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亮
摘 ?要:學生差異是一種必然存在的現象。新課改中提出了使每一個學生實現發展的教學理念。在此理念指導下,我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嘗試以學生的差異為基礎,應用分層教學模式,使學生們在不同的教學活動體驗中實現進一步的發展。在本文中,將從建立分層小組、設計分層任務和實施分層指導這三方面入手,就如何有效地組織小學數學分層教學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差異;分層教學;實施策略
適合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是指在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能立足學生立場,為學生解決學習疑惑,使學生獲得發展的教育活動。個體在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適合教育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并以學生的學習差異為基礎,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而使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為了實現此要求,我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應用了分層教學模式。具體做法如下:
一、建立分層學習小組
班級授課是我國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使用的主要教學形式。在數學教學活動參與過程中,小學生早已表現出了不同的學習差異。但是教師卻受到班級授課的影響,忽視學生的學習差異,機械地應用統一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們進行統一教學,導致學生們的差異越來越大。生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組織教學活動。基于此,我在實施分層教學的時候,會以學生的學習差異為依據,將他們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做好差異化教學準備。
具體地,在建立分層小組的時候,我會對學生們的日常學習表現、學習成績進行記錄和分析,據此將他們先劃分為A、B、C三個層級。接著,將同一層級的學生納入到同一個小組中,保證各個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是不相上下的。其中,是A層級的學生,數學學習基礎扎實,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且自主學習能力有所發展。B層級的學生,數學學習基礎較為扎實,能自主地解決基礎問題,有學好數學的想法。C層級的學生,數學學習基礎薄弱,討厭學數學,無法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建構了同質小組之后,我會聯系各個小組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驅動不同的學生展開不同的探究。
二、設計分層學習任務
分層教學的實施是以學生的學習差異為保障,使學生們在學習差異的驅動下,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學習。在一節數學課上,教師一般會給學生們展現數學概念、數學定理這些基礎內容。但是,在學習差異的影響下,學生們的學習表現不同。如A層級學生,可以自主地探尋數學概念、數學定理中關鍵詞,總結數學規律。B層級的學生,需要經歷數學概念、定理的形成過程,方能建立對所學的理解。而C層級的學生,則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理清數學概念和定理中的關鍵信息,同時需要對比練習。所以,我在組織數學教學的時候,會立足學生們的學習差異,設計不同的分層學習任務,并對學生們給予不同的教學指導。
以“圓的面積”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我為A層級的學生設計了自主閱讀教材,遷移知識,總結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學習任務,驅動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合作探究。B層級的學生,需要聯系已有的學習經驗,動手操作,展現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總結圓的面積計算公式。C層級的學生,則要在我的指導下,經歷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初步理解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在設定了學習任務之后,我要求A層級的學生自主學習,B層級學生合作學習,C層級學生接受我的指導。
三、給予分層學習指導
教師是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立足傳統教學的不足,在實施數學分層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指導學生們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如在為A層級的學生設計了學習任務之后,我一般會指導他們自主學習,同時由易到難地設計一些練習題,使A層級的學生在建構對新知初步認知之后,完成練習,在練習中發現學習問題。根據學生們發現的學習問題,我會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他們掃清學習障礙。B層級的學生在獲取了學習任務之后,我會指導他們操作數學材料,遷移知識,并要求他們完成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檢驗學習成果,同樣暴露學習問題,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設計、呈現了C層次的學習任務之后,我則走進這部分學生群體中,按照學習任務一步步地指導他們,同時設計一些簡單的練習題,輔助他們理解。
總而言之,學習差異是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的時候必然出現的一種學習情況,在實施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同時,學會以學生的差異學習為基礎,建立不同的小組,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給予學生們不同的學習指導。從而使學生們體驗到不同的分層學習活動,獲得學習滿足感,并積累數學基礎知識和數學學習方法,提升數學學習水平,實現有針對性的發展,為縮小學習差異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治強.關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分層異步”教學法的應用分析[J].才智,2018(02):38.
[2]王靜.靜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以生為本”[J].小學教學參考,2018(3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