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課程改革過程中,相關的地理課程教學目標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變化。如今的地理教學更為強調的是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的實踐能力、綜合思維與區域認知,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時應著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課堂教學、戶外活動、家校合作這三個層面入手,抓住課程教學的新型改革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教師也應在了解地理實踐能力的內涵之下用好新型的課程教學模式,適時引入多媒體。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提升地理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地理;實踐能力;核心素養
一、 引言
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養體系這樣一個概念,這也是地理三維教學目標發展深化的一類過程。它為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師教學指明了方向,教師應從地理課堂上的核心素養教學出發。將地理實踐能力作為學生學習的關鍵點,體現出地理課程教學的有用性。貫徹育人教學觀念,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過程中構建更為高效的地理課堂,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
二、 地理實踐能力的意義以及內涵
所謂地理實踐能力,它即學生應用地理工具、地理模擬實驗、地理演示、地理觀察和地理野外考察等能力。
這是學生在發展過程中所必備的一項能力,同時它也是學生品質的綜合表現。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地理實踐能力,它有助于學生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掌握一般性地理知識的學習方法,最終學會自主應用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實時了解地理實踐能力的合理開啟點,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分析解決能力,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的好奇心、責任感得到加強。
三、 地理實踐能力培養的相關策略
(一)立足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1. 利用一定的地理模擬實驗進行演示
相較于傳統課堂的死記硬背教學來講,地理模擬實驗是一種更為直觀、更能夠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教學方法,它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了解某一地理知識的形成原理,知曉地理事物的分布發展規律,進一步培養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的思維能力以及組織交流能力。教師可以借由地理模擬實驗集中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的整體注意力,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完成新型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教學《水循環的過程》這一課程時,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先把學生分配為若干個學習小組進行模擬實驗。首先,在進行分配小組時,教師需考慮到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將學差生與學優生分配到同一小組,保持小組內的合作共贏。其次,教師再讓每小組準備兩個玻璃杯,先往玻璃杯里倒上熱水,過后再用瓶蓋蓋住玻璃瓶。再往另一個玻璃杯中倒入少量干沙子,加上一些冰塊,靜置幾分鐘。在這些操作都完成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了。學生通過觀察大多都能夠發現杯蓋上出現了小水滴,而這也正是模擬的蒸發環節。把杯蓋翻過來之后小水滴則會落下,這就模擬了降雨環節,干沙子變濕是因為模擬了水蒸氣的下滲環節。最后,教師再借此實驗演示海陸間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把沙子代表陸地、熱水代表海洋、杯蓋上出現的小水滴代表海洋蒸發環節。過后再把杯蓋從裝有熱水的杯子移動到裝有沙子的杯子,模擬水汽運輸環節,在杯蓋翻過來后的小水滴低落狀況模擬為降水環節。在這樣的整個操作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思維會跟隨教師的實驗步伐進行不斷深入。教師也由此開拓了學生的整個學習空間,完成了地理知識的深化總結。另外,在實驗完成之后,教師還可以提出一個互相交流環節,讓學生在交流環節說出自己在課堂上不太明白的一些知識點。教師可針對學生的不足點對癥下藥,解決學生在課堂上難以搞懂的一些難點。最終優化整個地理課堂,建立學生屬于自我的地理知識學習體系。
2. 制作地理教具
通過制作地理教具,教師可在地理課堂上鼓勵學生根據已學習過的相關地理知識在小組合作、共同設計過程中完成相關地理知識的掌握。這有利于幫助學生加深對于特殊知識點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的創新設計能力。
例如在教學《三圈環流》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配為若干個學習小組,鼓勵學生分組進行三圈環流模型的設計。在這樣一個分組活動提出之后,學生大多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他們也愿意在小組內盡情綻放自我光彩。教師可在課堂上為每小組準備一個充氣地球儀、三個白色指環、兩卷紙條(分別為粉紅色和深綠色)、六個紅色箭頭、一把剪刀、一捆雙面膠等材料,讓學生利用這些工具進行制作。在學生的仔細思考之下,大多數學生都會把白色紙條表示為三圈環流,并將其粘貼在充氣地球儀上。用記號筆畫出箭頭,表示每個環流圈的大氣運動方向。用紙條表示全球的七個氣壓帶,最后將其粘貼在地球儀上。在這樣的不同展示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自制作也了解了三圈環流知識點的具體來由并對其進行了深化總結。而當學生制作完成相關的地理教具之后,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內舉辦一個實時點評活動。選出制作最好的小組,給予一定的言語鼓勵。讓學生在教師激勵之下不斷前進,最終提升其地理學習的積極性。
