出發,結合教材內容,提升教育質量。這個時候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數學基礎,圖形的變化以及數學運算都已經學過了,因此教師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讓學生去觀察物體的三視圖外,還可以結合數學運算,讓學生求出物體的個數。像是廚房有些盤子,給出盤子的俯視圖和主視圖,讓學生計算出盤子的數量。這樣通過問題改變,讓學生在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的同時也將本節課的知識做了一定的延伸,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能掌握解題的要領,并在潛移默化中強化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二)巧用現代教育技術,助力教學達到創新目的
由于數學所具有的抽象性,小學階段學生又是剛接觸思維一時間還難以轉換,因此在學習數學時就會變的很吃力,覺得數學難學,從而最后發展為害怕學習數學、厭惡學習數學。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一些常見的事物與數學相結合,讓學生教學變的更加生動形象且具有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將抽象的數學符號變的簡單易懂,從而幫助學生學習數學、學懂數學。例如,在進行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第七課《時、分、秒》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加確切的辨別每個時間點的位置,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動態的時針和分鐘,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直觀的看到它們是如何去標注時間的。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課堂教學變的更高效,同時還能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學到延伸的數學技能,加快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豐富教學內容,完善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內容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關系著教學結果最終的成敗。作為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數學知識本身就是抽象且乏味的,教師作為學生與教學內容的連接者,主導著整個課堂教學,教師應該承擔起這份責任,為學生設計合理有趣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培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打下基礎。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不能讓數學課堂變成無休無止的解題訓練,而是要多發揮自身的創新精神,給數學課堂多融入一些新鮮的內容,像是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經歷、體驗與數學教學相結合,這樣會讓數學教學變的有趣很多。具體實施起來就是,將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作為素材,引導學生在經歷這些事情的同時體驗其中的數學原理,讓數學教學變的貼近生活。這樣做不僅能讓學生提起對數學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運用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三課第二課時《數學與交通》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每天回家的路程解決這樣一個數學題,小明每天走著上學,已知他每分鐘走65米,他放學時18點回到家是19點,那么他們家離學校有多少米。其中回家的交通方式和時間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更改。如此,不僅學習到了數學課本上的知識,還體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方法,而且這樣的學習模式還不會像一般的家庭作業那般讓學生反感,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三、 結束語
總而言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之下,隨之而來的就是我國的教育事業也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社會對人才有了新的需求。為了順應時代發展教育改革在不斷推進,對于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不但要培養好學生們的數學學科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成為多元化人才。而為了實現這一教學要求,作為教師應該先從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進行了解,在充分了解了內容的情況下,再基于此為學生制定培育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并將這一策略落實到日常的數學教學中,本文所列舉的幾點還需要在后續的教學實踐中繼續探索,以求可以找到更有效可行的施行策略。
參考文獻:
[1]曹培英.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7,37(2):76-81.
[2]葉鴻琳.在“真實”的課堂中經歷“有效”的數學學習:例談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實施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7(1):82-83.
[3]周曉鳳.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徑[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11):56.
[4]王秀麗.用信息技術助推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299(23):109.
[5]鄭碧,石羨.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實踐的基本路徑[J].華夏教師,2018,94(10):41-42.
作者簡介:吳芳藝,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豐澤區見龍亭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