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云志
摘 要:立足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以“立足生活情境”“組織小組合作”以及“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三個方面為切入點,對顯著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效益的有效教育策略進行初步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有效教學;生活情境;小組合作;社會實踐
道德與法治是小學階段學生的一門重要課程,高質量的教育效果對學生具備基本的道德素質、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識都有著積極的正面影響。鑒于此,身為一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我在自身的教育實踐中致力于采用對的方法提高學科教學效益。我僅結合自身的教育實踐經驗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策略這一主題發表些個人見解。
一、立足生活情境,輔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
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活是我們所學知識的來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更是隨處可見所學知識的身影。為此,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一定要認真挖掘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經歷,從學生已有的社會生活經驗入手,巧妙融入相關知識的講解與教學。這樣學生已有的經歷、體驗等才能轉化為他們更好理解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的素材,進而顯著提升其實際學習效率與質量。
例如,在教學“少讓父母為我操心”這節內容時,我便引導學生認真回想平日生活中與父母相處的點點滴滴,并要將父母一天需要做的事情進行清晰的梳理。父母的生活是小學生再熟悉不過的了,因此,他們積極思考,并踴躍地回答。有的說:“父母早上六點半就得起床,幫我準備早飯,給我放好一天要穿的衣服,還要督促我趕緊起床、洗漱、吃早飯。”有的說:“在我去了學校之后,父母要去上班,下了班又要給我準備晚飯、收拾家務、輔導我寫作業。”就這樣,隨著學生回憶得越來越多、描述得越來越多,父母辛勞一天、操勞一天的一幕幕景象便出現在了他們眼前。也正是基于此,學生很容易便能理解父母這么辛苦自己應當主動為父母做些什么來幫助他們減輕些壓力。如此這般,由生活實際出發,我們的小學生得以對“少讓父母為我操心”這節內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二、組織小組合作,推動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一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一人難以克服的內容,在小組合作中往往能得到更好的突破。由此,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在自身的教育實踐中便應當有意識地引進小組合作的模式,讓小學生在相互溝通、相互交流與探討的氛圍中加強合作,并從中收獲知識,鍛煉素養與能力。這是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效益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
例如,在教學“正確認識廣告”這節內容時,我就很好地引進了小組合作的模式,即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廣告這一事物發表自己的認識。同一小組中學生人數眾多,他們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如此一來,同一小組中就有了關于廣告這一事物的不同認知。有的學生認為我們應該相信廣告,因為很多有名的人都代言廣告,這證明肯定沒有問題。也有的學生認為我們不能相信廣告,因為我們只聽別人說見不到實物,不一定能保證實際效果……就這樣,在你一言我一語的小組發言過程中,學生交換了彼此的想法,達到了思想上取長補短的效果。而這都對他們更加全面而客觀地正確認識“廣告”這一事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體驗中深化知識
我們的學習是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的內容與形式也是多姿多彩的,為此,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不能僅僅只是局限在課堂中,而應當引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向具有豐富外延的社會空間,讓學生在社會綜合實踐活動中去感悟所學知識、運用所學知識、深化自身對所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
例如,在教學“低碳環保每一天”這節內容之后,我就組織小學生走向社會面向更多的人去普及關于“低碳環保”的知識,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低碳環保”的行列中來。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小學生熱情高漲,積極主動地參與著,如此一來,他們不僅對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與理解,更重要的是還促使他們從小便樹立與形成了“低碳環保”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有助于他們日后也積極行動起來,為我們減少碳排放、更好地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奉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總而言之,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方式方法眾多,這就需要我們廣大基層教師立足實際情況,認真探索、大膽實踐,并善于從中摸索經驗,這樣我們才能在不斷提升自身執教能力及水平的同時,讓學生獲得更加優質的道德與法治學習體驗,從而推動他們更好地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姚桂君.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J].才智,2019(10):105.
[2]宋紅梅.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提升的有效策略[J].中外交流,2019(45):334-33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