3. 利用角色扮演進行地理教學
角色扮演是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上根據自己所理解的地理知識,通過擬人化手法進行地理問題解決的一類過程。它能夠在生動形象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全新的心理感受,最終提升學生的地理問題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學《鋒的類型》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活動。每組挑選三名學生,讓學生扮演冷鋒、暖鋒和靜止鋒。個子較矮的學生扮演冷氣團,個子中等的學生扮演暖氣團,個子較高的學生扮演鋒面并拿著標有鋒面的指示牌站在個子中等以及個子較矮的中間來演示整個活動過程。在演示冷鋒時,則讓個子中等的學生不動,個子較矮的學生逐漸向個子中等的學生方向移動,在靠近個子中等學生之后停止移動。演示暖鋒時,則讓個子較矮的學生不動,個子中等的學生向個子較矮的學生移動。靠近個子較矮學生后蹲下,由個子較高的學生向個子較矮的學生不斷互動。這樣一來,不同鋒的具體類型也被教師通過活靈活現的模式給展示出來了。在這樣的趣味活動參與過程中,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也了解了不同鋒的具體表現特點,最終深化了對于該模塊的具體了解過程。除此之外,在上課之前教師還可以播放一定的地理視頻,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來龍去脈。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學生的地理視野。
(二)開啟戶外活動,增強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1. 開展地理考察以及測量
地理考察以及地理測量是走出傳統地理課堂,完成學生學以致用的一類過程。它能夠真正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最后應用所學習過的地理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一方面它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學生也能夠在實際動手過程中了解地理知識展開的真正奧妙。
例如在教學《正午太陽高度角》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在上完基本理論知識之后帶領學生進入操場進行測量,要求學生測量某日的太陽高度角。學生在聽到教師的要求之后也會紛紛使用卷尺、標桿等工具測得標桿影子最短時的北京時間。最后算出相關的正午時刻,了解標桿的投影長度。使用卷尺測量桿長,最后用公式計算出某日正午太陽高度角h。在這樣的實際測量過程中學生擺脫了傳統知識學習的單純記憶模式,它能夠鼓勵學生在測量以及應用過程中深化對于地理知識的了解,最終提升地理課程教學的趣味性。
2. 開展鄉土調查活動
鄉土調查活動是對當地的地理氣候、地理文化、交通與人口等地理要素進行觀察總結的一類過程,它能夠真正幫助學生深入家鄉去解決地理問題。
這也是一種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地理學科展開模式,它避免了以往地理教師教學過程中的紙上談兵狀況。例如在教學《工業區位因素》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走訪學校周圍的一些工廠。讓學生了解工廠的具體運行模式,過后再鼓勵學生在課后根據各工廠的地理位置評價其地理性質。這會為學生的后期地理學習打下基礎,它能夠真正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工廠地理位置的構造特點。
(三)借助家校合作,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家校合作是地理課程展開的一大新型方式,經由目前的互聯網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在課下用好一些互聯網工具與家長進行交流。以此來形成教師、家長、學生的三位一體,使地理課程教學更具連貫性以及持續性,它能夠解決教師日常教學難以深入的一些問題。
例如在教學《區域地理》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在放假之后與家長進行親子旅行。這時在親子旅行過程中,家長與學生的身心都能夠得到放松。而他們也會對不同旅行地的地理特點以及社會經濟產生一個更為深刻的了解,這會為學生學習區域地理打下良好基礎,最終幫助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又如在教學《全球定位系統》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后要求學生家長駕駛汽車帶領學生在GPS汽車導航儀上輸入出發點和目的地。然后引導學生觀察不同目的地的顯示方式,最終學生通過觀察也了解了GPS的便捷性。學生會在親自體驗過程中了解GPS的實際應用特點,它能夠真切地幫助學生感受GPS汽車導航系統的具體工作原理。教師在教學時應用好家長這一有效力量做好日常教學的監督管理,以此來形成更為高效的地理課程教學體系。
四、 總結
核心素養教學理念下的學生地理實踐能力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養成的,相關高中地理教師應該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尋找到一套適合班級學生發展的有效地理學習策略。根據核心素養價值體系了解地理課程教學的實際方向,真正發揮出地理教學的育人功能。在課改模式下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經由不同課程改革從課堂教學、戶外活動、家校合作這三個方面出發。突破原有地理課程教學的局限,深化地理課程教學的結果。
參考文獻:
[1]呂志忠.例談高中地理核心素養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6(12):48-50.
[2]張寶貞.核心素養下高中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探究[J].高考,2018(33):187.
[3]樊艷麗.例談高中地理核心素養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9(28).
作者簡介:陳黃志勇,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東山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