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
摘要:寫作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思辨能力的體現,也是反映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有效載體。將英語寫作教學與思辨能力培養進行整合,提升學生寫作過程中的思辨能力是一個重要課題。分析大學生英語寫作中思辨能力缺失的原因,探討寫作過程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具體路徑,以構建寫作思辨一體化教學模式,為英語寫作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英語 寫作教學 思辨能力 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0-0184-02
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是教育的核心,是新世紀人才培養的關鍵。大學英語作為高等教育核心課程,對培養學生語言技能、提升學生思辨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滲透思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獲得寫作能力與思辨能力的雙豐收。
一、思辨能力及其影響因素
1.思辨能力內涵
思辨能力即能依據一定標準對事物作出判斷的能力。思辨能力是認知能力與情感特質的統一體,涵蓋推理、分析、評價、開放、自信、正直、堅毅等能力和性格特征。大學英語思辨能力是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對文本的批判能力。語言是思維的載體,英語寫作過程是通過語言表達思維的過程。寫作的立意、構思都與思維密切相關,寫作需要根據已有的詞匯進行句子、段落的構建和過渡,以使表達更靈活,這一切都以思辨能力為引導。在一定程度上,英語寫作水平與學生的思辨能力密切相關。
2.思辨能力的影響因素
思辨能力受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影響。從主觀因素層面上說,學生知識積累不足、閱歷少,會導致判斷的片面化、表面化。剛升入大學的學生,其知識還處于記憶和理解的初級階段,思辨能力也比較弱,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能獨立思考,自主分析,對日后的學習甚至職業生涯有一個正確的規劃。從客觀因素層面上說,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及能力不強,思辨能力難以形成。灌輸式教學使學生缺乏自主思考、獨立分析的能力。此外,學校未開設思辨類課程,未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教師也未能在教學中滲透思辨能力的培養。
二、大學生英語寫作中思辨能力缺失的原因
1.學習方法不當
英語寫作是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集中體現,學生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習慣于被動地接受知識,不對教師的講授產生質疑,按照教師的思路走,沒有自己的觀點,也不善于獨立思考,寫作的方法主要是對萬能句型或模板的復制,內容沒有創新,學生的思辨能力也無法得到發展。
2.課程設置不合理
寫作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體現。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并不重視寫作教學,在課程設置方面,英語寫作也沒有作為一門獨立課程來講授。寫作與精讀是大學英語的兩個重要部分,但寫作課時安排不多,學生寫作訓練時間少,對寫作缺乏認識,使思辨能力提升緩慢。
3.教學模式落后
目前,部分教師仍采用傳統的寫作教學法。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寫作理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析文章,然后讓學生仿寫,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寫作進行評價。課堂上,教師是主體,對學生的學習起主導作用,學生是被動學習,難以發揮創新思維。在教學中,教師比較注重寫作形式,對寫作內容和寫作思維不太重視,導致學生在寫作時僅靠記憶的單詞或句型拼湊文章,通過對范文或模板的機械模仿完成文章寫作,難以實現思辨思維水平的提升。
4.評價方法不合理
考試成績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英語寫作能力評價,也以等級考試題為主要標準。在考試壓力下,學生的寫作多以考試命題模板為標準進行作文的硬性組合,使作文寫作不深刻,沒有新意。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習慣于結果的終結性評價,側重學生表達語言的準確性,忽視文章的邏輯性和新穎性,導致學生在寫作時只關注是否準確,而不進行深入的思考。
三、大學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思辨能力培養路徑
1.明確教學目標
英語寫作是對理由、證據、判斷和邏輯進行整合的過程,寫作時需要謀篇布局。在下筆前,要閱讀、理解、摘錄、整理大量資料,通過質疑構建寫作思路,使寫作更清晰、更具條理性。而確定寫作教學目標是重中之重。目標是課程的靈魂,要將思辨能力培養列入寫作教學目標,使學生的寫作與思辨能力培養融為一體。寫作的標準是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邏輯、語言準確;思辨能力要求學生的思維具備清晰度、相關性、準確度。二者有較多重合之處。英語寫作是思維表達的過程,如果思維的相關性不強,會導致寫作時論點不明確。要將思辨能力中的清晰度、相關性、準確度列入寫作目標中,使學生在寫作訓練中能夠參照思辨能力標準拓展思路,修改文章,以提升思辨能力。
2.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寫作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升與大量閱讀密切相關。要寫出好文章,必須有大量閱讀做基礎。如果在寫作時無話可說,說明沒有對寫作主題進行分析、思考和深入研究,會導致寫作內容空泛。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大量閱讀開闊視野,以提升多角度看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思辨能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積累大量素材,在寫作時可以根據寫作主題要求隨意調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記憶詞匯、語法時融入文化背景知識的理解,通過語言、文化和思維三位一體掌握英語寫作技巧,提升思辨能力。另外,在寫作前的準備工作中,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帶領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寫作主題,在對思維導圖的討論過程中,引導學生開闊思路,收集不同的觀點,并整理歸納成自己的寫作素材,改變傳統的思維定式,從多角度進行寫作研究。
