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滄海

摘 要:文章通過對浙江傳媒學院(下沙校區)中心綠地景觀設計過程的回顧與總結,探討針對具有明顯專業特色的藝術類高校,如何通過環境設計的方法真實的展現出學校自身的文化與內涵,同時也能為青年師生提供一處集學習、交往于一體的富有詩意與幻想的場所與空間。
關鍵詞:空間;交往;自然;光影;傳媒
1.場地條件
本項目改造設計地塊位于學院的中心位置,是連通教學區與生活區兩大重要區域的紐帶,整個校區的核心綠地。設計范圍約為7722.84㎡(其中水體面積1564㎡),用地位于校園規劃路網內的一個完整組團內。
2.設計思考
傳媒學院是一所特色鮮明的大學,整體校園環境現代簡潔,與學校的辦學理念相協調。本次改造的地塊是校園里最核心又最集中的一塊有水景的綠地。如何通過該地塊的改造解決好場地內存在的基本問題,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傳媒學院的專業設置巧妙的植入傳媒學院的文化特色,激活場地的活力是本次設計所探索和嘗試的重要議題。
3.設計特色
通過對場地的綜合分析,我們將整個設計地塊劃分為三個不同功能的小花園(圖1),分別為林蔭花園,流水花園以及光影花園,并提出了林下有印、水中有音、光中有影的設計理念與之相對應。
3.1林蔭花園——林下有印
林蔭花園位于設計場地西側,緊臨教學樓,是設計場地中最主要的交往活動空間。此花園保留現狀大樹較多,設計場地多位于林蔭下,故名林蔭花園。
林蔭花園的場地中心圍繞保留的兩棵大樹,設置了一處靈活多變的復層木平臺,隱含“柏拉圖學園”的教學模式,其他保留樹木則以樹池的形式留在了硬質場地中,場地的邊界通過矮墻座凳的設計得到界定并強化,座凳在材料選擇上以馬賽克與水磨石為主,體現材料的人文屬性和藝術風格。林蔭下有多組景觀構架散置在場地邊界處,與座凳及植物共同圍合出多處富有變化的私享空間,既適宜個人靜讀,也可以滿足兩至四人的小范圍交流活動。景觀構筑物本身造型簡單直接,材料為工業用鍍鋅鋼。通過對鋼材比例的調整與細部的設計試圖營造出輕盈漂浮的感覺。 臨水一側設計了一座小體量的鋼結構茶室建筑,室內面積約68㎡。主要由衛生間、準備間和休息區三個功能塊組成,整體布局緊湊,意圖為傳媒學院的師生提供一處可以自由交流討論的室內空間。
3.2流水花園——水中有音
流水花園位于設計地塊中南部,緊鄰藝術樓,是一處以水面為中心的花園。流水花園分內花園與外花園兩部分。內花園靜謐,水系周邊通過密林圍合,岸邊點植紅楓雞爪槭,并架長臺入水中。 水面一平如鏡,倒影出池畔周圍四季變化的風景,營造出“御射鹿池”般的幽靜,古風,夢幻般的世界。外花園毗鄰藝術樓,故設計中把外花園作為開放式的入口空間。水面結合平臺,景墻,水景雕塑,棧橋及模擬音律變化的石臺階營造出多樣且差異化的交流場所。流水花園中最具特色的景觀當屬平臺入口處的流水景墻。景墻設計借鑒了傳媒學院的校園標識,通過在鋼板上雕刻傳媒學院校標的方式,傳達出“光聲電波,傳媒境象”的文化寓意。景墻西側有溢流口,流水自此涌出,跌至波浪起伏的石材表面并流入景墻下的淺水池中,池中溢出來的水體通過V型水渠一路轉折跌落,匯入主湖。與景墻呼應,在親水臺階側設一涌泉,象征智慧與理性的泉水從黑色拋光面大理石石板中噴涌而出,浸潤著雕刻在大理石上的傳達校園青春熱情的詩歌,于微小處見喜悅。南側臺階水岸邊還有一座簡潔現代的不銹橋梁架設在水面上,不銹鋼橋側板采用六邊形穿孔鋁板的樣式,孔徑的大小及孔的密度通過合理的控制傳達出如播音話筒一般的視覺效果。
流水花園以音樂及聲音為主題,通過水景觀的設計傳達了水中有音的理念,也隱含表達了傳媒學院播音廣播等相關專業的特色。
3.3光影花園——光中有影
光影花園以影視及動畫為主題,體現傳媒學院影視攝影與制作,動畫等相關專業的特色。故花園本身定位為一處展示影視藝術的露天劇場,光影墻與森舞臺是該花園最重要的構成要素。
森舞臺背景為現狀大樹,舞臺設置于樹林前草坪上,為露天演出排練準備活動場地。光影墻是傳達影視文化的主要載體。墻體圍繞草坪邊界設置,采用鋼格柵的樣式,通過多組景墻的線性組合形成一條特別的游走路徑,景墻的設置及植物的搭配重塑了場地環境,創造出了迷宮一般的體驗效果。
格柵墻共三座,按世界電影版圖亞洲和大洋洲算一個版塊,美洲一個版塊,歐洲一個版塊。當學生在此駐足時,會發現鋼格柵片段上鑲刻著各個國家比較重要的導演編劇的代表作品,例如意大利著名導演安東尼奧尼,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特呂弗,日本動漫導演今敏等,可以在不經意間邂逅大師。
4.植物景觀設計
4.1保留大樹,適當調整,搭建多樣活動空間骨架。
場地內現狀保留大樹較多,主要為香樟,柳樹,雪松,楓香。香樟林主要位于設計場地林蔭花園區域,場地設計中結合樹木位置,設置休閑木平臺,增加構筑物和活動場地,形成天然的林下空間。柳樹大部分位于水系駁岸周邊,通過補種雞爪槭紅楓等,形成水岸的種植特色。東側場地保留了較多的雪松,通過適當補植,打造成成片的雪松林組團景觀。
4.2小筆暈染,添色增綠,突出特色花園景觀營造。
林蔭花園——建筑周邊的基礎栽植主打精致花徑,種植仿自然的花卉群落突出茶室建筑的氛圍。另外為了與鋼格柵相融合,在構筑物及鏤空景墻周圍種植了小片竹林,竹桿的挺拔與金屬格柵的硬朗互相映襯,風移影動,別有風味。
流水花園——流水花園突出水生及水岸植物的特色,以梭魚草,再力花,千屈菜,水蔥,德國鳶尾,八仙花,蘭花鼠尾草等藍紫色系的花卉為主,營造出純粹干凈和少女系的特色植物景觀。
光影花園——在草坪空間邊界以雪松為背景林,光影花園內景墻周邊種植野薔薇,豐花月季等植物品種,呼應歐洲園藝傳統,同時也與光影墻的格柵上的歐洲電影大師文化欄相契合,營造出另一處想象中的花園。
結語
希望傳媒花園的設計能夠形成一種觸媒,觸發多樣與多元文化的碰撞,增加師生間的溝通交流,營造出健康的,充滿朝氣的,體現傳媒學院特性,氣質,品格與內涵的校園景觀。同時設計也試圖尋找一種與自然的連接,在某些偶然的間隙里能感受到來自或風聲,或水聲,或光影的和平與寧靜。
(杭州園林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