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立足數學核心素養視角,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充分把握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存在的問題,積極改革創新數學教學模式,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在教育改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如今已經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話題之一,而學者們對于核心素養的研究,一度演發了“核心素養熱”的局面。誠然,在教育領域,學生所要把握的,不僅僅是書本里的知識,不僅僅是考試,更重要的是要超越書本,提高綜合素養,方能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變化的需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對學生學習生涯乃至一生的學習和生活都產生重要的影響。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立足數學核心素養的視角,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數學的思想和方法,讓學生能夠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本文立足數學核心素養視角,探索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征、培養現狀及其培養對策。
一、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及特征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
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呈現跳躍式的發展。剛進入一年級的學生,無論是認知還是思維都呈現懵懂的狀態,而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的認知、思維、個性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至關重要。那么,何為數學核心素養?結合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針對數學核心素養的研究,我們可以將數學核心素養總結歸納為:數學的思維能力如推理、抽象、邏輯等,數學的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數據分析能力、應用實踐能力等。
(二)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特征
核心素養,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方向。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應當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認真分析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力特點等,因材施教,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筆者在教學中,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以及教育研究實踐,認為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應當具備以下特征:
首先,會數學觀察。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尚處于啟蒙階段,觀察是學生認知數學知識的最初形態,同時也是最高狀態。我們常說:數學是“觀察的科學”,即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應當立足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觀察世界。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會數學觀察”應當是主要特征之一,同時也是教師教學的目標之一。
其次,會數學思考。常言道: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思維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元素。小學生唯有懂得數學的思維和思考,方能取得好的數學學習效果。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數學思維主要體現為具體的、形象的思維,且正在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師要讓學生懂得數學思考,方能真正意義上地理解數學、把握數學知識,從而促使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
第三,會數學表達。數學表達,即學生要能夠用數學語言表達思想見解,表達思考的過程和結果。數學表達有書面表達和口語表達等形式??梢哉f:數學表達其實是學生用數學的思維表達自己的猜想、推理、運算、驗證以及觀察等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會數學表達是教師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第四,會數學實踐。常言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可以說是教師進行數學教育的終極目標。教師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主要體現為學生能夠用所學習的數學知識解答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數學問題,這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以及數學綜合素養的關鍵。同時,會數學實踐,還要求學生懂得數學的探索,能夠結合已知的數學經驗,探索未知的奧秘,這是促使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指標。
二、 小學數學培養核心素養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待提高
常言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其自身的綜合素養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想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必須充分把握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并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能力特點和認知特點等,因材施教,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而就實際的教學而言,部分小學數學專業素養有待提高,如教師并沒有認真地專研小學數學的課本、教參,僅僅是站在粗淺的角度認知數學知識,這種輕視的教學態度,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呈現隨意性強、邏輯性差的現象。同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對數學概念的把握不清,沒有真正把握數學教學的本質,導致數學課堂一度出現“照本宣科”的教學現象,不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二)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不濃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首先應當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然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認真地對待每一堂課,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要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教師對教學的改革創新重視不足,枯燥、單調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將數學學科歸為“無聊”的學科。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生本著應試的目標進行數學學習,其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可想而知。
(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欠缺
有學者認為:所謂數學教學,就是要“教會學生思考”,而數學教學的重點,則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唯有懂得積極的思維和思考,方能在思考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而筆者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發現:很多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欠缺,如惰性思維較為普遍,學生的思維機械等。首先,惰性思維,主要體現為學生遇到問題,不會積極主動地思考解決的辦法,而是習慣于等老師講,等家長指導,這種惰性思維的模式,是阻礙學生學習思維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其次,思維機械。思維機械,主要體現為學生思維不夠靈活,不能夠舉一反三,不能夠靈活應用數學概念、定律等。出現這樣的思維現狀,與學生“背”的學習模式息息相關。即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沒有深入領會相關的知識,而是采取“背”的方式完成對知識的學習。殊不知,數學不是一門“背多分”的學科,依靠背誦,難以實現好的數學學習效果。
(四)學生的探索、應用和實踐意識不強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培養學生探索的能力、學以致用的能力,是教師教學的基本目標。而在應試化的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習慣于接受,而不是探索和創造,從而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探索、應用和實踐的意識不強,影響了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對策
(一)強化學習,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在很多教師眼里,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比較簡單,這也是教師在教學中掉以輕心的主要原因。基于核心素養的視角,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在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應當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強化學習,提高專業素養。例如,教師要認真鉆研小學數學教材,用好教材。小學數學教師在備課或者是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認真研讀教材,把握不同階段學生需要理解和把握的知識點,需要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需要把握的學習能力等,這樣方能達到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此外,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還應當學習數學史、數學思想方法等,改變過去傳授式、僵化的數學教學模式,改變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的技能訓練模式,突破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束縛,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創新。
(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首先,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數學教師在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過程中,可以巧妙地借助現代教育手段的應用,如整合信息技術手段,優化數學教學,是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多媒體輔助手段、微課等教學手段的應用,能夠有效地將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法的應用,通過一些數學游戲的融入,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其次,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良好的習慣可以讓人受益終身。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如課前認真預習、課堂認真聽課的習慣。筆者在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過程中,通過布置“前置性”作業的方式,促使學生良好預習習慣的養成。而在課堂中,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認真聽課,筆者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通過互動,讓學生的思想集中到教師講解的內容上來,促使學生專心聽講,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的學科,數學思維能力直接決定學生數學學習質量。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師要通過積極的改革創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時,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很多,如問題導學教學法的應用,不僅能夠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有效的數學問題甚至是問題串的提出,都有助于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促使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此外,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積極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認知和思維能力的限制,教師可以通過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應用,讓學生在學習數學基礎知識、概念以及解答數學題目的過程中,能夠通過“以數解形”和“以形助數”兩個途徑,將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
(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還應當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和實踐能力達到發展其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模式的構建,將數學教學與生活有機整合,讓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數學知識,通過能夠利用理論知識解答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提高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發展其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辛玉芳.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2):265.
作者簡介:
顧云娟,江蘇省南通市,江蘇省南通市郭里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