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燕
摘 ?要:探討在中小學學段,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英語課堂中,有效創設情境、提高課堂趣味、豐富教學素材以及對學生進行檢測與評價,以期提高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和綜合素養。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深化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言能力,引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擴展學生的 文化意識,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概述通過學習重慶市江津區教育科學研究所“優課案例”的分析,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課堂的教學方式及教學理念的基礎上,重新審視中學英語聽說讀寫的教學方式,為在聽說讀寫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出一些探索方法和創新思路。
關鍵詞:核心素養;現代信息技術;中小學英語;學能培養。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含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等四個方面。它們在英語學習中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共同作用。筆者在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平臺上學習了重慶市江津區教育科學研究所英語教研的“優課案例”的分享。幾位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和先進的教學理念深深觸動了筆者。
在此筆者先談談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使用好現代化信息技術發展學生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下面分享一個優課案例,我們來看看這位老師是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英語課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口語水平的。
案例課堂內容(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4 ?Lesson 1 Our Houses)是以房間詞匯,及簡單描述房間左右方位句子為主的聽說課……
本課整體教學設計思路是以中心人物 多啦A夢貫穿始終,以哆啦A夢一天的生活為背景,以作息時間為主線,引入詞匯教學;根據時間的順序,到不同的房間做不同的事情,引入關于房間的詞匯。老師巧妙地借助計算機,通過網絡查找與本課有關的知識、圖片與音樂等資源,創設了哆啦A夢一天每個時間段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中進行探索及發現,加強對單詞句型的學習、理解和運用;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口語表達,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培養學生讀寫的能力。本堂課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主要體現了以下幾方面的課堂風貌:
一、快樂課堂——用動作導讀,節奏韻律,動畫影音,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
二、自主課堂——通過創設場景,圖片提示,自然拼讀、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鞏固詞匯、句型教學,讓學生帶著任務去探索學習,充分體現了自主性。
三、“英語做事”課堂——通過英語游戲、導游解說小組合作等英語語言實踐活動,創設良好的英語環境和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大量的交流機會,提高學生用英語做事情(聽說)的能力。
四、人文素養課堂——在詞匯教學中,貫穿作息時間,培養時間觀念。在評價過程中,裝飾房間,展現藝術美感。在拓展活動中,導游介紹特色房屋,呈現文化內涵,體現了核心素養理念。
通過這堂課例,我們看到老師運用信息技術給課堂注入了活力,讓小學英語課堂成為了快樂,充滿樂趣的課堂。
以下有幾個精彩的瞬間:
鏡頭一:音樂相冊導入 激趣 聽音感 ?音樂片段烘托氣氛
首先是此老師用音樂編輯軟件制作了相冊,適當的時候插入課堂,這樣可以做到讓孩子們耳目一新,迅速調整狀態,進入課堂。
“I take a bath in the bathroom. I park my car in the garage ...”
音樂相冊能集聲音圖像動畫文字于一體,優雅動聽的音樂,鮮艷奪目的色彩,五彩斑斕的圖畫,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語言興趣,因而學生容易進入交際角色。通過多媒體把與房間有關的英文歌曲和漂亮房間的圖片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同時描述房間的英文歌詞與圖片同步呈現,讓學生從聽覺和視覺上初步感知了教學的內容,在愉悅的氣氛中期待進一步的學習。
鏡頭二:卡通動態圖 趣味性 突破重難點 利于思維能力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中,電腦多媒體畫面中強烈的動態效果將豐富的動畫效果與生動的情節相結合。比如 制作的鬧鐘,哆啦A夢的各種活動動態圖,具有濃厚的趣味性,他帶領學生學習房間的單詞,了解各種房屋的功能和單詞,做到了重點突出和難點的突破,還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這是為學生創造出了一個擺脫母語束縛 而進入英語視聽結合的語言環境。其內容豐富語言地道,其生動性融入趣味性和故事性為一體,使學生興趣盎然。由“要我學” 變成了“我要學”,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自覺性。
鏡頭三:音樂截取 律動課堂 突顯情趣 提升表達力
這節課還有幾個說唱環節,孩子們通過唱歌謠的形式展示出來,其中的背景音樂是利用多媒體軟件下載截取 制作成適合本課的情境的音樂,充滿了樂趣。在律動的音樂中習得語言,讓孩子們迅速掌握新單詞,新句型,既學會運用。這一舉措突出重點簡化了難點,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印象深刻記得牢固,體現了學習與能力并重的過程。
鏡頭四:多元化評價 激發學習興趣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在快樂課堂中,老師還一直貫穿著多元化的評價機制,也具有自己的特色。此課堂巧妙地用到了信息技術,結合PPT加以實物展示,用動畫舉例,讓學生和觀課者高效而又清晰地了解了獎勵機制,充分利用了四級制小組式,清晰明了發出課堂各種指令,使課堂教學從個人到小組,老師到組長,有條不紊地開展教學,這樣不僅在課堂上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同時也達到了最理想的認知效果。
鏡頭五:微視頻投放 豐富素材 優化課堂 培養交際能力
在新授課結束后,拓展環節,老師制作了微視頻“HOUSE TRAVEL” 帶領孩子們領略各國家的房屋特色,感受不同風格及其特有的文化內涵,布置任務將所學的應用其中,激發學生表達欲望,充分體現英語的應用性,最后啟發孩子們尋找美發現美,熱愛美好生活,正好體現我們關注在英語教學中培養“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綜上所述,現在無論哪門學科的教學普遍都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輔助,關于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英語教學課堂,培養學生興趣的案例比比皆是。
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從案例中可以發現其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了學生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的能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