3.拓展教學內容
要將思辨能力的培養作為寫作課堂的教學內容,以實現寫作課堂教學內容的拓展。加強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對學生語言思維能力的提升有促進作用。可以基于思辨能力培養設立思辨思維訓練環節,并將思辨能力培養作為重要教學目標。很多大學生在寫作時,缺乏對事件細節的描寫,寫作內容抽象,說理性強。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寫作精確度的引導,實現寫作的具體性和新穎性。對于寫作偏題現象,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思辨的相關性分析,以提取自己寫作素材的關鍵點。學生寫作時出現的口語化問題,教師加以邏輯性引導,使學生理清寫作內容之間的關系,做到寫作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4.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學思路的體現。傳統英語寫作教學,教師更關注學生語言的準確性,忽視學生寫作的思想性和邏輯性,不利于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采用過程教學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寫出有見解的文章。運用過程教學法突出寫作訓練和寫作思維的培養;同時,教師要將自己的引導作用貫穿于學生的寫作全過程。
應用過程教學法。在寫作前,教師布置題目給學生,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相關資料,對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以形成自己的見解。在課堂上,教師設計一些利于學生思考的活動,如思維導圖、頭腦風暴、小組研討等,讓學生在活動中開動腦筋,抒發意見,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學生的作文完成后,要通過小組形式按照標準對其作文進行評價,學生在小組評價結果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在小組評價與修改過程中,學生通過與同學的互動,可以提升思辨能力。總評價由教師在閱讀后給出,教師在評價后要對學生的寫作進行反饋,要關注語言質量、邏輯思維和中心思想等方面,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5.完善評價體系
學生通過評價體系可以對自己的寫作水平產生一定認知,教師完善寫作評價體系,通過過程性評價和修改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為了培養思辨能力,在學生完成寫作后,通過自我評價、同學評價、教師評價等多種形式進行反饋,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思辨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性評價能有效激勵學生寫作,評價可以包括教師評價和同學互評。同學互評能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教師評價使學生在語法應用、語言表達、邏輯組織等方面夯實基礎。教師可以依托專門的作文修改平臺對學生的寫作情況進行精準評價,為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奠定基礎。另外,教師可以通過批判性評價督促學生反思自己,學生通過寫作,修改,自評、互評、師評對自己的寫作進行理性反思,再從文章立意、結構、語言使用等方面進行升華,從而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四、結語
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將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確定為寫作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寫作習慣的基礎上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以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學生的思辨能力提升了,也會反過來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最終實現英語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黃河,林蕓.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與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研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9(2):92-97.
[2]劉玉梅.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思辨能力的培養[J].神州,2019(16):178.
[3]王湘霽.大學英語思辨性寫作能力培養模式構建[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8(5):77-81,94.
[4]王衛華.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路徑研究[J].文學教育,2019(11):60-61.
[5]韋哲伊.淺談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思辨能力的培養[J].文藝生活,2018(12):232.
[6]金曉宏.大學英語議論文寫作培養思辨能力的教學路徑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1(2) :134-139.
[7]任怡霖.基于思辨能力培養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研究[J].海外英語,2018(1):53-54.
[8]陳夢寧.淺談大學英語寫作課程教學中思辨能力的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2017(27):107.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