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教育教學面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新課改要求初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進行理論知識教學,還要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在生活化課堂上感知、領悟地理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真正保障地理教學質量。基于這一目的,文章就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地理;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0-009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0.047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環境下,初中地理課程教學目標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教學活動不再局限于增加學生地理知識儲備量,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地理問題分析能力、解決能力的培養,并能夠根據要求將所學地理知識有效地應用于實際生活問題的處理之中。另外,教師在地理知識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一、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
就目前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來看,雖然相較于之前而言已經有了一定的改變與創新,但是在地理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還是無法有效發揮出來,地理教學效率仍然較為低下。具體而言,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還存在以下幾點問題:首先,地理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之上,無法將地理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效結合起來,也沒有做好地理知識的拓展教學。其次,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缺少對地理知識生活化的正確理解,過分注重學生分數提升,而忽視了對學生地理素養的提升,使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一直處在記憶階段,涉及實際應用問題的時候無處下手。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主要還是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合理把控新課改教學理念,在教學課堂上沒有做好教學創新,所以學生學習積極性也就無法提升,長時間下去地理教學質量自然也無法提升。
二、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要求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將地理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有效結合在一起,通過這一方式來有效降低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陌生感,使地理教學變得更加趣味化、生活化,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讓學生改變對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識的認識,形成較為深刻且直觀的理解。由此可見,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就是體現在能夠有效改變傳統地理教學課堂枯燥、刻板以及單調的特點,讓地理知識趣味性得到有效提升,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這樣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也自然能夠得到提升。除此之外,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教師將實際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引入教學課堂中,結合實際生活來對學生進行案例講解。而要想實現這一點,教師自然需要具備較強的能力,學會觀察生活、收集生活中的資料。所以說,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還能讓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提升。
三、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上述分析中也進行了概述,而要想真正將生活化教學手段有效應用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提高師資力量,改變教學理念
生活化教學要想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應用,教師在其中的作用是十分顯著的。只有教師真正意識到生活化教學手段的價值,在教學過程中將地理專業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展開教學,才能真正實現生活化教學的作用。為此,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來創新教育教學理念,同時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這樣才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真正合理地應用生活化教學手段,從而有效發揮出生活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價值。在這一過程中,初中地理教師可以通過繼續學習與培訓來為自己充電,通過這一方式來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同時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的研究,積極借助教師學習網站來進行學習,這樣就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從而有效為之后生活化教學活動的實施奠定基礎。
(二)將地理課堂教學變得生活化
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之中要想得到有效應用,其關鍵還在于課堂教學能否真正實現生活化,從而更好地落實這一項工作。
1.生活化教學導入。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應用生活化教學手段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導入。具體而言就是借助于生活化的語言敘述抑或是直接為學生列舉實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來作為教學案例,從而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得以提升,迅速將學生帶入生活化教學情境之中。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為了確保導入的有效性,教師在導入環節就可以應用生活化教學手段進行導入,聯系實際生活對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這兩個詞語,那么大家知不知道哪些國家是發展中國家,哪些國家是發達國家呢?”“為什么會存在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呢?兩者的區別是什么?”聯系實際生活來對學生提出問題,借助于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這樣學生就能在問題思考與分析中有效參與到地理課堂學習之中,從而真正實現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總之,生活化教學導入能夠提高教學導入的有效性,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為之后的地理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教師在導入過程中一定要聯系實際生活來運用通俗化、生活化的語言為學生創設出相應的導入情境,這樣才能有效提高生活化教學效果。
2.生活化情境渲染。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要想得到有效應用,除了生活化導入之外,生活化情境渲染也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其主要內容指的是在初中地理教學環節中為學生渲染出生活化的地理知識教學情境,借助于豐富的教學手段來將枯燥、無趣的地理知識變得更加有趣、生動。這樣就能將生活與地理知識教學有效地聯系起來,實現理論與實際的有效結合,真正將枯燥的內容轉化成生動有趣的地理教學內容,從而提高生活化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中國的民族》這一內容的教學的時候,若是要求學生對各個民族的習俗與特色進行死記硬背,自然會降低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反感;如果教師能夠應用生活化教學手段來為學生講述一些民族有趣的風俗習慣、服飾特色,同時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呈現出來,就能將這些地理教學知識直觀且生動地呈現出來,之后再讓學生合上教材,分組進行競答比賽,即由教師提問這一服飾是哪個民族的,小組學生則進行搶答,通過這一教學方式來有效活躍地理課堂教學氣氛,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地理教學質量。
3.生活化教學活動組織。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要想得到有效應用,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為學生組織生活化教學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所學地理知識的印象與掌握程度,同時讓學生明白地理知識源于生活,有效提高學生地理問題分析與理解能力。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我國的水資源》相關內容教學的時候,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次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即帶領學生觀察記錄生活中一些浪費水的現象,并按照生活中水資源浪費情況要求學生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進行探討與分析,這樣就能讓學生通過相互討論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課后作業生活化
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之中要想得到有效應用,除了上述幾點之外,教師還可以將生活化教學手段有效應用于課后作業之中,通過創新課后作業布置形式,來實現課后作業生活化,這樣學生就能在完成課后作業過程中得到發展與提升。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到,生活即教育。課后作業作為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延伸,對于學生的發展與進步有著較為顯著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打破傳統練習冊的教學限制,將學生地理學習有效延伸拓展到課后生活之中,這樣就能將生活化教學有效應用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之中,真正讓學生在生活之中學習、應用地理知識。例如,教師在完成《因地制宜發展農業》這一課時內容教學之后,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就可以使用主題活動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具體而言,教師在布置課外作業的時候,可以設計如下作業:“自古以來我國都十分重視農業,現如今更是如此,黨和國家在對待農業、農民與農村的‘三農問題之上更是高度重視,并且還推行了農村稅費改革,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希望以此來減輕農民的負擔。既然農業這么重要,我們究竟要如何發展農業呢?請同學們在課后深入農田,并聯想設計出十年后理想農村的圖畫。”借助于這一創造性的課后作業來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造力,讓學生的能力能夠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得到全面發展與提升,從而真正實現生活化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
綜上所述,傳統教學方式十分注重理論知識講解,而生活化教學手段則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將其應用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之上,拉近學生與地理知識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為此,初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地理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準確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的價值,積極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化教學體驗中掌握地理知識,得到全面發展與提升。
參考文獻:
[1]梁會成.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淺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3).
[2]林海芬.初中地理課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學的路徑初探[J].學苑教育,2016(6).
[3]田旭.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淺析[J].新課程(中學),2016(8).
[4]劉春波.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
作者簡介:穆曉萍(1970.12— ),女,回族,陜西西鄉人,中小學高級,研究方向:中學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