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芬
摘 ?要:近年來,教育學者們對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研究更加深入,由此衍生出來的支架式教學模式也受到了更多教師的青睞。但是由于我國對該理論和性質的理解以及應用還不夠深刻,仍然需要更多的實踐和研究,才能促進其得到更好的應用。而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重要部分,對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尤為重要。本文就支架式教學應用的價值進行了分析,對支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小學語文;習作教學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提高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特別是在教育改革之下,我國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斷創新,更多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被提出來和應用,使得教育模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現狀。支架式教學模式作為當下先進的方式,被應用到英語教學中,已經成為了重要的趨勢。支架式教學的發展性、臨時性等特點,也決定了其應用的方式,在具體應用中,也要充分了解它的理論基礎和內容,才能更好地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相融合。
一、支架式教學理論的應用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交流
支架式教學強調的是合作學習,在學生獨自思考和探索之后,通過小組學習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學生認知之間的差異,形成思維的碰撞,在支架活動的參與過程中,構建更加有意義的學習模式。在小組學習中,學生個體的差異使得他們的認知也會存在不同,而這種差異性認知的沖突,要有能更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對他人的了解和交流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交際能力。同時,這種合作能力是未來小學生未來生活學習中必備的能力,也是當下新課改的重要教學目標[1]。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支架式教學中,教師利用支架為學生提供了發掘潛力的環境和能量,能夠通過支架式的學習模式,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認識學習的本質。通過教師科學的引導,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1]。支架式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灌輸式的講課方法,將被動學習轉化為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模式。學生不再只了解知識的內容,而是去深入思考知識的本質,通過主動去研究知識,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在逐漸的訓練中,掌握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的能力。這對其今后掌握獨立學習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促進學生得到持續性的成長,符合當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2]。
(三)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支架式教學模式提升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讓課堂的主體得到了轉變,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差異來設計教學方式,調整教學內容。通過支架式知識的構建,了解學生學習的難處,準確認識到知識內容中的重點,同時引導學生實現科學的支架撤銷,支架構建,幫助學生快速搭建知識認知平臺,在有限的時間內,發揮最大的教學價值,提高教學水平。而且這種支架式的思維模式,對智力和潛力都處于開發黃金時期的小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價值。
二、支架式教學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在學習能力、認知能力和性格特征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習作教學中,教師沒有重視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思維特點,采用的引導方式比較單一,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不高,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3]。在利用支架式教學時,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學生學習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對語文學習的看法。然后要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從而能夠豐富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選擇合適的素材和引導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習作,提升習作技巧。支架式教學的重點就是要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根據教師傳授的知識,結合自身的思考和理解,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框架,獲得主動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比如五年級下冊習作練習“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可以先讓學生觀察自己最好的朋友的行為特點,回憶與他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先用筆記記錄下來,再結合教師的講解,對這些特點進行修飾和綜合。以學生生活為基礎,能夠引導其在觀察生活的過程中,了解習作的樂趣,從容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
(二)促進學生持久性學習
通過支架式教學方式的引導,讓學生持續不斷地感受到學習的價值,讓其保持不斷的學習熱情,這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長遠的意義。首先,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根據教材的教學任務、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制定階段性的目標,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突破,完成學習任務。所以,需要師生之間搭建良好的溝通橋梁,實現有效的交流,才能更加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制定科學、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比如有的學生在課堂上始終無法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可能是因為他們的不自信導致的,如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視頻錄制一些習作教學課程,讓學生可以自主學習,同時還要不斷鼓勵學生,發現他們的優點,給予其充分的肯定,讓其看到自己的優勢,提高學生的信心[4]。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習作練習《神奇的探險之旅》時,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課外閱讀書籍中有關不同地方的民俗背景、旅游特色的介紹,還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神奇地方的短片,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想象,豐富作文的內容。
(三)創設教學情境
在支架式教學中,要為學生構建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作文的吸引力,讓學生愿意表達,學會用作文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從而不斷提升其寫作能力。比如在學習六年級習作練習“……讓生活更美好”,這是一個半命題的作文題目,需要學生發揮自己的思維,確認寫作的主題,才能夠提高作文質量。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說說自己想寫的主題,按照什么思路來寫。在學生的討論中,能夠幫助其不斷優化自己的思維,明確寫作的思路。而且這種相互交流的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其可以主動參與到對習作的思考中。
結束語:
小學習作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模式還處于初步研究的階段。教師必須掌握該模式的理論基礎,挖掘其價值,以提高學生興趣,促進其持續學習,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為中心,靈活運用支架式教學。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充分融合,制定出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案,以此來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劉瑞. 基于支架式教學理論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 國際公關,2019(5).
[2] 蘇連芬. 支架式教學理論下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研究[J]. 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000(009):6-7.
[3] 周惠娥. 介入支架式小學習作教學模式探索[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000(003):66-67.
[4] 蔣青萍. 支架式教學模式在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 中華少年,2019(8):1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