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摘要:因生源、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具有與一般同類學校不同的特點,其思政教育應充分考慮學生群體的多民族特性所帶來的多樣性、差異性特點及其影響。當前,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和內容較為薄弱,人才隊伍建設失衡,方式方法過于傳統,需要彌補短板,促進創新發展。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思政教育的全過程,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應利用網絡新媒體,提高思政宣傳教育時效性;利用學科優勢,創造符合主旋律的藝術作品;利用社會資源加強民族理論與政策宣傳。切實提高教育的質量效益。
關鍵詞: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思政教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20)05-0091-03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深刻變化,思政教育的內涵得到了發展,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因時而變、因勢利導、豐富內涵。但是,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思政教育發展存在現實性不足和瓶頸問題,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合理利用自身優勢,創新思政教育的發展模式,開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是當前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需要著重考慮的現實問題。新時代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就理論而言,豐富了高等職業院校思政教育的內涵,具有豐富的理論價值;就實踐而言,探索了高等職業院校思政教育的現實路徑,具有深刻的實踐價值。
“立德樹人”是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導思想,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以后,黨中央提出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豐富了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內涵。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存在少數民族學生數量多、生源廣、文化價值多樣的特點,以“五個認同”加強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價值引領,幫助他們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顯得尤為重要。當前,我國正處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凝聚人心和國力,整合社會以保障穩定和經濟發展,促進現代化進程,本身就具有重大的實踐價值。本文現就新時代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思政教育的發展問題向作一探討。
一、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與其他地區的同類院校相比,有著顯著的特點,因此,只有準確、全面地掌握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才能夠為其發展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
(一)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的特點
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受地理、環境、教育、歷史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形成了自身的鮮明特點。其生源大多來自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由于受成長環境以及經濟、文化等因素等影響,其思想價值觀念與其他地區的普通大學生存在一定的差異。少數大學生剛進入學校初期,由于“生活方式和習慣和普通學生有著很大的差異,并且不同民族的文化有所不同,可能會導致少數民族地區大學生難以融入周圍的學生群體,心理上會產生嚴重的不適應”。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對象、內容、過程、環境等因素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具有與非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不同的社會作用。
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不僅肩負著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人才,而且還肩負著“為少數民族地區輸送人才、維護國家統一及民族地區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與共同發展等重要責任”。因此,民族地區職業院校思政教育應充分考慮學生群體的多民族特性所帶來的多樣性、差異性特點及其影響,這是做好立德樹人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二)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
由于受地域環境、社會發展、學校定位等差異化因素的影響,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不足,涉及民族性因素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較為薄弱,“缺乏關系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穩定的全局觀”,以及對民族理論與政策缺乏關注,使得有關工作缺乏全面性,制約著思政教育工作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和內容較為薄弱。由于受學校的發展定位、辦學條件以及宗旨目標等因素限制,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思政教育的受重視程度較為有限,即使思政教育發展較好的職業院校其思政教育的內容也較為傳統,一些院校缺乏與時俱進的教學內容,無法將涉及民族性因素的內容貫徹落實到思政教育實踐當中,導致少數學生對一些涉及民族性因素問題較為敏感、認識不到位,甚至對學校的思政教育缺乏正確的認識。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的基礎和內容,不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祖國觀、歷史觀,不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失衡。人才隊伍建設是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必要條件,由于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的少數民族學生數量多、生源廣、文化價值多樣,需要懂得民族知識的專業思政人才進行對口教育,但是受發展條件等因素制約,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思政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存在失衡的現象,主要表現為思政專職教師數量不足、教師學歷結構不合理、理論素養不夠,且缺乏專業對口教師。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思政教育人才隊伍的發展,尚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過于傳統。民族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思政教育依然依托于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對于教師而言,限制了思政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不能有效地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于學生而言,由于相關課程的知識面過于狹窄,形式單調枯燥,不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當前信息化時代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思政教育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學生的思維價值觀念豐富多元,網絡成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陣地,傳統的課堂教育模式過于封閉、單一,阻礙了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