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美艷
摘? 要: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已經積累了長期的數學學習經驗,或多或少都形成了一定的數學思維意識,能夠完成簡單的邏輯推理與抽象證明活動,但是前提是要切實調動起學生的自主思考意識,讓學生由此展開數學探究。因此,為了進一步優化初中生的數學學習品質,也為了切實提高學科教學效率,初中數學教師都應該要主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其以主人公姿態去完成數學學習任務。本文將從寓教于樂,以激趣改善學習行為;實踐操作,以動手優化參與行為;探究合作,以發現提高參與程度三個角度來分析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如何讓學生自覺參與數學教學活動。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生參與;提高策略
一直以來,初中數學教學體現的都是“師本教育”思想,教師并不十分關心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因為只要學生能夠認真聽講、嚴格遵守課堂紀律,那么教師便可順利完成知識講解任務。但是,對于多數初中生來說,如果無法親自經歷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只能被動接受現成理論,且需按照標準答案去解題,那么將很難真正內化數學知識,也無法將數學學習行為貫穿于自己一生的成長過程之中。對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堅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引導學生匯總出學好數學的有效規律,盡可能豐富學生的自主學習經驗。
一、寓教于樂,以激趣改善學習行為
要想真正讓初中生自覺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那么首要條件便是要及時激發出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讓學生真正實現學習進步。對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堅持寓教于樂的教學原則,盡量設計一些趣味十足、對學生有足夠吸引力的動態活動,及時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由此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使其自覺展開積極思考與建構活動。
就如在“有理數的乘法和除法”一課的教學中,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現成知識的學習行為,筆者就在課堂上組織了一個限時比賽活動,即設計50道有理數的乘法和除法算式題目,然后將學生分到6人小組內,使其合理分工,每個組員至少要負責完成5道題目的計算任務,在最短時間內全部計算出正確答案的小組可獲勝。果不其然,因為學生都隱藏著好勝心,在聽到這個比賽任務之后快速調整了個人學習行為,及時進入到比賽狀態,通過組內討論確定了每個組員的比賽任務,由此完成了比賽,還匯總了有理數的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
二、實踐操作,以動手優化參與行為
常規的初中數學教學一直都比較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學生也習慣了被動數學概念的學習方式。然而,在數學領域中,實則包含著一系列的動手操作行為,學生可以直接通過動手實踐活動去生成數學知識,也可自主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動手問題。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組織動手實踐活動,由此來改善學生的主體學習行為,讓學生真正實現學習進步。
就如在“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一課教學中,筆者就鼓勵本班學生利用教室內的有效材料進行動手操作,演示平面內兩條直線可能存在的位置關系,由此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考。通過動手與觀察,大多數學生都可總結出相交、不相交這兩個實踐結果,而筆者就由此引入了相交、平行兩個數學概念,還針對兩條直線相交時所成夾角為90°這一特殊關系解釋了直線垂直概念及其位置關系特點。因此,學生則可自主生成數學知識,還能及時訓練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使之養成勤于觀察、善于總結的學習習慣。
三、探究合作,以發現提高參與程度
客觀來講,探究式教學活動是促使初中生自主生成數學知識的必經之路,也是改善學生學習行為,使其自覺參與數學探究活動的重要策略。對此,初中數學教師便要重構師生關系,調整教學互動模式,以先學后教的理念去組織數學探究活動,讓學生自覺整理數學知識,分析并解決數學問題,并由此增加數學學習經驗。由此,學生便可逐步產生自主學習意識,而這就更易于促使學生實現學習進步。
就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課教學中,由于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題思路、不等式的概念等重要知識,所以筆者就在本節課上組織了6人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學習共同體內全面分析數學概念,使其自主建構知識意義。為此,各小組便要認真觀察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算式特點,結合已有認知去推測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通過數形結合思想方法來引用坐標方法,通過直觀圖像去展現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程圖像,由此推導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待小組探究結束之后,筆者就系統匯總了各小組的有效結論,由此整理出最終結論,歸納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與計算步驟。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組織豐富的生本化教學活動本身就是實現減負提效任務的重要方法,關系著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的發展,也影響著數學學科效率的提升。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客觀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讓學生自覺建構、生成數學概念,使其及時掌握數學道理,由此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真正實現學習進步。
參考文獻:
[1]呂亞萍.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探析[J].成才之路,2018(26):59.
[2]朱鐵.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對學生參與意識的培養[J].學周刊,2018(3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