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地理教師要摒棄陳舊迂腐的教學觀念,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定位在學生的綜合性發展和終身發展兩方面,這是教學活動的最終歸屬。教師應把學生擺在主要位置,通過巧妙地借助現代化技術,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把所學的地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本文結合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現狀和高中生的實際情況,對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讓學引思”做出以下幾點總結,希望可以對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率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滲透;讓學引思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8-0020-02
引 言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我們應與時俱進,經常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把有效教學落實到課堂中[1]。在教育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新的教學理念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出來,其中讓學引思教學模式受到更多人的關注。綜觀以往的高中地理課堂,無趣、沉悶的課堂氛圍下,學生感受不到任何新鮮感,更別提主動學習了,這種現象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和教師落后的教學模式有關。讓學引思這一理念的提出,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方向,教師必須積極響應,及時做出改變。
一、培養問題意識,學會主動質疑
要做到“引思”,學生首先要學會發現問題,而后才有思考的過程,所以學生的問題意識對于踐行讓學引思的理念十分重要。我們可以看到,由教師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最簡單、最直接的途徑,這就非??简灲處熖釂栴}的能力和水平,高中地理教師需要充分開展課前準備工作,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狀況和教學內容,多多聯系實際生活,通過新穎巧妙的形式來精心設計問題,進一步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
比如,在講解“氣旋(低壓)與反氣旋(高壓)”時,筆者首先從大家相對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以利奇馬臺風為例:“同學們,臺風利奇馬的威力,大家是不是都見識過了?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呢?”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凹热慌_風的破壞力這么強,咱們今天就來研究一下,臺風是怎樣形成的,以便做好防御工作?!边@樣,筆者 用生活中的臺風天氣引出本節學習的主題——氣旋。其次,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筆者將學生分成一個個小組,讓他們討論臺風形成的原因,并將答案講給其他學生聽。最后,筆者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點與生活中的天氣類型結合起來:“除了臺風之外,還有哪些天氣是和氣旋有關的呢?”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得出答案,加深了對知識點的印象,并將地理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引導對比辨析,拓展思維廣度
踐行讓學引思教學理念,亟待教師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讓“引思”這一環節真真正正地落到實處。要做好“引思”,教師需要做好準備工作,絕不能單單滿足于向學生傳授課本中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這些知識“活”起來,不能一板一眼,要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由此及彼。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著重講解“是怎樣想的”“解決問題的思路是什么”“由此還想到了哪些方面”“遇到類似的問題應該怎么辦”等內容,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調動自身思維,使學生考慮問題的角度變得更加全面,將這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悉數收入囊中,才是做到了“引思”。教師通過科學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歸納、梳理,培養學生的對比辨析能力,進一步拓展思維的廣度,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比較系統、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識,強化對相關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還能幫助學生鞏固學過的知識,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高中地理學習技巧,最終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講解“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時,筆者首先從身邊的社會案例入手提出問題:“蘋果手機大家都很熟悉吧,美國總統特朗普向蘋果公司CEO庫克表示,希望蘋果能搬回美國建廠生產,同學們,你們怎么看呢?覺得有可能實現嗎?”筆者設疑激趣,讓大家積極地去思考,從而引出學習主題。其次,筆者會給出建議,讓學生參考上一章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的相關內容進行思考,這樣學生就可以以舊引新,自主思考相關的要素:手機制造業屬于何種類型的工業?最主要考慮的是哪種因素?然后考慮哪些方面的因素?最后,待學習完本節內容后,筆者會讓學生對自己之前所得出的答案進行修訂,并將問題的主角變更為“煉鋼廠”等,讓學生對其他相關問題進行剖析、解答,從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將相似問題進行類比,從而讓學生發散思維,掌握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鼓勵課堂討論,實現良好互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很多地理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講解,很少與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更缺少交流,課堂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表演,學生只會按照教師所講的內容進行記憶,從來不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是被動、機械地學習課本上的內容,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地理是一門很無趣的學科,不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這與我們所提倡的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完全相悖。高中生思想活躍,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自由表達的空間和氛圍,讓課堂討論成為常態,并根據學生討論的內容適時地加以指點,為學生把握好大方向。在讓學引思教學理念的落實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展開討論,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多多交流、分享看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剖析,讓學生各抒己見,即使是奇思妙想也是值得肯定的。在不同觀點的碰撞之下,學生的思維才會越來越活躍,探究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大幅度提高。
比如,在講解“自然災害與人類——以洪災為例”一節時,首先,筆者會讓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自己了解的一些自然災害,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大家展示一些自然災害的圖片,適時引出本節內容?!白匀粸暮ΨN類多、造成的危害大,洪災是影響我國乃至世界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它給我們造成的危害?!比缓螅P者會用兩張照片來進行對比,另一張是發生在無人區的洪水照片,一張是發生在有人類居住的洪水照片,并向學生提出問題:洪水就是洪災嗎?筆者會將學生分成一個個小組,先進行小組討論,總結出自己的答案,并說明原因,讓學生通過討論學習自然災害的基本屬性,思考引發洪災的成因。最后,筆者會在課堂上抽出一部分時間讓小組進行討論,以自然災害的預防為主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豐富課外活動,提升實踐能力
地理作為一門與日常生活極為“親密”的學科,地理教學內容普遍與人們的生活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實,地理知識源于現實生活,也只有回歸到現實生活之中,地理知識才會煥發持久的活力。因此,將課外實踐活動納入高中地理教學范圍是讓學引思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應通過開展課外活動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將“封閉”的課堂變為“開放”的學習,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深入進行思維活動,養成遇到問題先思考的習慣,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地理思維品質。教師應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基礎,不定期地組織、安排學生開展各類實踐活動,如資料收集、實地查看、走訪調查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會觀察,并熟練地運用課堂所學的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最終解決問題。課外活動為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提供了寬廣的舞臺,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主思考能力,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學生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提升學習能力,提高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讓讓學引思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課堂上開出永久不敗的花朵。
比如,在講解“自然資源與人類”一節時,首先,筆者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幾組照片,如干旱的土地、過度開采的煤礦、光禿禿的樹木等??吹竭@些凄涼的畫面,學生感到十分震撼,紛紛感慨原來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正在大肆地被人為破壞,并對此引起重視,樹立自然與人類和諧發展的觀念,進而引出本節課程學習內容的主題。其次,筆者會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一個小組分別代表一種自然資源,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總結出自己所代表的自然資源正在面臨怎樣的問題。大家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見解,達到學習內容的深化。最后,筆者會為學生布置課外任務,讓學生通過網上學習、查閱文本資料或者實地走訪的形式,發現人們有哪些行為是在惡意破壞自然資源,并讓學生立足生活和自身情況,思考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保護自然資源,如節約用水、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結 語
總之,如何改變教師獨霸課堂、學生被動聽講的教學模式,讓學習真正發生在課堂上呢?對于這個困擾我們已久的問題,讓學引思理念給出了答案,教師應以現實中的課堂問題為基礎,深入剖析課堂教學的本質,考查學生的學習效果,著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緊扣讓學引思教學理念的脈搏,將這種教學理念真正融入課堂之中,以學生為根本導向,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學習地理知識;而教師就像風箏尾端的線,通過調節這條線的松緊度來讓學生真正進入深刻的思考、高效的學習中,進而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飛翔。總之,高中地理教師要始終注重革新教育理念,不斷地進行學習和實踐探索,構建真正以學生為主的高中地理課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周輝. “讓學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 成才之路,2016(33):21.
作者簡介:呂建方(1977.10—) ,女,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