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體系中,美術教育同樣不容忽視,美術教育是培養未來更全面、均衡人才的重要學科。在傳統教學體系中,教育工作者往往忽視了美術教學的重要性,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忽視了學生對美術學科學習的需求;在教學中,往往也忽視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性,一味地奉行無差別教學的方式。本文針對初中美術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研究,力求能在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和提升課堂針對性方面有所收獲。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美術教學;分層研究
美術教育要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現階段核心素養教學要求下,在傳統的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基礎沒有很好的了解,不能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由此,美術教學分層勢在必行。而初三年級的學生在教學分層的方式下往往有較大的學習壓力和精神壓力,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關照。在學生被分班后,在不同層級的班級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確定不同的教學內容。
核心素養理念下的美術教學工作者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層教學的環境下,承擔著培養富有創新性的全面發展的人才的任務。現代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終極目標就是對學生審美觀進行培養,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讓學生能夠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建立自身健康的審美情趣,切實提高自身審美能力。以下主要圍繞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美術教學課堂之中的應用進行分析與探討:
一、進行課程設計分層,實現針對性引領
(一)明確總體目標
教學目標應該盡量覆蓋到每一位學生,培養其學科素養。所以,教師要在此目標上形成教學方法、設計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反饋和總結。一切都以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為宗旨,讓學生能養成審美、提高對生活美的感受能力和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因此,教師要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投入更多精力。
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應當注意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設計意識的提高,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貼合此要求。在學生的生活中挖掘教學素材,由此便可將學科知識很好地融入課堂,讓學生在思考生活的過程中加深印象,由此提高知識的應用性,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甚至創作的欲望。
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指導學生掌握美術中對比與和諧、多樣與統一、節奏與韻律和對稱與均衡等多種原理;了解材料及制作方法,在此基礎上形成創意性的設計和獨特的工藝制作。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表達創意靈感,中肯評價他人的設計和作品,培養學生欣賞的習慣。
(二)細化教學單元
在確定教學綱要后,細化教學目標。日常教學工作中,美術教師應當針對不同接受能力的班級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接受能力一般的班級應當先培訓基本的美術學習,了解如何入門這一學科;在接受能力中等的班級,可以越過入門基礎環節,開始實戰演練,選取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進行臨摹,再依靠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進行二次創作;在接受能力好的班級,在引導創作的過程中可以逐步增加難度,提高創作水平,鍛煉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
因此,更好地細化教學目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過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
(三)培養學科技能
美術在藝術體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對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性思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學必須貫穿始終,不可輕易忽視。盡管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也要始終將培養學生的學科技能作為關鍵目標。對于美術天賦或者有濃厚興趣的學生來說,在教學上應當更偏向專業性教學,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創作能力,以美術特長生的目標進行教學,對于這類學生應該進行更深層次的教學和技能培訓,激發其創作靈感。對于中等層級的學生來說,讓美術的根本概念先入為主,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們對于這門學科的認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事物形成的原理進行創作,對稱與和諧的理念進行設計,同時夯實美術基礎,向更高水平邁進。而對美術學習不太感興趣的學生來說,教師應當將培養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側重點,通過認識色彩、造型、比例等基本原理來逐步培養學習興趣,進行簡單的設計。
二、課堂教學分層,實現因材施教
(一)課堂提問環節
在備課時,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程度的學生來安排難度不一的課堂問題。課上提問先以接受程度中等的學生為主,對于接受程度高和接受慢一些的學生提問時要追求質量,不要追求數量。
課堂問題可以穿插于課堂每個環節之間,安排在課前導入、課中討論以及課后復習之間。在課堂的提問環節,可以從全體同學的角度出發,也可以從一小部分同學的角度出發,重點讓學生通過積極回答問題的形式參與課堂活動。盡量做到讓每一位同學都能通過課上的學習,發掘自己的天賦和潛能,這才是美術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課后作業布置環節
在布置課后作業時,同樣要注意學生不同的美術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通過不同難度的課后練習,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
除了常規的課后作業,也可以布置一些開拓學生視野的實踐性作業,這樣不僅可以增添課后實踐的樂趣,不同能力的學生,在課后也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內容進行課下練習,更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美術科目的興趣。這樣的作業形式不但不會給學生壓力,還可以充實課后生活。
結束語:
綜合以上分析,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需要美術教師不斷地改變教學方式方法,把美術教育的關鍵性普及給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始終秉承著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美術作品設計上大膽創新,鍛煉學生的美術天賦潛能,使學生成為綜合發展的人才。
美術教學的最終目的便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形成藝術鑒賞能力,進而感受到生活美,在美學上有所造詣,實現我國初中美術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騎.初中美術教學中“分段式分層作業”的實施策略和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8,06:175.
[2]黃樂慧.“讀懂學生”:初中美術“造型·表現”領域課堂作業輔導策略的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06:169-170.
[3]劉樓一.初探因材施教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9,02:164-165.
作者簡介:
魏繼東(1978),男,漢族,籍貫:安徽定遠人,教師/中學一級,大學本科,研究方向:中學美術教育,單位奉賢區肖塘中學,單位所在上海市,單位郵編: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